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0kV配电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绝缘斗臂车进行10kV带电作业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使用频次较高,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多样,长时间使用造成的磨损以及作业环境的影响,使绝缘斗臂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下降。对绝缘斗臂车常见的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了故障产生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快速排除绝缘斗臂车故障,确保车辆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为带电作业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0千伏带电作业方法的分类以及对现行带电作业工器具标准的分析,指出了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绝缘配合标准与作业方法的关系.特别对采用绝缘斗臂车中间电位法进行带电作业的绝缘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末端,必须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为实现不停电检修10kV配电网线路,满足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带电作业需求,本文设计一种可快速更换作业臂的带电作业机器人,介绍其整体结构设计,并详细描述带电作业机器人整体的绝缘设备,包括绝缘斗、无线传输台及作业臂.为验证机器人作业臂的绝缘性能,通过ATP-EMTP仿真软件,建立10kV配电网线路模型,仿真计算带电作业机器人在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添加绝缘段与未添加绝缘段时作业臂上的电压与泄漏电流大小.结果表明,在未添加绝缘段时,作业臂上的电压及泄漏电流会对作业人员安全造成威胁;添加1cm尼龙材料绝缘段后,作业臂上电压为0.4μV,泄漏电流为0.4μA,远小于带电作业的安全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4.
绝缘斗臂车是带电作业的重要设备,其电气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和电网运行的安全。通过对一台220kV 绝缘斗臂车交流泄漏电流测量结果的异常分析,发现了空间电容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很大,提出了采用屏蔽测量引线去除干扰电流的方法,确保了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保证了作业人员和电网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供电企业大量开展配电不停电作业,尽可能地用带电作业方式对配电网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绝缘斗臂车作业法是配电不停电作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效率最高的作业方法。介绍了绝缘斗臂车在配电不停电作业中的应用,分析了选型和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升安全水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500 k V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依据,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绝缘斗臂车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首先结合实际线路和车辆,针对使用绝缘斗臂车在500 k V单回线路直线塔进行带电作业时的各典型工作位置的安全距离进行了1:1模拟工况的操作冲击放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大型导电悬浮体的工作斗降低了组合间隙的击穿电压约15%。依据试验结果,通过危险率计算分析确定了海拔1 000 m地区500 k V绝缘斗臂车带电作业的中相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分别为3.8 m和4.7 m,边相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分别为3.2 m和3.8 m。考虑到工作斗的长度和导线距塔身的间隙,当工作斗的位于导线和塔身的间隙之中时,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当使用绝缘斗臂车在500 k V直线杆塔上开展带电作业时,工作斗不应进入边相导线和杆塔之间以及中相塔窗。  相似文献   

7.
配网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电气预防性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配网带电作业大力发展,绝缘斗臂车使用频度越来越高。在绝缘斗臂车的电气预防性试验方面,因不同试验单位参照标准不同,试验周期、项目及要求等有所不同。从一般要求、试验周期、试验项目和试验接线等方面对比分析几个常用的试验参考标准,对绝缘斗臂车的电气试验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萍  方自力 《上海电力》2006,19(3):316-319
简要介绍了应用绝缘斗臂车中间电位法更换10kV线路悬式绝缘子的工作原理,绝缘子张力释放方式和相应配套工具的制作,更换绝缘子作业流程等。并从绝缘斗臂车、带电隔离、工具结构、操作步骤、应用效果等方面,对带电作业实践过程作了小结。该成果获2005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对用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停电对工农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 ,带电作业在城乡电网中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了保障带电作业的安全 ,必须配备相应的防具护具及工具。带电作业的防护具有绝缘服和隔离防护用具。在绝缘斗臂车上必须使用能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相应工具 ,如液压增压器及其相应的工具和绝缘斗臂车附属设备。通过上述安全措施 ,将使带电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带电作业已成为供电企业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措施,配网带电作业主要用到绝缘斗臂车、绝缘高架车等大型辅助工具.针对偏远农村、山地田野等特殊区域,大型作业辅助工具无法到场的难题,研制一款便携式10 kV抱杆式带电作业平台,其具备无线电动遥控、围绕电杆水平旋转、沿电杆垂直方向升降功能.便携式10 kV抱杆式带电作业平台功能强大、实用性强,不仅提高了配网杆上带电作业人员工作效率,还进一步扩展了带电作业实施项目,对提高配网带电安全作业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电源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几种电源型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编目分析,计算了其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都与燃煤发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CCD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图像采集,受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硬件改进提高图像质量面临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难题。为此本文利用多幅微位移图像间的冗余信息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既低成本又易实现。针对CCD与目标物间有相对微位移来获取序列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采用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对采集到的4幅微位移图像进行重建,并对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图可清晰地看到重建图像可分辨更多线对,高频信息量增加,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DSP嵌入式系统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升级不方便、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向片内Flash在线烧写程序的方法.描述了该在线烧写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优化了接收升级指令的时机,并在片内Flash设置应用程序备份区,进一步提高了烧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愈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方便可靠,相比于传统基于JTAG烧写,可摆脱仿真器进行程序升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nux的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自由软件Linux应用到电力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中这一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传统的Unix工作站后台服务器相比较,提出了基于PC/Linux的SCADA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频率试验和阻断电压试验,研究了过电应力对IGBT模块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液液晶(LC)技术,对失效模块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试验结果及失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用电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书贤  邓楚南 《微电机》2006,39(8):83-85
当今世界节能和环保备受关注,使得电动汽车技术正在加速发展。电机技术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电动汽车用的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技术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AGV视觉导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AGV视觉导航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路径识别和路径跟踪,本文采用全局视觉导航方式,自行设计了以同心圆为车身标志,通过图像处理系统建立了虚拟坐标系。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Sobel边缘检测、聚类算法、连通区域标记等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图像中的路径及AGV车身标志位置信息,再利用Hough变换得到路径跟踪所需要的导航参数。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实现路径识别和AGV定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和对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研究的深入,基于MEMS技术的汽车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EMS汽车传感器的研究应用现状、MEMS汽车传感器的分类、制作加工技术和工艺等进行了简述,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MEMS汽车传感器,最后对MEMS汽车传感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OPC (过程控制中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是工业控制和生产自动化领域中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近年来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基于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由于DCOM的平台相关性,不利于OPC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而代表分布对象技术主流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具有跨平台、语言无关等突出优点,本文尝试采用CORBA技术实现OPC技术。探讨了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现过程展示了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测试用例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将大大提高OPC技术跨平台、跨语言应用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更广泛适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