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葡萄贮运过程中跌落与振动损伤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巨峰葡萄为试验对象,研究在贮运过程中跌落冲击机械损伤,以及振动疲劳累积对其生理品质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现有贮运包装条件下对葡萄进行不同高度的跌落试验,得到跌落高度对葡萄力学特性的影响。在相同高度下,对葡萄进行不同包装的试验验证,得到新型减振包装对葡萄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使用模拟运输振动试验台和六度空间振动试验台进行试验,模拟实际运输路况下不同包装对葡萄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新型减振包装在2种振动疲劳累积试验下,质量损失率比普通包装减少了27.07%和21.42%,表面损伤系数减少了20.11%与17.61%。结论 可为葡萄设计合理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运输包装三轴随机振动激励下产品上关注点的vonMises等效应力与激励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关系,证明了关注点处材料应力疲劳曲线(σ⁃N曲线)和运输包装振动疲劳曲线(G_(rms)⁃T曲线)的等价性;针对两类工程上常用的Basquin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损伤和疲劳模型,给出了其G_(rms)⁃T曲线形式,得到了基于G_(rms)⁃T曲线的运输包装加速随机振动时间压缩比,并通过产品模型有限元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由于加速度易于分析和测量,因此基于G_(rms)⁃T曲线的运输包装加速随机振动试验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加速随机振动试验是目前物流过程中运输包装损伤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提高振动等级压缩测试时间,省时高效,减少运输包装系统优化设计周期,包括四部分:实际物流车辆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实验室信号模拟与再现、运输包装振动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加速随机振动试验理论与方法。从以上四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实际车辆振动信号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信号模拟方法及特点,阐述了振动疲劳理论与运输包装损伤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加速随机振动试验研究现状和不足,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圆柱形的车用动力锂电池进行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试验分析。方法 运用运输包装设计五步法,根据产品特性、运输包装要求与流通环境条件,分析现有包装的不足,提出包装解决方案,并依据包装设计方案设计包装材质、结构尺寸,对设计的包装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对包装件进行跌落仿真试验,分析和评价所设计的包装方案。结果 设计的运输包装解决方案分为内外包装两部分,内包装使用材质为EPE发泡聚乙烯塑料材料,结构为多孔结构,外包装使用的材质为C楞瓦楞纸板,结构为0201型箱型结构,对所设计的包装方案进行底面跌落模拟仿真试验,锂电池产品所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5.865 MPa,低于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材料的许用应力值132.2 MPa。结论 所设计的圆柱形动力锂电池运输包装方案合理,对锂电池类危险品的运输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储气库注采管柱在高速气流作用下易于发生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展注采管柱N80材料疲劳可靠性试验研究。在MTS810试验机上完成针对N80材料储气库注采管柱的拉-拉疲劳实验。通过多级加载疲劳试验法,获得N80储气库注采管柱疲劳分组加速试验数据,采用概率分析模型得到N80材料的S-N曲线。提出基于古德曼曲线预估材料疲劳寿命极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可靠地预估材料不同加载条件下对应的最大应力水平、应力幅值及应力比等参数,为加速疲劳试验、提高试验效率提供一种参考方法。给出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多级加载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多级加载疲劳试验获得储气库注采管柱N80油管试件的疲劳寿命样本数据,并采用可靠性模型给出试验材料的概率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P-S-N曲线。  相似文献   

6.
