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海燕  黄虹 《计算机应用》2011,31(4):1129-1132
主机扩展总线接口E-Bus是为自主研发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YHFT-DSP开发的外围并行接口,能有效支持DSP与各种同步、异步接口的商业标准主机进行数据交换。为了有效地研制、测试和应用E-Bus,开发了一套基于E-Bus的DSP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软硬件协同仿真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实现了E-Bus和USB2.0接口的协议变换。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平台具有良好的操控界面,实现了E-Bus主/从两种模式下外部主机与YHFT-DSP之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现有的微机原理实验箱进行32位微机原理实验教学,该文介绍了一种32位微机原理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微机系统内部PCI总线扩展出低速ISA总线接口信号,从而将微机系统内的部分资源引出并利用,对实验箱上的模块进行操作并进行实验。利用该实验系统可全面支持"微机原理与应用"及"微机接口技术"的各项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现有的微机原理实验箱进行32位微机原理实验教学,该文介绍了一种32位微机原理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微机系统内部PCI总线扩展出低速ISA总线接口信号,从而将微机系统内的部分资源引出并利用,对实验箱上的模块进行操作并进行实验。利用该实验系统可全面支持"微机原理与应用"及"微机接口技术"的各项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4.
郑永龙  白煊  穆蓉  聂敏  周勇军  彭虎 《测控技术》2018,37(3):123-128
为掌握PCI板卡设计及其通信原理、开发基于PCI接口的多总线通信卡,针对目前PCI总线通信接口模块的研制现状,在对PCI9054及其PCI卡开发流程进行系统诠释的基础上,以PCI9054为PCI总线协议芯片,以CycloneⅢ系列FPGA(EP3 C5 E144C8)为本地总线控制器,采用“FPGA+ PCI9054”架构,设计一种基于PCI接口的具有1路RS232、3路RS422收发的多总线通信卡,给出该模块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包括基于VC++的板卡测试软件与基于Verilog的板卡功能代码),并对其通信功能进行试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吴德铭  陆达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717-2719
介绍目前PCI总线接口的常用实现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Xilinx公司的PCI软核来实现多处理机高速通信中PCI接口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紧凑设计思想,通过把PCI软核、先进先出数据缓冲器(FIFO)和收发器结合起来完整实现PCI接口通信功能,并实现在一个FPGA芯片中。该PCI接口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容易扩展应用在多处理机间的高速通信中。  相似文献   

6.
胡刚  孙学功 《计算机仿真》2003,(Z1):279-281
在仿真系统中,硬件实物的模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硬件实物无法参加试验或者参加试验有一定风险的情况下,硬件实物的模拟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仿真系统中,仿真计算机一般是高档微机或工作站,硬件实物模拟器多是基于微机总线或串口、并口等外设接口开发的.PCI总线是一种高性能的局部总线,它已逐渐成为微机或工作站的标准总线.该文介绍PCI总线的特点,然后说明基于PCI总线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中平台加速度表模拟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接口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PCI总线是先进的高性能32/64位局部总线,成为微机总线标准。PCI总线接口设计较其它总线接口设计复杂,本文讨论了接口设计的方案,选择CH365作为接口芯片,描述了数据采集卡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8.
PCI总线以其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总线扩展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共享式总线开关式总线可以动态分配带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方案,使用交叉开关进行PCI总线的空分连接,以实现PCI总线的扩展,并介绍了PCI总线和交叉开关之间接口PXP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夏令明  张建东 《测控技术》2013,32(6):104-107
介绍了一种基于PCI总线扩展功能的离散I/O接口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案。设计中,选择PCI 9052作为PCI总线接口芯片,利用CPLD作为板卡主控芯片实现地址译码和逻辑控制等功能,光耦和继电器分别作为输入输出隔离器件。该系统实现了控制采集24路光电耦合器输入信号和24路继电器输出信号的功能。应用表明,本接口板工作稳定,满足航电设备的输入输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楠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9):164-16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高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该平台基于高速数模转换器MAX5887和高性能可编程逻辑器件VIRTEX-4SX35,可以实现500Msps的转换率和14位的分辨率;接口上采用PXI总线技术,采用PCI9054作为接口芯片;软件开发上采用DLL+API的模式,方便不同用户的定制。  相似文献   

