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介绍智能专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探究,以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为启发,结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和分析工程教育过程培养和能力达成度的评估考核模式,强调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达成度的考核模式实效性提高和创新机制建立推广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地方工科院校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时需要坚持"工学并举"的思路,将专业优势和社会工程需求有机地结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本文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首先介绍河北工业大学该专业的成立背景,其次介绍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最后探讨该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背景,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总结一年的教学实践情况,初步探讨"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规划、课程建设、学生对专业认识及就业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欢  廖波  朱雯 《计算机教育》2009,(11):49-52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广泛涉及到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对其自身发展、培养该方面高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专业建设和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脱节的状况,本文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切入点,提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观点,即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教育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的探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启蒙教育为切入点,在分析该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新生专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思路,提出多元化专业启蒙教育模式与具体实施步骤,结合中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专业新生教学实践,说明该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专业认识与实践)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在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阐述针对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项目任务驱动目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型课程较多的建设现状,以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据挖掘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置,提出采用文献调研、算法实践、成果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许林 《计算机教育》2011,(15):120-123
介绍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实践课程的创新和建设,探讨以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以课外学生自主科技创新和综合竞赛为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在课内专业实践课程中采用固高教学实验设备,结合自动控制课程设计实验内容;在课外学生活动中组织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和"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实践表明,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智能管理与决策课程研究生教学为讨论对象,以教学第一手素材为基础,为课程、课件与教学软件开发提供依据。教学内容从实际案例出发,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教学等多种生动的形式展开,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性和快速发展的专业特性,在分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适应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新思路。结合本科生能力培养实际,在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组建科研小组、举办比赛、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永权 《计算机教育》2011,(3):95-96,100
智能计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仿生计算方法,已在许多实际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本文以"智能计算"研究生课程为背景,结合多年来研究生课堂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课程特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对目前从事智能计算教学和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智能计算导论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智能计算导论课程具有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智能计算导论课程的建设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认识的总结,期待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智能科学技术教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我院在智能科学技术相关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教学理念、教师素质培养及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应用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李邓化  高晶敏 《计算机教育》2010,(15):123-125,142
根据工业自动检测特点及发展趋势,在分析自动化专业"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常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在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中加入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的内容,将BP人工神经网络概念用于自动检测及智能仪表。两届教学实践表明,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智能仪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剖析智能仪器课程在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合理教学现状,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取得的效果,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阐述课程定位与建设理念,并从改革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与网络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4个方面总结了教学改革成果,通过课程实施效果验证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为使课程成果得到进一步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地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从智能控制精品课程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精品课程管理与组织的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19.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 SQC (consisting of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Process Capability Studies, Acceptance Sampling and Design of Experim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tool to obtain,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level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an organization. Despite its importance, and the fact that it is taught in technical and college courses, as well as in companies’ training sectors, SQC has been largely misused. An inappropriate teaching approach may be the cause of such problem; therefore it has motiv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SQC teaching, allowing its learners to correctly apply SQC techniques. After a survey regarding the concept needed to correctly apply SQC, its use and teaching/training methods, the model’s contents and methodology were defined. We also realized the opportunity of incorporating a computer environment for the model, permitting the practice of the needed SQC concepts and skill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computer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n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the STCEQ.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ts functioning, benefits of using such a system and the results we obtained while using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