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晋  王华力  金利峰 《无线电工程》2006,36(4):50-51,54
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强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讨论应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智能天线技术,提出了利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两种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从计算成本及干扰抑制性能的角度对它们做了初步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实现方案的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可以有效抑制下行链路存在的干扰,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取得较为满意的干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星  王伶  张昆  杨睿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9):53-56,60
幅相误差对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后输出信号的信干噪比及相对捕获峰值有较大影响。通过理论和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幅相误差对抗干扰后输出信干噪比及相对捕获峰值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分别对比分析了相位和幅度校正对抗干扰后输出信干噪比及相对捕获峰值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相位校正对抗干扰性能的提升效果明显,而幅度校正对抗干扰性能的提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
DDS幅度量化杂散信号的频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杂散特性是影响DDS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对两类DDS幅度量化杂散信号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无相位截断杂散时的幅度量化杂散信号进行了DFT分析和波形分析,得到几个关于其频谱特征和功率水平的重要结论,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考查了各种DDS参数对信杂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移动通信的系统.在系统通信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无线链路的频率同步.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频率偏差的原因,接着讨论了地面终端所采用的频率同步技术,同时还讨论了特殊的机载终端所采用的频率同步技术,最后总结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同步机制.  相似文献   

5.
朱国富 《电子设计工程》2022,30(7):185-188,193
针对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终端的无源定位问题,结合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地面通信终端"多普勒频移预补偿机制"的无源定位技术,通过多普勒频移的目标位置分布曲线结合测向方位进行位置解算,从而可直接单站实现对地面终端的快速无源定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定位系统复杂度低,解算速度快,定位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地面终...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噪声干扰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兵  洪文 《电子学报》2004,32(12):2035-2037
本文首先从信号—干扰功率比(信干比)的角度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噪声干扰的效果及特点,分析了对SAR系统实施噪声干扰的特殊性以及影响SAR噪声干扰效果的因素.然后,利用机载SAR原始数据进行了噪声干扰仿真实验,给出了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2016,(1):6-9
北斗导航系统比GPS、GLONASS等其他导航系统多了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GEO卫星信号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格式和非GEO卫星有着很大的区别,有助于增强导航与定位。文中通过多个GEO和非GEO卫星组合的测试场景,重点仿真分析了在选定的定位精度因子下GEO卫星和非GEO卫星对北斗终端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EO卫星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尤其是当参与定位的卫星数较少时,GEO卫星参与定位可提高20%以上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adio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 RTCA)等的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卫星通信链路预算理论,给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机载天线增益适航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并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机载天线增益进行适航性分析计算。以BDS机载天线增益适航性分析结果为设计指标进行BDS B1I频段机载无源天线的验证设计与仿真。BDS机载无源天线仿真结果满足设计指标,并具有良好的低仰角增益与圆极化性能。证明了所给GNSS机载天线增益适航性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BDS机载天线增益适航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星地激光通信中地球背景辐射及其抑制技术。推导出了不同轨道处星上终端的地球背景辐射入瞳功率理论公式,提出了固有杂散辐射的概念,并对其作了理论推导。针对一个典型的终端对其地球背景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遮光系统。最后利用光学仿真软件 LightTools 对不同轨道高度、不同遮光系统形式的星上终端的杂散辐射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轨道高度以及遮光系统形式对杂散辐射的影响曲线,并对其作了分析。为星地激光通信中星上终端的地球背景辐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星上终端的遮光系统设计提供了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10.
