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静  张文海  杨国洪  韦敏习  郑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9):917003-0917003(6)
CsI(Tl)闪烁体是X光转换为可见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其转换效率对惯性约束聚变中的X光诊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B7A中能束线,针对2 000~2 800 eV能段的软X光入射不同厚度CsI(Tl)闪烁体后转换为可见光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标定。文章详细分析了CsI(Tl)闪烁体在X光激发下的能量沉积和出射可见光的效率。整个探测系统包括入射兼容光源、标准探测器、快门、CsI(TI)闪烁体块、黑腔盒,SI1000可见光CCD等。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归一化入射兼容光,利用SI1000可见光CCD相机作接收系统记录出射可见光,在CCD线性工作范围内,得到CCD上记录的出射可见光计数。标定实验获得2 000~2 800 eV能区标定探测器电流,CCD计数,得到了同一曝光时间下CCD计数和入射光子数的比值,即探测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sI(Tl)闪烁体厚度的增加,探测效率也随之提高。实验方法为后续选择合适厚度闪烁体做软X光探测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闪光二号脉冲电子、X光束、对新研制的闪烁光纤进行了电子、X射线探测灵敏度实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采用四用辐射仪ps电子束作为δ脉冲源,激励闪烁光纤发射荧光,取得了闪烁光纤脉冲响应参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脉冲累积法激光雷达方案及其模拟实验系统.主要就方案需要的二值化特性光电器件进行研究,理论上分析了二值化光增强器件对脉冲累积法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被测目标范围和探测稳定性的作用,分析了脉冲累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所需的二值化光增强器理论模型.实验利用光电倍增管实现了单路二值化光电器件的构建,并给出其特性曲线.利用脉冲累积法激光雷达模拟实验系统初步验证了二值化特性对于脉冲累积成像激光雷达实验系统的测距稳定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SSVEP)被广泛应用于脑机接口技术和医学临床检测和治疗.了解影响SSVEP参数及其规律非常必要.针对目前不同学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试闪烁光脉冲占空比对SSVEP影响的结果差异较大而难以归纳其共性规律问题, 将光脉冲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的视觉皮层细胞沿内外膜流动的电流等效为一磁偶极子,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头部空间电场及SSVEP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光脉冲占空比影响SSVEP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闪烁光频率和强度相同条件下, 光脉冲占空比对SSVEP各次谐波振幅及其平均功率的影响呈现多“窗口”效应.实验数据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医用直线加速器中使用平板电离室进行剂量率和剂量测量,本文介绍电离室基本工作原理,自行研制的6MV双通道全密封电离室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GaN HEMT器件实验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GaN电流崩塌效应产生的新观点.大量测试分析发现,脉冲条件下,漏极电流比直流时减小大约50%;脉冲信号频率对电流崩塌效应影响较小;当栅压较小时,随着脉冲宽度的改变,漏脉冲电流按I0 (0.89 γ T/16)的规律变化.分析认为,电子从栅极注入到栅漏之间,并被表面态捕获,在沟道中形成增加的耗尽层,使得沟道电流减小,从而导致电流崩塌效应.该结论可望用于GaN HEMT器件在脉冲条件下电流崩塌效应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激光诱导离解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机理.基于Nd:YAG激光器和CCD器件多通道光栅光谱仪,建立了一套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探测实验装置,针对激光脉冲能量,延迟探测时间,周围气体压强对LIBS探测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较低脉冲能量下也可以获得原子光谱信号;适当调节延迟探测时间可以获得最佳的探测信噪比,某些样品几乎不辐射出强的背景连续谱,可以省去延迟探测;在5×10-5 Pa的低压条件下仍然可以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原子光谱信号,但信号的强度与大气气压相比明显变小;通过对低压样品室中高纯度样品的探测分析获取标准原子谱线,与未知样品的原子谱线比较以消除系统识别误差,从而准确识别出未知样品中的组成元素.  相似文献   