夏斯璇  郭涛  林康  钱静 《包装工程》2023,44(17):261-268
目的 开展无锡市内快递运输车辆的随机振动行为分析和缓冲衬垫损伤的实验室模拟再现,旨在指导包装系统随机振动加速试验,实现包装结构科学设计。方法 实地采集无锡市内中型厢式卡车运输过程中车厢不同位置的激励振动信号与包装系统响应信号;基于实测路谱处理得到实验室等比例加速、分频段加速测试谱;最后以多层瓦楞衬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准谱、等比例加速谱、分频段加速谱进行实验室加速模拟试验,对比实地运输中瓦楞衬垫损伤情况,验证各加速模拟测试方法的损伤等效性。结果 实测路谱与标准谱在形状与量级上均存在差异;基于实测路谱的等比例加速和分频段加速模拟试验衬垫损伤率误差分别为20.2%、10.1%,远小于标准谱加速模拟测试的误差(110.1%);相较于等比例加速试验方法,分频段加速试验试验时间缩短了19min(29.7%)。结论 验证了基于实测路谱的分频段加速模拟测试的损伤等效性与快速性,该方法对实现防护包装的精准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斯激振力和非高斯激振力的随机振动对商品包装的影响差异,提供随机振动试验方法和参数,并对商品运输包装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建议。方法 利用科学计量方法研究随机振动技术的发展态势。通过增大峭度的方法进行非高斯激振模拟随机振动试验。研究随机振动强度通过功率谱密度和疲劳损伤的表达,以及随机振动试验时间与疲劳损伤的表达关系。结果 电商渠道销售通过快递配送的洗洁精商品包裹优先采用ISTA 3A—2018 Packaged-Products for Parcel Delivery System Shipment 70 kg(150 lb) or less。使用Over-The-Road Trailer图谱和Pick-up and Delivery Vehicle图谱进行随机振动试验,通过加载峭度进行加速模拟试验和加强模拟试验。结论 在洗洁精商品包裹加载峭度为5、7、9条件下,能够复现实际配送中商品的货损。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的包装设计修改方案在加强模拟试验条件下可以实现商品防护的功能。全渠道供应链配送商品包裹应采用高效、科学的实验室测试方法,为运输包装设计和验证提供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陈崇石 《包装工程》2000,21(2):40-42
根据国内的相关实际现状 ,对 GJB1 50 .1 8冲击试验中与设备包装有关的铁路车辆撞击试验、运输跌落试验、粗暴装卸试验、易损性试验的某些试验要求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运输工业辐照用特殊形式放射源的运输容器,通过试验验证运输容器的安全性能。方法 根据《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和《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条例》中B(U)型货包的规定进行设计,设计的运输容器主要包括屏蔽容器、吊篮、防护罩及运输托架4部分组成,并对运输容器进行正常运输工况和运输事故工况下的3次跌落试验。结果 试验对容器外防护罩和保温层造成部分损坏,但防火层完整,不影响包装的密封和屏蔽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运输容器满足标准要求。结论 运输容器在正常运输工况和运输事故工况下的跌落测试后,包装的屏蔽和密封仍然有效,即该运输容器在规定的正常运输工况和运输事故工况下能保证放射源的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春飞  卢立新  杨冰 《包装工程》2007,28(5):1-3,23
振动损伤是引起果品采后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振动强度、缓冲包装结构等因素对果品振动损伤的影响对控制和降低果品运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以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振动强度、缓冲包装结构和包装箱内果品放置层数这3个因素对苹果损伤率与果品振动传递率的影响,并用新的试验手段得到了振动工况下箱内各层果品的加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苹果损伤率和果品振动传递率均有影响,其中振动强度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缓冲包装结构、箱内果品放置层数的重要性依次减小;振动试验条件下,箱内各层苹果的加速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加;不同试验条件下果品振动传递率不同,振动传递率越小,苹果损伤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在船用水冷冷水机组的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其性能,更应注重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及维修的便捷性。本文从压缩机、系统管、海水冷凝器及其他部件的选型出发,结合框架的去谐设计和去耦设计,阐述船用冷水机组的抗振设计要求和方法;并对船用水冷冷水机组样机进行抗振试验,通过功能试验、耐振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检验其抗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船用水冷冷水机组满足GJB150.16A—2009的抗振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韩博  姜洋海  高奎贺  边旭  吴晶  张欢 《计量学报》2019,40(2):343-346
提出了一种无需环境参数修正的地区机动车排放因子计算模型,改善由修正参数引入的模型不确定度。对模型的原理、结构和排放因子计算流程进行了阐述,证明该模型除需对机动车使用状态参数进行补偿外,无需对环境参数进行补偿。对沈阳市小型轿车和小型客车的日均排放因子进行了计算,并与COPERT-V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并证明满载状态下小型客车的人均尾气排放因子低于小型轿车。  相似文献   

13.
