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设计合成一种用于pH测定的荧光探针,以罗丹明B、1-O-丙炔基-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等为原料,利用Click反应,合成葡萄糖修饰罗丹明B荧光探针,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该探针的荧光性质,并利用MTT法评价了所制备荧光探针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弱酸性条件下,在578 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在pH 4.0~6.5范围内,荧光强度与pH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细胞毒性试验中,当浓度≥40μmol/L时,细胞的生存能力开始降低,通过拟合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为36.56μmol/L。所合成的荧光探针有望用于细胞微环境的pH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丙二腈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一种可选择性识别N_2H_4的二氰乙烯基咔唑类(DVC)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对N_2H_4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N_2H_4作用前后,探针溶液的颜色和荧光出现明显的变化,408 nm处吸收强度和425 nm处的荧光强度与N_2H_4浓度的负对数呈现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探针DVC对N_2H_4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能力,通过物理吸附制备的试纸也可用于N_2H_4蒸气浓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种含有1 H-咪唑[4,5-b]并吩嗪荧光团的苯硼酸探针分子。它们均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136nm和141nm)和荧光发射波长(>540nm)。其中化合物3b:(2-(1H-咪唑[4,5-b]并吩嗪-2-基)苯硼酸)的荧光强度小于3a:(4-(1H-咪唑[4,5-b]并吩嗪-2-基)苯硼酸),这是由于分子内的B-N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分子内电荷发生转移。研究表明设计合成的咪唑并吩嗪基苯硼酸类荧光糖探针可选择性识别不同结构的糖。  相似文献   

4.
《化学试剂》2021,43(8):1130-1135
以常见荧光团罗丹明和萘酰亚胺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用于比率型识别次氯酸根的荧光探针。结果表明,探针能够对次氯酸根实现高效专一的比率型选择,能够克服其他分析物的干扰。溶液体系荧光发射强度比率值(F_(590 nm)/F_(542 nm))在次氯酸钠浓度为0~1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其对次氯酸根的最低检出限为1.3×10~(-8) mol/L。探针可以定位于亚细胞器溶酶体中识别次氯酸根,并且能够应用于自来水等实际样品中检测次氯酸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为中药中铝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简单、快捷、可靠的新方法。方法以萘甲醛席夫碱为络合剂,在醋酸钠-醋酸(p H=6)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中药黄芪、白术、防风、连翘中铝的含量。结果在激发波长为440 nm,发射波长为524 nm处,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浓度0~2.4μmol/L的范围内铝离子标准溶液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强度和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34%,准确度较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适合于中药中铝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喻淼  曹晓五 《化学试剂》2020,42(1):86-89
利用C=N异构机制,以苝酰亚胺为骨架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草醛席夫碱荧光探针,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490 nm的激发波长对该化合物进行激发时,化合物对Cd^2+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在53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显著上升。干扰实验表明,Zn^2+、Cu^2+和Hg^2+对Cd^2+的识别存在干扰,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识别过程影响不大。荧光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形成了1∶1的键合关系,键合常数lgK为5.37。该荧光探针对Cd^2+的检出限为0.2 nmol/L(约22.8 ng/L),可以满足水体中镉离子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近红外荧光探针Cyclam-IR-780,该探针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3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10 nm,stokes位移明显增大,达78 nm,可避免对生物活体细胞的损伤。探针与Ni~(2+)结合后形成的配位化合物荧光强度变化明显。考察了pH值及其它金属离子对Ni~(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40的生理环境下,该探针对生物体内常见的金属离子干扰较小。Ni~(2+)的检测下限为1.74×10~(-4)mmol·L~(-1),显示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以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染料为荧光团,Schiff碱结构为识别体的Cu2+荧光猝灭探针。在pH7.36的缓冲溶液中,当Cu2+浓度达到5.0×10-5mol/L时,探针在最大发射波长为518 nm处的荧光强度减弱80%以上,且其识别作用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Cu2+浓度在3.0×10-7~7.0×10-6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检测中性水溶液中Cu2+含量。  相似文献   

9.
由4-氯苯甲醛、苯乙酮和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一锅法合成了化合物4-(4-氯苯)-2,6-二苯基吡啶(Ⅰ),用1HNMR、13CNMR和FTIR对化合物Ⅰ进行了结构表征。pH滴定实验表明,化合物Ⅰ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均对溶液的pH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溶液pH=4.70~4.22,化合物Ⅰ在256 nm的紫外吸收强度随着pH的减小而降低,在312 nm的紫外吸收强度及在403 nm的荧光强度随着pH的减小而增强。此外,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种新型1,8-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能。利用紫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了这两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得到最大吸收波长、最大激发波长、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并以硫酸奎宁的0.5mol/l硫酸水溶液为参比标准,测定了各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浓度、溶荆对荧光性能的影响、以及化合物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8-萘酰亚胺粪化合物随着浓度的增大,荧光光谱发生红移,且斯托克斯位移增大。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斯托克斯位移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在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4-位引入笨并呋喃取代基后,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70nm~100nm,斯托克斯位移增大20nm~50nm,荧光量子产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碳量子点(CQDs)和铕离子(Eu3+)为荧光基团,构建比率荧光探针(CQDs/Eu3+),用于四环素(TC)的可视化检测.在380 nm波长激发下,CQDs/Eu3+在439 nm处存在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6 nm处存在较弱的红色荧光峰,当TC存在时,基于内滤效应439 nm处CQDs的荧光峰强度降低;基于天线...  相似文献   