8.
光脉冲传输路程内折射率的不均匀性引起横跨脉冲波前的能量分布不均匀(称作闪烁)。已经证明这种能量变化是一种对数的正态分布,以σ_E~2方差为其特征。这种分布是大气湍流度的函数。本文是推导探测光脉冲概率的表示式。这个光脉冲处于以σ_N~2方差为其特征的光噪声正态分布下有一种以σ_E~2为特征的闪烁。结果是一种闪烁和接收机探测统计学的累积。以图示形式介绍了以不同信噪比进行计算的几种结果。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快放电中的管壁烧蚀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一台毛细管快放电软X射线激光实验装置,包括Marx发生器,Blumlein传输线和毛细管放电室等。在充入相同气压的气体(70~90Pa)和相同主脉冲(电流峰值30kA,上升沿30ns)放电条件下,通过观测其放电后的真空紫外波段辐射,对分别采用该装置固有的幅值为7kA和外加的幅值为30A的两种预脉冲时,聚乙烯毛细管和陶瓷毛细管的管壁烧蚀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kA预脉冲和聚乙烯毛细管时,管壁烧蚀量大,导致真空紫外波段的积分谱呈连续状;而采用10~30A的预脉冲和高纯度陶瓷毛细管时,则有效地减少了管壁烧蚀量,谱线分辨性好。为进一步提高X射线激光能量转换效率、获得均匀等离子体柱、进而获得激光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利用超快激光技术产生和探测THz波辐射。THz波探测方法包括电光取样和空气探测。电光取样利用光学电光效应,采用探测激光偏振态的改变得到THz电场时域波形,广泛应用在TDS系统中。空气探测方法利用激光在空气中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可以测得THz时域波形,并且该方法没有晶体的限制,因此可以探测频谱较宽的THz脉冲。产生THz的方法主要包括光电导天线、光学Dember效应、光整流和激光等离子体。其中前三者受到材料本征声子的影响,产生的THz谱宽有一定限制。倾斜激光脉冲波前入射非线性晶体光整流可以产生很强的THz波。双色飞秒激光脉冲与空气等离子体作用,可以产生较强的宽谱THz辐射,并且其谱宽与激光脉冲宽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工艺腔室结构对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法对腔室半径、腔室高度、进气口半径以及进气流量4个设计参数进行试验设计,利用商业软件CFD-AcE 建立IcP刻蚀机工艺腔室二维流场仿真模型.定义了静电卡盘上方气压分布均匀性评价函数,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了关键参数对气压分布均匀性影响程度的定量关系,并由此建立了拟合度较高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腔室高度为最显著影响因素.经过验证可见,回归方程的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为结构与工艺条件相近的刻蚀机、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以及氧化/扩散系统的结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金涛  吴红森 《微波学报》2012,28(S2):420-422
论述了用于对微波暗室中建立的模拟授时系统的幅度与相位一致性的测试系统,文中对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测试 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该测试系统的实际测试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波浪能频率低(0.3~1 Hz),海浪进入振荡水柱气室压缩空气形成高速气流。在高速气流通道内放置绕流圆柱钝体,采用卡门涡街效应提高波浪能振荡水柱采集气室气压激振频率,实现高频驱动压电发电,提高海洋能量转换效率。推导波浪进入气室形成振荡的水气动力转换理论,计算了气室初级压强和流速。分析了低频高压气流经钝体形成卡门涡街高频涡流激振提频过程,计算出气压作用于钹型压电发电结构输出的电量。研究气体流速、钝体等系统参数与输出能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周期为0.65~1.1 s的海浪进入气室经提频作用于钹型压电发电结构,稳定输出电能可达70~80 mW,为新型波浪能采集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是量子保密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其工作温度是提高探测效率的关键。文章讨论了铝合金散热器和均温板的温差特性,研究了其启动速度随热流密度变化的关系,分析了热流密度对散热器件热阻值的影响,并搭建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均温板散热性能优于铝合金散热器,温差能控制在2℃以内,且均温板的启动速度更快。另外,散热器尺寸对散热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加载相同热流密度时大尺寸的均温板能耗散更多热量。因此,采用较大尺寸的均温板将有利于提升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多功能环境模拟试验舱为可模拟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湿度、换气率、压力、风速、光照等),试验人员可进行舱外操作试验,全过程电脑监控的密闭可视试验室。可进行生命体暴露、污染物挥发、净化产品性能检测、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等实验。对国内外与室内空气品质有关的检测规范中提及的模拟现场试验舱进行分类,方便使用者与建造者之间的技术沟通。  相似文献   

16.
陈慧丽  郭禧斌 《光电子.激光》2023,34(11):1135-1141
为了有效避免有害气体浓度的超标对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通过对微纳电离型传感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设计的传感器展现了较强的抗弯能力及较快的响应-恢复能力。在室温常压、相对湿度75%的实验条件下,对多个浓度的苯、甲苯气体展开了测试,并基于特征噪声强度识别气体的浓度,构建了对应的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对有害气体检测时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拟合度可达99%以上,体现了较高的检测精度,且在检测有害气体时传感器处于可逆电离平衡状态,重复性良好,不需要进行预热、安全无毒,因此适合于应用到苯类气体的检测中,能够满足效率、精度的要求,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直流式双风机隔离小室是一种为常态化防疫设计的封闭小室,在医院疫情防控期间可将病患与正常人分隔开来,能根据污染源的不同位置,通过调节风机转速使小室维持正压或负压状态以达到隔离或防护的作用.为了确定设计参数是否满足室内空气安全性和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小室内空气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负压条件下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响室确认系数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耗时长、测量不确定度大等问题,根据GB/T 17626.21-2014测试要求,提出电磁混响室的辐射发射快速校准法。确定了电磁辐射发射快速校准流程,开发了混响室辐射发射快速校准软件。5G通信基站的辐射发射快速校准测量结果表明,快速校准法能够有效地测量出混响室确认系数,且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小。  相似文献   

19.
刹车片是汽车必不可少的制动部件,其内部气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传统敲击听声检测方法主观性强,检测效率低,难以满足准确高效的检测需求。基于涡流锁相热成像具有非接触、大面积检测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少金属摩擦材料汽车刹车片的内部气泡检测。采用有限元仿真探索了刹车片结构和内部气泡对相位的影响,并以背钢处相位为参考,分离出气泡存在。对刹车片试样进行检测,并采用水切割观察剖面的方法验证结果。实验表明涡流锁相热成像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少金属摩擦材料汽车刹车片的内部气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