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瘤大小和术后无灌注区(NPV)大小,计算肌瘤消融率以及采用肌瘤瘤体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增强MRI NPV体积和消融率分别为(82.5±45.5) cm3和(80.6±18.5)%,超声造影为(66.0±52.4) cm3和(72.9±20.0)%(P<0.05);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为3.8±0.4,高于超声造影2.1±0.8(P<0.05),且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图像有5个肌瘤边界不可见。结论 增强MRI比超声造影更适合用于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28例(154枚)子宫肌瘤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各组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结果 子宫肌瘤病灶位于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增强高信号者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相对较低,所需能效因子高。结论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观察术后6个月月经量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 结果 HIFU治疗子宫肌瘤成功率为100%、平均消融率为(73.02±10.87)%、术后第6个月肿瘤减少率为(38.53±37.30)%。显效34例(30.9%)、有效者49例(44.5%)、无效者27例(24.5%)。临床有效率为7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消融率越高、直径越大的子宫肌瘤疗效越好(P均<0.01);前壁或宫底肌瘤较后壁肌瘤疗效好(P均<0.05);肌壁间肌瘤比黏膜下肌瘤疗效好(P=0.046);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子宫肌瘤较明显强化的子宫肌瘤疗效好(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消融率高、直径大、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前壁或肌壁间子宫肌瘤HIFU消融后6个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刀(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1年随访结果。方法 对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区域体积,评价治疗安全性及病灶消融情况。术后1年随访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蛳 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统计患者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完成子宫肌瘤MRI复查,对比肌瘤前后体积变化。结果 对全部21例患者的23个子宫肌瘤成功进行了MRgFUS治疗,平均每例耗时3 h 50 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无灌注体积百分比62.86%(25% ~ 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1年随访,平均SSS降低68.79%,复查MRI显示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RgFUS无创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MR导航定位和靶区焦域温度监控下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西门子1.5TAvantoTIMMR导航和温度监控JM HIFU进行HIFU治疗52例子宫肌瘤共61个肌瘤。肌瘤大小(6.1±2.1)cm,其中浆膜下10枚、肌壁间46枚和黏膜下5枚。治疗前、后采用增强扫描MRI检查,测量肌瘤体积、消融坏死区域大小占肌瘤体积的比率,并记录治疗时间和超声释放剂量。治疗后3个月MRI检查观察肌瘤的缩小情况;同时观察和评估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进行评分。结果MR导航HIFU(MRgHIFU)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13.3±87.7)cm3和(58.1±45.0)cm3,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8.7±16.4)%(P<0.05);每个肌瘤被消融区域占整个肌瘤体积平均为(78.8±18.8)%(51%~100%);聚焦超声治疗时间(19.8±8.8)min,治疗所用的超声热剂量为(7.1±6.7)焦耳/mm3。患者症状平均总分治疗前、后从(24.7±4.8)下降至(16.7±3.2)分(P<0.05),除1例术中出现腹壁皮下轻度烫伤,余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结论MRg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而且单次热消融可达到肌瘤大部分甚至完全凝固性坏死,并使其短期内缩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 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彭晶晶  谭艳  魏东  李炎  赵正国  高辉  张涛 《工业加热》2010,(11):875-877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的年龄在26~59岁已生育的子宫肌瘤47例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检测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对症处理后好转。瘤体体积治疗前(47.6±24.1)cm3,治疗6个月后为(17.7±13.1)cm3,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相关参数(治疗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和疗效相关指标(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结果 T2WI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体积消融率分别为(84.83±18.49)%、(78.72±17.76)%、(71.11±23.87)%,能效因子分别为(6.87±7.77) J/mm3、(7.99±6.58) J/mm3、(12.93±9.38) J/mm3,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2±54.45) min、(153.86±66.04) min、(141.50±69.56) min, 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共出现下腹痛6例(6/64,9.4%),全身酸麻3例(3/64,4.7%),下肢麻木1例(1/64,1.6%),所有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联合HIFU对T2WI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疗效优于高信号子宫肌瘤,低信号子宫肌瘤治疗时间较等信号、高信号子宫肌瘤短,六氟化硫微泡是HIFU安全有效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3例,共有肌瘤79个,长径为3~10 cm,其中子宫体肌瘤74个、子宫颈肌瘤3个、阔韧带肌瘤2个,均行UAE。63例患者(51例富血供,12例乏血供)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超声造影,随访指标:肌瘤体积缩小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月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痛经、压迫症状),超声造影表现变化情况。结果 51例富血供组子宫肌瘤从术后1周体积开始缩小,且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12例乏血供组肌瘤从术后1月才开始缩小,也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富血供子宫肌瘤UAE术后1周体积即开始缩小,乏血供肌瘤术后1个月才开始缩小,但远期疗效基本一致。子宫肌瘤UAE术前术后均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表现,临床可据此评估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数量分为单发组(n = 17)与多发组(n = 17),用PVA、海藻酸钠(KMG)颗粒行栓塞治疗,用症状调查表记录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情况,用超声观察术前、术后肌瘤及子宫体积、肌瘤钙化情况。结果 多发子宫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94.1%),单发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或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但一侧优势供血(P < 0.05);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单发组平均7.6年,多发组7.0年。UAE对于治疗单发与多发肌瘤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UAE术后症状均得到持续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AE术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较术前缩小(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E术后肌瘤钙化单发组为11例,多发组14例(P > 0.05),远期随访原肌瘤治疗后复发4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1例);新发肌瘤7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怀孕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远期疗效,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能持续缩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HIFU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372例,所有肌瘤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HIFU消融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IFU治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位子宫1 cm3辐照时间显著小于后位子宫(P=0.007),能效因子(EEF)小于后位子宫(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位子宫的子宫肌瘤更容易进行HIFU消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的动态变化。