12.
以邻苯二胺和丙二酸为原料,在3 mol/L盐酸催化下合成双(1H-苯并咪唑-2-基)甲烷中间体,然后与月桂醛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双苯并咪唑衍生物——1,1-双(1H-苯并咪唑-2-基)-1-十三碳烯。利用元素分析、FTIR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常规碱催化剂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并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FL)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六氢吡啶催化效果最好,产物收率可达76.33%。目标化合物在243、315和361 nm 3处有紫外吸收峰,可有效覆盖日光紫外线UVA和UVB波段;目标化合物溶液在λem=464.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固体薄膜在λ_(em)=476.5 nm处有蓝紫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0.47。标题化合物荧光增白效果与常用荧光增白剂VBL相当。  相似文献   

13.
龙昭现  江光奇 《化学试剂》2019,41(9):972-976
以1,2,4,5-四溴甲基苯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反应原料,通过两步合成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酰腙类荧光探针。化合物在V(DMSO)∶V(水)=19∶1的溶剂中对Al~(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446 nm波长处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通过Job法、核磁滴定、质谱分析表明,探针与Al~(3+)的配合比为1∶2,由光谱滴定实验可知,探针对Al~(3+)的最低检出限为1. 16×10~(-7)mol/L,配合常数为2. 28×10~3L/mol。此外,实际应用研究表明,荧光探针可以用于自来水和河水中一定浓度范围内Al~(3+)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以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2-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亚氨基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在与铜离子络合后制成了香豆素-铜离子配合物硫醇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理。在探针识别过程中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可以实现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5.
恩达  孙晓红  延永 《精细化工》2014,(10):1183-1187
以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2-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亚氨基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在与铜离子络合后制成了香豆素-铜离子配合物硫醇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理。在探针识别过程中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可以实现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Diels-Alder反应,以4-卤代(氟、氯、溴)间苯二酚与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在甲基磺酸为催化剂下合成了2’,7’-二卤代荧光素(DFF,DCF,DBF)。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pH滴定实验表明,化合物(DFF,DCF,DBF)的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均对溶液的pH有较强的敏感性。DFF、DCF、DBF分别在490、502、505 nm处的吸收强度和在517、526、530 nm处的荧光强度随着pH增加而增大;当溶液的pH > 10后,吸收强度与荧光基本保持不变。结果显示,DFF、DCF和DBF的热力学常数pKa值依次增大,分别是4.7、5.1、6.6;而荧光量子产率却依次减小,分别是0.97、0.94、0.67。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的光稳定性大小依次是DFF > DCF > FL (荧光素) > DBF。  相似文献   

17.
比率荧光法是通过测量两个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比值作为信号参量,以此来测定目标物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所测得的荧光比值信号不受光源的强度和仪器灵敏度的影响,因此比率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线性范围。文章中总结了基于有机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复合探针等几种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模式,并对其在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典型分析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荧光探针法研究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态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用两种结构类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3羟基6甲基4‘N,N二甲氨基黄酮丙酸酯(PF)和3甲氧基4‘N,N二甲氨基黄酮(DMMF),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当壳聚糖浓度增大到1×10-3kg/L或以上时,PF在430nm处的荧光强度有一突增现象.利用DMMF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它在不同壳聚糖溶液中的稳态偏振,研究发现,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其偏振度也明显增大.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特性,同时也为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3个含有吡嗪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和喹啉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其结构通过红外(FT-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目标探针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d2+使401 nm处荧光蓝移了20 nm;Co2+、Hg2+、Pb2+、Zn2+使357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20、50、1401、40 nm;Cd2+、Hg2+使349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707、5 nm。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法来监视多个生理参数时,需要几个不同的荧光探针分子.这些探针分子要被同一波长激发,但是具有明显分离的、不同的发射波长.目前,大多数荧光探针只有小的斯托克位移(50—90 nm),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多个物质同时检测上的应用.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探针设计:受体-荧光分子1-间隔-荧光分子2(简称RFSF探针).该RFSF探针具有更大的斯托克位移,在对多个物质同时检测时,它可以用来与传统的探针互补.在我们合成的这个分子中,荧光1是萘,荧光2是蒽,这个分子可以用来检测氢质子。在没有氢质子时,萘被280 nm光激发,由于能量转移,在420 nm处观察到了蒽的微弱发射光。此斯托克位移是140 nm,远大于传统的荧光探针分子,比如萘甲基胺的60 nm。当加入氢质子时,蒽在420 nm的荧光增加.此结果表明,一代新的RFSF荧光探针分子可以与传统的探针分子同时用来检测金属离子、代谢物、蛋白质,以及不同的生物标记,它们为荧光检测提供了更广泛的探针分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