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阳离子单体为辅,通过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其最佳制备条件为:单体质量比(AM:DADMAC)为7:3,引发剂加量为0.6%,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h.该絮凝剂对陕北某油田采油污水絮凝效果良好,除浊率达95.00%.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该絮凝剂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2.
改性硅藻土复配聚合氯化铝对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改性硅藻土干混聚合氯化铝制得的复合絮凝剂进行染料废水脱色研究.实验表明,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染料溶液的处理效果高于各单个组分的处理效果.在配比一定的情况下,原水pH和药剂投加量对脱色率的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对脱色率影响较小.在最佳条件下脱色率高达99.7%.改性硅藻土复配聚合氯化铝絮凝剂具有脱色率高、絮体沉降性能好等...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型絮凝剂在模拟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根  顾学芳  田澍 《化工时刊》2005,19(10):31-33
以直接绿5GLL、活性艳橙K-GN两种模拟印染废水为对象,研究了阳离子絮凝剂PDA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效果与絮凝剂的阳离子度、投加量有关,阳离子度为50%的PDA对直接绿5GLL、活性艳橙K-GN较适用,脱色率达65%以上;pH值对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有机阳离子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考察了单体始始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聚合物转化率和特性黏数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投加量、污水温度、pH值条件对聚合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特殊链转移剂RAFT,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聚合成超支化的支状中间体,再添加阳离子单体和丙烯酰胺对支化中间体进行改性和再聚合。采用不同阳离子单体和单体比例,合成6种同体系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氢谱表征其基团和分子结构,利用絮体粒径中值确定各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并在最佳加投量下分析钻井液的处理效能,筛选出最优絮凝剂。结果表明,不带甲基的阳离子单体合成体系具有高聚合度、高效能等特点。其中P-DAC1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240mg·L-1,粒径可达到748.0μm以上,其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去除率分别达到92.7%和94.4%。通过废弃钻井液样处理前后的Zeta电位测试,发现树枝状阳离子絮凝剂的主要絮凝机理为电性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性壳聚糖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与絮凝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原料,选用Ce^4+-S2O8^2-复合引发体系作为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接枝丙烯酰胺制备环保型高分子絮凝剂。研究引发剂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4+:S2O8^2-=5:75时所制备接枝物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最好,并且通过絮凝实验,发现不同投加量的壳聚糖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废水试样的絮凝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钠/季戊四醇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星型聚丙烯酰胺,用1H NMR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引发剂比例及用量、引发体系及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及EDTA用量、尿素用量对星型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及除浊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星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对除浊率的影响,以及相同特性粘数星型聚丙烯酰胺与线性聚丙烯酰胺的除浊率对比。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丙烯酰胺为平均臂数为3.2的星型聚丙烯酰胺,当投加量为2 mg/L时,对粘土悬浊液的除浊率可达到88%以上,相同特性粘数星型聚丙烯酰胺比线型聚丙烯酰胺具有更高的除浊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利用半绝热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DMC-DMDAAC-AM共聚物)阳离子型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阳离子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以及助剂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详细研究了产品的特性黏度和溶解性能的影响因素.本实验在单体配比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了产物的阳离子度,从而提高了产物的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物摩尔分数为AM:16.72%,DMC:12.84%,DMDAAC:13.56%,去离子水:53.64%,EDTA:0.00312%,AIBA:0.044 22%,APS:0.001 82%,SFS:0.001 76%.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oly-DMDAAC-AM,PDA),研究了体系溶液的pH、n(AM)∶n(DMDAAC)、引发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合成PDA的影响,当pH=3、n(AM)∶n(DMDAAC)=4∶1、引发剂浓度为1.0×10-4 mol/L时,合成的PDA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和阳离子离子度最高。采用合成的PDA与无机盐对城市污泥进行调理后顺利达到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的要求,成功实现污泥深度脱水。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相介质中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絮凝剂QY-1,并将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以脱色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讨论了QY-1的投加量、pH值,废水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阳离子絮凝剂QY-1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絮凝效果,当投加量为100mg/L,废水温度为45℃,pH=4时,处理效果最好,CODcc去除率为75.8%,SS去除率为83.8%,色度去除率达79%。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HTCC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 =1∶1.6,在该复配比及最佳投加量下,浊度去除率达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沉降时间对除浊效果无明显影响;经HTCC/PA...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絮凝剂P(DAC-AM)的制备及在高藻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晓  董利  梁志 《广东化工》2008,35(5):96-99