追踪时间3~16个月,平均(10.0±3.5)个月。结果术前41例彩超显示肌瘤血流丰富,术后第1天肌瘤和正常肌层血流消失,第7天肌瘤血流仍消失但正常子宫肌层血流开始出现;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而肌瘤内仍无血流。4例术后第7天开始肌瘤内有血流信号,至术后12个月肌瘤内仍有血供。45例CT平扫发现术后当天肌瘤和正常肌层均有碘油沉积,以肌瘤明显,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碘油逐渐流失,而肌瘤内仍有碘油沉积。45例术前MRI 肌瘤及子宫肌层均有明显强化,术后3个月MRI 复查39例肌层有强化而肌瘤无强化改变;另6例术后肌瘤仍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患者术后肌瘤脱落,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术前、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的监测,MRI 与彩超测量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血管床出现选择性栓塞导致肌瘤坏死,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其动态影像学监测随访,以彩超为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 2018年8月初次行HIFU治疗的13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盆腔MRI及临床资料,记录子宫肌瘤特征及HIFU治疗参数。结果 36例(27.1%)患者在HIFU术后MRI观察到骶骨异常信号。单因素分析中,骶骨MR异常信号与肌瘤骶骨距离、HIFU治疗总能量和辐照时间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肌瘤骶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OR值为0.918,95%CI 0.868~0.971。 结论 肌瘤骶骨距离、HIFU辐照时间及治疗总能量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出现密切相关,且肌瘤骶骨距离是骶骨MR异常信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郭锐  林征宇  陈锦  严媛  林清锋  陈健 《工业加热》2019,(11):1100-1104
【摘要】 目的 探讨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接受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2例结肠癌23例,直肠癌19例,肝内共83个转移灶,病灶平均直径(1.70±0.76) cm(0.65~3.64 cm),在MR引导下完成穿刺点定位、射频电极穿刺及消融位点调整,观察RFA术后即刻MRI表现及并发症,随访复查判定消融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术后即刻行MRI扫描,T1WI上消融灶呈特征性“靶征”,T2WI上消融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高信号影环绕。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38%,1/42)。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7±20.7)个月(15~94个月),79个肝转移灶完全消融(95.18%,79/83),4个转移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4.82%,4/83)。26例患者出现肝内新发病灶,中位进展时间为5.5个月(1~65个月)。RFA后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8%、40.4%和15.2%。结论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0月经术前影像及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5例行IRE消融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IRE消融前列腺癌的安全性;通过随访观察术后多参数MRI及前列腺持异抗原(PSA)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IRE消融术,肿瘤平均大小(1.7±0.7) cm,平均消融时间(64.0±29.0) min。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4例(4/5)。术后出现阴囊水肿1例,排便困难1例,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反应程度均为Clavien- DindoⅠ级。术后1、7、14 d和术后3个月PSA水平分别与术前[(15.0±7.3)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复查MRI,3例得以肿瘤清除60%。结论 IRE消融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姚瑞红  赵卫  姜永能 《工业加热》2016,(10):903-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造影组(n=30)与非造影组(n=30),造影组HIFU治疗术前、中、后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非造影组术后造影。记录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肿瘤消融率、治疗剂量(J),两组参数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造影组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分别为(71.71±53.22) min,(528.74±379.14) s,(827.97±696.43) s,(295 581.81±207 182.29) J,非造影组分别为(148.14±65.12) min,(1 171.42±877.42) s,(1 770.43±1 357.62) s,(597 705.71±464 389.85) J,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造影组为(78.42±5.77)%,非造影组为(76.10±10.11)%,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下肢麻木, 1例出现全身酸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3%)。非造影组治疗区皮肤Ⅱ度烧伤1例,下肢麻木1例,全身酸麻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0(13.3%),高于前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在HIFU热消融子宫肌瘤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4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经超选择性插管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PVA微粒栓塞治疗,术后6、9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并对临床上治疗效果与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UAE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尤其以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6%,9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8.4%.盆腔内血管解剖、内分泌、栓塞技术及肌瘤类型等因素影响子宫肌瘤栓塞后的疗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 ± 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对消融区检查结果与同期增强CT/MRI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近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随后 1、3和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CEUS和CT/ MRI检查,对远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微波消融后3 d,CEUS检查显示94个(94/109,86.2%)病灶呈完全消融状态,15个(15/109,13.8%)病灶有残癌。其中,13个(13/15,86.7%)残癌病灶由同期增强CT/MRI检查或活检病理证实。CEUS对微波消融肾癌近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9%、98.2%、86.7%和100%。在3 ~ 90个月(中位24.6个月)的随访期内,CEUS检查显示有7例复发(1例肾实质内、2例外凸靠近肠道及4例内凸靠近肾盂),其中6例与同期CT/MRI检查相一致,CEUS对消融区的远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9.0%、98.2%、85.7%和99.0%。结论 实时灰阶CEUS在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方面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新型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KMG)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9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应用KMC经UAE术前3~7 d及其后1、3、6个月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声像图、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栓塞6个月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缩小35%~90%),早期瘤内回声明显增强,后出现液性暗区、钙化等改变,术后肌瘤内血流完全消失.结论 KMG是一种有效的用于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剂,而超声对评价其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5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与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8例完成单侧栓塞.术中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肌瘤滋养血管呈螺旋状,肌瘤染色明显,排空延迟.6例术后1周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肌瘤呈点片状坏死,小出血点.随访3个月,症状缓解率达90.5%.其中子宫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