M. Elforjani  D. Mba 《Strain》2011,47(Z2):350-363
Abstract: For various rotating machinery applications, condition monitoring using high‐frequency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ology has remained a subject of intense study since the late 1960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natural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slow‐speed rotating machinery with the AE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highlighting previous work published by the authors [ 1 - 3 ]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slow‐speed rotating machinery, this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ccelerated bearing fatigue under starved lubricating conditions. For these investigations, purpose‐built test rigs were employed for generating natural degradation on both a bearing and a shaft. It is concluded that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n slow‐speed bearings and shafts can be detected with the A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铁路轨道除沙车抛沙板参数对抛沙高度及抛沙距离的影响,提出一种离散元正交试验方法,用于优化抛沙板参数,以改善抛沙板的抛沙高度和抛沙距离。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和基于离散元法的仿真试验,分析抛沙板的转速、弯折角度、弯折位置以及前进速度对抛沙高度及抛沙距离的影响;通过灰度分析法与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并在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对抛沙高度及抛沙距离的影响最大;在抛沙板半径不变的情况下,最佳参数组合:转速为2 r/s,弯折角度为170°,弯折位置为5/6,前进速度为1 km/h。试验结果表明抛沙板参数优化后,除沙车的抛沙高度降低了8.64%,抛沙距离减小了32.3%,这说明优化后的除沙车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既降低了能耗又减少了沙粒对挡沙板的冲击。研究结果可为轨道除沙车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勤务环境中的力学环境进行分析,列出了几种常用运输工具的力学诱导环境和装卸跌落环境条件,研究了复杂勤务环境中上千种环境因素随机组合条件下的力学环境筛选简化方法.运输环境分别按环境严酷程度分成不同的类别,将引信按其解脱保险的难易分成不同的类别建立组合化简条件;建立了运输车辆受迫振动数学模型,通过试验测定了卡车运输环境中,不同路面不同方向最大加速度值,代表了这一类型车辆的运输环境条件用来指导弹药勤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针对板级微电子封装微焊点的振动冲击加速失效试验。对线路板施加定频正弦振动载荷,测量线路板应变值以标定PCB板级载荷水平,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了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微焊点失效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振动条件,采用板级振动试验可以获得近似板级跌落冲击试验的峰值形变,其峰值载荷作用频次高于跌落冲击试验;失效数据监测结果显示焊点在振动冲击试验中表现为疲劳失效特征。本加速失效试验在保持焊点失效特征的同时提高了试验效率,可作为跌落冲击条件下微焊点板级可靠性评估的备选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钢桥疲劳损伤等效系数,根据Eurocode中S-N曲线和损伤等效系数法,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钢桥疲劳损伤等效系数进行求解分析。提出6种适用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钢桥的列车编组,选取ZC、ZK和LM71这3种荷载图式作为疲劳荷载模型。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交通量,提出1种采用双斜率S-N曲线的简化算法,与采用单斜率S-N曲线求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求解分析各项疲劳损伤等效系数,并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钢桥列车编组的特点提出考虑列车最大容许速度影响的损伤等效系数λv。结果表明:以ZC图式作为疲劳荷载模型,考虑列车最大容许速度的影响,依据双斜率S-N曲线简化算法求得的损伤等效系数较能合理地对中国轨道交通钢桥进行疲劳验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特种车辆乘员人体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为制定乘员选拔标准和特种车辆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依据GB/T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开展人体形态参数测试。结果各项人体形态参数均值均≥50百分位值,〈95百分位值。结论特种车辆乘员人体形态参数虽仍处于GJB1835的范围,但已整体上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路面不平度对履带车辆越野平均速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建立了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振动响应指标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信性;根据试验设计进行仿真计算,建立振动响应与车速、路面不平度间的近似模型;以振动响应指标的门限值为约束条件,采用目标寻优方法拟合了路面不平度与车速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随机不平路面条件下的越野速度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车辆通过某试验场综合路面,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反映路面不平度对车速的影响,为车辆机动性预测提供了有效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20.
Laboratory testing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vehicle components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automotive market. However, during standard bench testing of a commercial front wheel hub, several failures occurred in unexpected regions indicating an inconsistency with the vehicle cornering test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inconsistency and presents methods for fatigue assessment using an accelerated rig (bench) test for a lightweight commercial vehicle front wheel hub. A complete cornering (figure of eight) vehicle test is modeled on a multi-body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ADAMS/Chassi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hub of a vehicle instrumented with a set of wheel force transducers. The multi-axial loading condition is successfully simplified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some stress components. Load data from the simulation are processed with the rain flow cycle counting algorithm. Critical locations on the C55 steel hub are determined with the stress analysis done on ANSYS (ANSYS Theory Reference: Release 10.0, 2005). Total damage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Palmgren–Miner linear damage summation rule. Finally, some validation test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vehicle tests and may be used to substitut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