低温下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聚合,制备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的共聚物P(AM-DAC)絮凝剂。实验表明,在10℃下引发聚合,单体质量分数60%,引发剂m(亚硫酸氢钠)︰m(过硫酸钾)︰m(尿素)=1︰1︰1,用量分别占聚合单体质量分数的0.1%,m(AM)︰m(DAC)=1︰8,pH为5时,可生成阳离子度70%以上,特性黏度([η])400 mL/g以上的共聚物。对高藻污水絮凝除浊,在pH=8时,可使污水的浊度降至0.74 NUT,除浊率达98.53%。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溶液中以V50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合成一种分子构型为网状的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单体质量分数为20%,单体n(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8.5∶1.5,引发剂V50质量为单体质量的1.5‰,水玻璃质量为单体质量的1.5%。将该阳离子絮凝剂与分子质量和阳离子度相当的普通阳离子絮凝剂进行对比发现,自制絮凝剂的处理效率更高。将自制的絮凝剂用于油田压裂返排液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场上分子质量和阳离子度均要高的普通阳离子絮凝剂相比,自制产品CODGr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脱色剂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水溶性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并与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配合使用,处理染料废水。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加量、投加顺序、投加配比以及pH值等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影响脱色率的主要因素及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染料废水的pH值为8~9,脱色剂用量为0.4~1.5mL/L,PAC用量为40~80mg/L时,所研究的8种染料(100mg/L)的脱色率均可达96%以上,CODCr的去除率因染料种类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聚合氯化铝锌絮凝剂的研制和性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AlCl3与ZnCl2溶液中加NaOH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锌(PAZC),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铝浓度0.5 mol/L,NaOH浓度0.5 mol/L,搅拌时间10 min,制备碱化度2.2。并探讨了锌铝的量比、pH值、絮凝剂投加量及陈化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混凝条件:最佳锌与铝的量比为3∶5,pH值为8~11,絮凝剂投加量为5 mg/L。在此条件下,对浊度为300度的水样,PAZC的除浊率超过98%。  相似文献   

16.
余兰兰  宋健  郑凯  郭磊 《化工进展》2014,33(5):1285-1289,1305
针对大庆油田含油污泥特点,采用热洗法进行处理。为了增强脱油效果,投加有机阳离子絮凝剂对其进行有效调质。本文以环氧氯丙烷、三乙醇胺、三乙烯四胺(作为交联剂)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有机阳离子絮凝剂,考察环氧氯丙烷与三乙醇胺摩尔比、三乙烯四胺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脱油率的影响。确定了聚合物最佳合成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含油污泥热洗法处理中,同时确定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聚合物加量为160mg/L,pH值为7时,与现场破乳剂同时加入,含油污泥脱油率可达82.83%,高于其他现场絮凝剂与破乳剂的联合加入,是一种有效的絮凝剂。SEM电镜分析表明:加入絮凝剂后,污泥絮体排列紧密,有利于污泥絮凝脱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将CTS与PDA进行复配,研究了其对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并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的投加量、复配比、废水温度、搅拌速率以及废水pH对废水絮凝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絮凝剂总投加量为50 mg/L,其中PDA与CTS质量比为3︰2,废水温度为40℃,反应转速为75 r/min,pH为6时,絮凝率为95.9%,且絮凝速率也高于CT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研究P—110乳液聚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使用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分别找出了合成过程中的最佳操作参数以及废水处理操作条件。讨论了单体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等对合成过程的影响等。对生产运行参数如投药量、pH值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自制聚硅酸硫酸铁(PFSi S)与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为300万)进行复配,制备成新型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M-PFSi S。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PAM-PFSi S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FSi S与PAM在反应前后物质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相互交联的网状结构,生成了一种新型聚合配位化合物。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稠油废水的处理中,考察了不同碱化度(r=0.25,0.5)对絮凝剂和絮凝效果的影响,检测了PAM/PFSi S的不同比例(g/L)和絮凝剂的不同加量对稠油废水的Zeta、除浊率和COD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碱化度r=0.25,PAM/PFSi S的最佳比例为0.2和最佳加量为45 mg/L,最大除浊率为97.22%,COD去除率为91.66%。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研究了两种无极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包头啤酒厂废水效果。主要通过分析除浊率,COD去除率,来确定各投加量、pH值、搅拌时间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比较二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