11.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rduino的CAN总线实验平台设计。该平台能够通过Arduino系统对CAN总线进行数据通讯。由于Arduino系统通过封装底层硬件控制命令来提供友好的控制接口,所以这一平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CAN总线通讯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基于VXI总线的导弹惯性平台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VXI总线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块化测量仪器标准总线,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各种导弹的测试,文章通过对某型导弹惯性平台测试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基于VXI总线组建导弹平台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理想方案。并对在IEEE-1394环境下用VXI总线标准组建导弹惯性平台自动化测试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CAN总线作为一种优秀的现场总线已成为构建现代监测网络的重要通信平台之一.而作为各设备之间通信桥梁的接口卡,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接口卡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利用PHILIPS公司的CAN器件实现的接口卡原理框图.并阐述了接口卡程序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总线接口信号处理SoC芯片是以信号处理DSP为核心集成了多个总线接口的片上系统,该SoC涉及的总线协议众多,验证复杂、工作量大,验证将是该SoC芯片开发的瓶颈。为了缩短多总线接口信号处理SoC芯片的开发周期,提高该SoC芯片的一次流片成功率,必须采用更为可靠和有效的验证方案。以SoC验证流程及方法为指导,重点介绍了多总线接口信号处理SoC虚拟验证平台的构建和具体实施。验证结果表明,该验证平台能高效、全面验证芯片功能,提高了芯片验证效率,缩短了整个芯片开发周期,为芯片的成功投片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VXI总线的宽带网络测试仪终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将带有读写控制的双口RAM作为邮箱.利用自定协议的“邮件”与嵌入式系统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响应信息。其主要设计目标是提供用户与宽带测试仪之间高速友好的接口,该接口已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1553B总线通信模块的统一性简化设计难度,文中选用HKS1553BCRT芯片作为系统开发的硬件平台。该硬件平台由于采用内部集成1553B协议处理器的高性能SoC,可以很好的解决多路1553B总线接口模块版本众多、互不兼容、硬件系统设计复杂的问题。基于该平台设计了一款通用的1553B通信软件,可同时支持静态总线和动态总线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提出并实现了改进型静态总线控制(ImprovedStaticBusControllerISBC)协议。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系统下数据传输需求,改善了1553B总线对实时消息的响应速度,本软件数据结构简洁、算法合理,对同类软件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飞机火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CI总线和RS-232总线,采用中央处理机、显示与控制单元、ARINC429总线接口板和DSP功能模块,进行平台参数发送和接收的某型飞机火控系统交联电子设备参数模拟器。该模拟器能够对交联电子设备的交联通道进行全状态的模拟,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被测对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单一接口形式测试总线产品种类的限制,大多情况下必须要构建多总线平台一体化测试系统;然而不同接口形式的测试设备时钟同步和触发机制不同,多总线平台一体化过程中时钟同步和触发的统一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提出了基于硬线的方式、基于PTP的方式以及混合方式三种时钟同步和触发设计的同时,以在研项目硬件设备为平台,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方案不同同步精度不同,基于硬线和PTP的方式最大同步偏差分别为50ns和523ns,可适用于不同的测试场景.  相似文献   

19.
在对MIL-STD-1553B数据总线及其接口通信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行研制的仿真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采用基于PCI通信的1553B总线接口电路设计,取代以前基于ISA的1553B总线通信。利用Visual C++6.0开发工具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写总线接口通信软件,对板卡的底层驱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通信控制平台,实现了基于PCI的1553B总线系统之间的通信。实践结果表明,该接口软件能够满足自行研制的基于1553B总线通信的仿真控制系统与被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