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脂肪酶AY 30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L-薄荷醇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研究了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和产物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酯化率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8h;产物中c9t,11-CLA含量最高时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c9,t11-CLA含量可达86.32%。  相似文献   

2.
采用商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80%)和大豆磷脂( PC90)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磷脂.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正己烷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验证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与大豆磷脂的摩尔比6∶1,酶用量30%(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温度48℃,反应时间6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中CLA的含量为24.18%.  相似文献   

3.
白地酶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利用白地霉脂肪酶(Geotrichumcandidumlipase,GCL)催化合成正丁酯的方法,考察温度、体系水分、酶用量、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对脂肪酶催化酯化率和脂肪酸丁酯中c9t1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酯化的脂肪酸丁酯层中c9t11CLA含量达到79.85%,t10c12CLA含量为4.59%;含有13.75%的油酸;c9t11CLA占共轭亚油酸两种异构体总含量的94.56%。形成c9t11CLA正丁醇酯的选择性系数平均为17.80。脂肪酸与正丁醇比例对脂肪酸酯中c9t11CLA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在选取的范围内水分含量、酶用量的影响不显著。要得到较高c9t11CLA含量的脂肪酸产物,反应因子应选择:水分为0.50%,脂肪酸与正丁醇用量比为2.00∶1.00,酶用量为100U/g。白地霉脂肪酶对催化c9t11共轭亚油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酶法合成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U/g,反应温度60℃。放大反应体系,对反应产物中的CL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其含量可达37%。  相似文献   

5.
以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正己烷体系中催化植物甾醇与共轭亚油酸合成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以植物甾醇酯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酸醇摩尔比6∶1,反应温度40℃,酶用量9.6%(占底物质量),反应时间87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7.5%.  相似文献   

6.
衣丹  姜伟  石红旗 《食品科技》2006,31(1):24-26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甘油酯化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油脂的影响因素。考察了酶量、体系水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酶量1%、水分含量1%、温度60℃,在上述条件下反应24h,酯化率可达94.11%。通过筛筐旋转反应酶重复利用5次后酯化率仍达87.28%。研究了脂肪酶对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底物选择性,结果表明,脂肪酶催化10,12-十八碳二烯酸酯化反应优于9,11-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7.
无溶剂体系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商业化固定化酶Novozym 435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葵花籽油的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脂质(CLA-SL).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与葵花籽油摩尔比3 :1,酶用量10%,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3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中的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分别为15.7%和2.73%.  相似文献   

8.
在非水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将共轭亚油酸酰基转移到磷脂分子中,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磷脂。选用的三种常用的固定化脂肪酶中Lipozyme RM IM催化效率最高,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乙酯与大豆粉末磷脂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45℃。对反应产物中的CL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表明,48h后其含量可以达到31.3%。进行分离处理后,检测该产品的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分子筛用量6%、酶用量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压力11MPa,此条件下CLA的酯化率可达到90.98%。这种CLA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中,9c,11t-CLA和10t,12c-CLA的含量分别为37.79%和41.66%。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Lipase AYS催化甲醇和共轭亚油酸(CLA)进行酯化反应,以期对共轭亚油酸异构体进行拆分制备共轭亚油酸功能单体。通过考察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为:Lipase AYS加酶量180 U/g,反应温度40℃,CLA与甲醇摩尔比1∶1,缓冲液p H 6.5。在最优条件下反应8 h,总酯化率为49.5%,分离产物可以得到甲酯相与脂肪酸相,甲酯相中c9,t11-CLA甲酯的拆分效率达到86.2%,脂肪酸相中t10,c12-CLA的拆分效率达到80.0%,两者回收率分别为72.4%和54.2%。  相似文献   

11.
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酯化法制备甘油二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甘油和脂肪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探讨了酶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ase G50加量为350 U/g,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的酯化率为75.02%,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44.74%,产物中没有甘油三酯生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加酶量、醇油摩尔比、反应初始加水量、反应温度对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10 mL)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47℃,加酶量220 mg,醇油摩尔比4.3∶1,反应初始加水量35μL,反应时间30 h。在此反应条件下,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的含量为53.42%±0.05%。  相似文献   

13.
以D380、CAT600、AB-8三种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进行了固定化,并利用其催化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结果表明,采用D380固定的脂肪酶酶活最高,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固定化酶酶加量为底物总质量的7.5%,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经过96h的反应,酯化率为76.39%,甘油二酯的含量为43.89%,没有甘油三酯生成。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个批次后酯化率可达65.76%,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38.4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隐甲藻油中含有34.72%的DHA,通过乙酯化、尿素包合富集,酶催化甘油解转化得到更高含量的DHA -甘油酯.通过对隐甲藻油碱法催化乙酯化,其酯化率达到92.60%;对得到的脂肪酸乙酯再经尿素包合分离浓缩,所得DHA -乙酯的含量达63.30%.运用酶催化将DHA -乙酯转化成DHA -甘油酯,通过实验优化,所得最优条件是:甘油与DHA -乙酯摩尔比1∶4,NOV 435酶加量2%(占总底物的质量分数),50℃抽真空( 100 Pa),DHA -乙酯转化率达到80.8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化学和酶催化相结合能得到高含量的DHA -甘油酯.  相似文献   

15.
α-亚麻酸单甘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溶剂体系中,以亚麻籽油和甘油为反应底物,Lipozyme435为催化剂,制备富含α-亚麻酸的单甘酯,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油醇比、加酶量和反应温度对单甘酯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亚麻籽油:甘油)=1:3,油醇比为39.66%,加酶量6.01wt%,反应温度为56.11℃,反应时间为10.48 h。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中单甘酯含量约达71.1%,经检验单甘酯中α-亚麻酸的含量达51.36%。  相似文献   

16.
To improve the instability of kojic acid in food and cosmetic use, the esterification of kojic acid catalysed by lipase from Pseudomonas cepacia (Amano PS) to synthesise kojic acid monolaurate (KAML)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ith a five‐level/five‐factor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CCRD)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ynthesis parameters such as reaction time (8–24 h), temperature (35 55 °C), enzyme amount (10–50%), substrate molar ratio of lauric acid to kojic acid (1:1–3:1) and added water content (0–20%) on the percentage molar conversion to KAML by direct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time and added water content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while substrate molar ratio had less effect on percentage molar conversion. Based on canonical analysis and ridge maximum analysis, optimal synthesis conditions were reaction time 19 h, temperature 44 °C, enzyme amount 38%, substrate molar ratio 2:1 and added water content 10%. The predicted value was 85% and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value 82% molar conversion. © 200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优化酶催化甘油解法制备甘油二酯马油的工艺。以粗马油、甘油为原料,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法,以甘油二酯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底物比(粗马油∶甘油)、反应温度、加酶量及反应时间等工艺进行优化,并用CS-9301薄层扫描仪,对甘油二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甘油解法制备甘油二酯马油的最佳条件为粗马油∶甘油(1∶0.5),加酶量为每克粗马油400U脂肪酶,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所得甘油二酯马油中甘油二酯的含量达44.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