信息高速公路和个人通信是当前通信信领域研究,发展的热门主题,卫星移动通信是其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本文综述了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内容涉及通信频段,卫星分类,系统分类等;探讨了卫星移动通信所需关键技术,包括星座构成,调制方式,网络结构,手持终端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对组网架构、协议体制和关键技术进行仿真论证的需求,设计了系统级仿真平台。首先介绍了系统级仿真平台架构,然后结合架构分析仿真平台的配置管理模型,对卫星、终端、信关站等核心通信节点进行建模,研究仿真平台工作流程,最后,通过多用户并发模式下随机接入过程仿真验证系统级仿真平台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仿真平台可适用于多星、多站、多波束、多链路和多用户自由组网,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协议体制和关键技术的仿真验证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利用地面非合作辐射源如FM广播的外辐射源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概念。为了分析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信杂比的变化范围和状况,分析、仿真了典型FM广播电台的辐射方向图尤其是垂直方向图,结合FM台站、AEW接收系统和目标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双基地雷达的信号模型,得到了信杂比-60~-110dB的分布范围及其类似于信噪比变化的卡西尼卵形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卫星等信号为照射源的无源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信号严重影响了远距离微弱目标的探测,为此提出了空时二维反干扰处理和二维长时相干积累技术。重点分析最大信干噪比(MSINR)准则的空域自适应零点形成技术和基于遗忘因子的改进型递推最小二乘(RLS)时域自适应处理算法,解决了微弱目标长时积累的可实现问题。最后在实验系统中进行了实际数据的仿真和验证,提高了微弱目标的检测概率,同时大目标的信杂比也提高了5 dB 以上,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卫星与网络》2012,(9):I0012-I0019
在7月30日举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滨海)国际论坛”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主要议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将成为汽车制造业、移动通信业、先进软件业、综合数据业、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所有电子信息终端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终端面临着严重的干扰问题,虽然单一的脉冲或窄带干扰很难对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卫星导航终端产生影响,但是现有的抗干扰结构很难抑制脉冲与窄带的混合干扰。为了分析混合干扰对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的影响,给出了脉冲与窄带及其混合干扰的数学模型,介绍了优先抑制窄带干扰和优先抑制脉冲干扰两种顺序抗干扰结构,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脉冲干扰占空比下混合干扰对抗干扰后载噪比的影响。根据仿真实验,当两个干扰的干噪比均为30dB时,混合干扰造成抗干扰后载噪比下降约5 dB。研究表明,在采用传统抗干扰结构的情况下,脉冲与窄带混合干扰对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性能影响较大,其影响大于单一脉冲或窄带干扰影响的简单叠加,不同脉冲干扰占空比组成的混合干扰造成的载噪比损耗大于5 dB,影响卫星导航信号捕获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分布式空域基站协作进行了分析仿真,重点对两小区场景和三小区场景采用最大化层虚拟信干噪比算法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采用最大化虚拟信干噪比算法的预编码技术进行了比对。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分布式的基站协作预编码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结果还表明层虚拟信干噪比算法比虚拟信干噪比算法有更好的性能,增加天线数量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导航卫星为信号照射源的星表双基SAR系统(SS-BSAR)由于具有隐蔽性强、节约成本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基于GPS卫星照射源的SS-BSAR系统信号带宽较窄、发射信号功率低等问题,首先分析非合作卫星照射源的选择及GPS卫星信号特性;根据GPS卫星信号的双基雷达方程,给出系统最大目标检测距离;分别推导基于GPS卫星信号的点、面目标双基SAR系统信噪比及信干比,分析信噪比与雷达接收斜距、目标截面积、雷达运动速度等因素的关系;最后提出改进系统信噪比、信干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的完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虽然都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但是它们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从卫星数量、轨道特性、定位原理、用户容量和定位精度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GPS的系统和功能组成,给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龚文飞  孙昕 《信号处理》2011,27(11):1774-1779
针对卫星导航接收机时域窄带干扰的有效抑制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二阶格型IIR陷波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陷波带宽的定量调整,既可以有效抑制窄带干扰,又可以降低卫星信号的失真;其次推导了二阶IIR格型陷波器相关输出信干噪比改善因子的闭合表达式,该表达式相比干扰抑制后信干噪比的改善,更为直观地反映了陷波器对卫星导航信号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二阶格型IIR陷波器相关输出信干噪比改善因子与陷波器的带宽参数有关,而与陷波频率无关,且二阶格型IIR陷波器的性能优于最优线性预测Wiener滤波器、最优线性插值Wiener滤波器、五系数FIR滤波器以及二阶直接型IIR陷波器。   相似文献   

20.
高强 《现代导航》2017,8(4):239-242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其功能、性能、实用性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特点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