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利珞 《铸锻热》1998,(1):12-16
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Ti-Ni及其合金的激光热处理研究现状,试验证明激光热处理可以改善Ti-Ni及其合金的耐磨性,抗蚀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锑对灰铁珠光体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e-C-Si-Mn合金和灰铁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锑对灰铁珠光体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锑明显地抑制自由铁索体的产生,显著提高珠光体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赵连城  蔡伟 《金属学报》1997,33(1):90-98
用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不同温度下的拉伸试验以及电阻率-温度曲线测试研究了Ni-Ti-Nb合金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可逆性,分析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的稳定性和可逆性与其变体界面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Ti-Nb合金在Ms-Ms^σ温度区间加应力时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而在Ms^σ以上温度加应力时,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形变对Ni-Ti-Nb合金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界面结构有明显影响,随着拉伸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Ti-Ni及其合金的激光热处理研究现状,试验证明激光热处理可以改善Ti-Ni及其合合的耐磨性、抗蚀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Ml1-xCaxNi5系贮氢合金的氢化物稳定性(以合金的氢化物的放氢平台压力来表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Ca部分取代Ml后对Ml1-xCaxNi5系贮氢合金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影响的两个因素,即几何因素和电子因素,并由此导出了合金的氢化物的放氢平台压力与合金晶胞体积的关系式:lnP=-1.14858V2+195.5624V-8322.0562理论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美国伊利诺州立Urbana Champaign大学的JohnWalker教授及其同事们在研究锗和硅的几个合金的晶体成长实验时 ,发现了磁场对其晶体成长过程的明显效果。锗硅合金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热电材料和光电材料 ,但在其晶体成长过程中由于锗的质量大约为硅的 3倍之多 ,通常锗和硅在坩埚中的熔体会发生锗下沉到坩埚底部而难以制取浓度均匀的晶体。其重力还会将熔体对容器壁挤压以致在成长的晶体中造成许多缺陷、位错和接触应力。因此 ,他们在磁阻尼炉子中实验了这种锗硅合金晶体的成长过程 ,由于磁场防止了锗硅混合物的分离 ,从…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Ni-W非晶合金及Ni-W-SiC复合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诱导共沉积”效应,选好合适的络合剂,在金属表面电沉积Ni-W及其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电沉积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硬度的影响以及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结构和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W含量大于44%的合金镀层。W含量大于44%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呈非晶态结构;经热处理后,非晶态合金层的硬度明显增加,含46%W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的硬度分别可达到1350Hv和1520Hv,在铜、碳钢和不锈钢上的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Ni—W非晶合金及Ni—W—SiC复合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电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诱导共沉积”效应,选好合适的络合剂,在金属表面电沉积Ni-W及其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电沉积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硬度的影响以及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结构和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W含量大44%的合金镀层。W含量大于44%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Fe-Ni和Fe-Ni-Co合金的磁性和磁性温度稳定性。研究发现,Fe-Ni系的两种合金的μm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是在Fe-Ni-Co合金中,由于合金成分的不同,μm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另外,本文还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微量元素Cu对磁性和磁性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铝—钛系晶粒细化剂与第三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了在铝-钛中含有第三元素硼,硫,磷等的中间合金,以及它们对铝及其合金细化晶粒的效果。指出铝-钛-硼中间合金仍是迄今为止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晶粒细化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Ni-P非晶合金晶化受冷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促进了晶化,不仅降低了Ni-P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在冷变形过程中就有晶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沈德久  王玉林 《金属学报》1995,31(12):B535-B538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Ni-P非晶合金晶化冷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促进了晶化,不仅降低了Ni-P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在冷变形过程中就有晶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淬火热处理对WC-co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机理。查明了淬火既改变WC-CO合金γ相的成分和合金的应力状态,也改变合金的显微结构参数(其变化程度与WC的平均晶粒度有关)。考查了We-Co合金淬火效果在合金制品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指出了WC-Co合金淬火热处理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兰章  郭建亭  肖旋  V.Lupinc  M.Maldini 《金属学报》2002,38(11):1175-1180
Ti-45Al-2W-0.5Si-0.5B(ABB-23)铸造合金在800和900℃长期时效过程中发生组织失稳,包括α2板条断裂和合并,α2相转变为B2相,针状B2相球化和长大,γ等轴晶的生成以及片层间距的增加。ABB-23合金的热稳定性优于无B的ABB-2合金,表明添加B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ABB-23合金在700-800℃范围内的抗蠕变能力超过同比密度的抗热腐蚀高温合金IN738LC,具有优异的高温蠕变性能。此外,还对比了ABB-23合金与其他几种TiAl基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组织的Ti—47Al—5(Cr+V+Mo+Nb)合金的断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47Al-5(Cr+V+Mo+Nb)合金室温,高温拉伸断裂特性以及断裂韧性与合金组织的关系,揭示出γ-TiAl合金不同组织的断裂特性及其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16.
低损耗、低磁导率Fe-Cu-Nb-Si-B系合金电子领域所用的磁芯,有时需要采用比磁导率低的铁芯,这种铁芯现在用的是铁氧体材料。但铁氧体饱和磁感低,温度稳定性差。日本长崎大学研究了热处理对Fe-Cu-Nb—Si-B系合金磁特性的影响,从而寻求获得低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化学实验方法以及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分别获得了Mg-Ni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H,两者对比较为接近,说明该模型可被用于估算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对形成焓随Ni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i含量(摩尔分数)高于55%时,合金吸氢稳定性随N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当Ni含量低于55%时,稳定性的改变恰好相反,此外还分析了这种变化趋势对Mg-Ni非晶合金电极的自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变形铝合金铸锭采取析出退火处理可以提高挤压时的极限允许流动速度。Al-Mg,Si,Al-Cu-Mg和Al-Zn,-Mg-Cu系合金的铸锭采取这种处理都有明显的效果。在合金基本组元于铝中固溶稳定性最低的温度下进行析出退火处理,不仅处理时间短,而且可在较低挤压力下实现高速挤压。  相似文献   

19.
高温环境中碳化物稳定性对合金抗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文忠  邢建东  苏俊义 《金属学报》1997,33(10):1075-1078
在可控气氛高温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高Cr-Ni铸铁中共晶碳化物高温稳定性对合金高温磨料磨损抗力的影响,指出:由于共晶碳化物高温稳定性不良,使得其不能发挥应有的提高材料磨损抗力的作用,导致合金磨损体积急剧增加,磨损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张丙  万晓景  王建国  张莹 《金属学报》1993,29(10):23-27
研究了Ti-24Al-11Nb-3V-1Mo合金在650-750℃不同时间暴露后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合金的弯曲强度σbb及挠度f随暴露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连续下降;在真空相同条件下暴露,σbb和f稍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合金在空气中暴露后除表面生成TiO2外,还形成富氧脆性层。长期热暴露后其显微组织发生变化,即形成“O“相,但它不是合金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