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涝渍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坑夏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淹水天数的淹涝试验,探讨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淹水历时对作物长势变化、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苗期和拔节期淹水超过4 d,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百粒重和穗粒数在苗期淹水超过8 d、拔节期淹水超过4 d时均明显下降;在苗期淹水6 d以上、拔节期淹水4 d以上、抽雄期淹水6 d以上时,对经济产量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开封市夏玉米生长期间时常出现强降雨天气,暴雨易造成田间积水,尤其苗期渍涝对产量影响很大。通过2011年夏玉米苗期淹涝试验,探讨夏玉米不同淹水历时情况下作物长势变化,探讨对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苗期淹水超过4d,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苗期淹水6d以上,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产生明显影响;苗期淹水超过8d百粒重和穗粒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叶阳  王矿 《治淮》2014,(11):19-20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在淹水条件下产量要素的变化,玉米各个生育期对涝渍胁迫的敏感顺序,淹水天数对减产幅度的影响,对玉米受淹减产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涝渍连续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涝渍连续动态控制排水指标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并建立了作物相对产量Ry与CSDI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涝渍分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涝渍连续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相对产量Ry与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和CSDI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涝害权重系数CW是一个随涝渍状态而变的状态变量,说明在涝渍连续情况下,分别用除涝和降渍单项指标确定排水标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而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能够将除涝与降渍作为一个整体,用它来确定排水标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涝渍胁迫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对涝渍条件下棉花的形态特征量、生理特征量、产量和干物质重量等要素进行了试验观测,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后发现,涝渍胁迫条件下棉花的形态特征量会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生理特征量,最终导致产量和干物质重量发生变化。通过分析棉花形态变量、生理变量、土壤水分变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涝渍胁迫条件下作物的4个水分生产函数新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6.
农田排水措施对促进作物生长、防御涝渍灾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合理的排水系统布置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本文采用以水平衡为原理的DrainMod模型模拟淮涟灌区不同排水系统布置的水稻和小麦产量,结果显示水稻产量受排水深度的影响较明显,小麦产量受排水间距布置影响较明显,干旱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涝渍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近3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北方地区主种农作物-玉米,水稻受涝减产率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得到了水稻不同生育期淹水历时与减产系数关系典线和玉米不同生育期淹渍总时间与减产系数关系曲线;提出了玉米,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淹水深度下,淹渍总时间与减产系数的定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揭示了沿淮"降水—汇流—入渗—涝渍"成灾机制,创建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与标准,创新了改土增渗降渍技术;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在行蓄洪区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系统化解决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产难题...  相似文献   

9.
涝渍排水控制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根据我国南方降雨和涝渍灾害的特点,提出必须将除涝和排渍统一进行考虑的观点,反映在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或排水系统建成后的水管理中,要把农田受淹和淹后受渍所造成的损失统一加以考虑。本文提出了两种排水控制指标与作物相对产量关系的形式。针对在安徽省水科院新马桥农田水利试验站的试验,建立了棉花相对产量与涝渍综合控制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涝渍兼治农田排水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沈荣开  王修贵  张瑜芳 《水利学报》2001,32(12):0036-0040
涝渍型的农田,灾害发生在雨季,农田先受涝,地表水排除后,由于地下水回降过慢而受渍,因此,作物减产是由涝渍双重作用的结果,在经济评价中,既不能单纯按受涝减产或按受渍减产进行分析,也不能分别将两者造成的减产损失进行简单的叠加。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在淮北地区开展棉花涝渍试验成果的分析,论证了以等效淹渍历时作为反映涝渍程度的综合指标的可能性,并提出确定涝渍兼治农田排水设计标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宗学  叶陈雷 《水利学报》2021,52(4):381-39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重。在对城市水循环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模拟城市洪涝过程,是弄清城市洪涝致灾机理、减轻洪涝灾害和评估海绵城市减灾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从我国城市洪涝现状和海绵城市建设出发,总结了城市洪涝模拟方法,对水文模型、水动力模型以及二者的耦合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城市洪涝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前与城市洪涝模拟相关的热点研究领域,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晋城市金村区为例,利用SWMM与ICM-2D模型进行多情景洪涝过程模拟,分析降雨雨型与下垫面对晋城市片区内涝的影响;构建双层SWMM模拟马路行洪,分析金村大道和珏山路的淹没特征,并与ICM-2D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雨峰系数与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地表洪水总量、淹没范围与水深增大,危险性等级提高;同一降雨重现期下的雨峰与洪峰间的时间间隔随雨峰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52.53%的下垫面转化为不透水面时,同一降雨重现期下的综合径流系数约增加0.5;金村大道市委党校路段与珏山路水西村路段是主要易涝区,淹没面积分别为0.50hm2和1.31hm2;双层SWMM在识别易涝点与推求洪水淹没要素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影响显著。根据暴雨内涝的致灾因子进行分类,基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对宁波地区分别构建了台风和非台风暴雨情景内涝响应模拟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台风暴雨内涝和非台风暴雨内涝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台风和非台风暴雨在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和时程分布上差异显著。(2)台风暴雨情景下,河道水位和流量主要受潮位影响,在高潮位时发生倒灌。在非台风暴雨情景下,河道水位和流量主要受降雨影响,并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3)台风和非台风暴雨情景下,研究区发生内涝的子汇水区数量和等级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加,积水区域逐渐连片分布,最多有17个子汇流区发生内涝,占总内涝区域的80%。而在相同重现期的台风暴雨情景下,排水管网负荷率更高、节点洪流更大、内涝更重、积水历时更长、积水深度更深,积水历时超过10.7 h,积水深度超过67 cm。本研究丰富了研究暴雨洪涝的方法,可为社区尺度的内涝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雨洪排涝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街道积水回流对地下管网排水影响显著,为了反映地表回流的影响,提出了包含街道和管道的双层排水结构模型,通过虚拟连接通道进行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水量交换,并推导了通道过流量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街道积水回流的模拟,建立了完整的城市雨洪排涝计算模型。利用典型案例对模型计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模拟街面积水和过流过程,在发生街道漫流的情况下,计算结果合理,较传统模拟方法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圩垸型河网地区行洪除涝特点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行洪除涝水面率的确定方法——即从不同水域承载的行洪和除涝功能分别计算其水面率,再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其行洪除涝水面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天寿路铁路桥底段近年来频繁出现水浸现象,积水最深时达到70 cm左右,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整治的“水浸街”之一.该文通过对天寿路铁路桥底段周边地形情况、排水管道及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导致水浸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现部分措施已经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涝交替胁迫叠加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暴雨较多的南方地区,采用节水灌溉后,水稻经常遭受干旱和淹水交替胁迫,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旱或涝的单独胁迫,而对两种胁迫交替作用对水稻农艺和理化指标的研究较少。对旱、涝及其交替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交替胁迫的叠加效应,在不同的旱、涝胁迫组合条件下,既可能表现为联合效应,也可能表现为拮抗效应,可能削弱或加强水稻对后继旱涝胁迫的抵抗能力;若合理控制胁迫程度,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有利影响。提出了有关旱涝交替胁迫叠加效应的产生机制、影响规律以及适宜水分控制指标阈值与灌排模式等方面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涝灾害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以二维非定恒定流为基本骨架,以不规则网格概化地形,用一维非恒定流描述排水管网,建立了城市暴雨内涝数值模型。该模型包含产流模型、汇流模型、排水模型及内涝模型。以30 a,50 a,100 a一遇的暴雨情景,对居民出行困难度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表明,构建模型与实例结果吻合度较高。所得结果可为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缓解内涝导致的交通堵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