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DTA ,XRD ,SEM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CaO/MgO比对CaO -MgO -Al2 O3 -SiO2 系玻璃微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热处理制度下 ,可制备结构均匀致密、耐磨性极好的白色微晶陶瓷 ,其主晶相为硅灰石和透辉石 ;随着CaO/MgO比的降低 ,微晶陶瓷的晶化温度提高 ,透辉石型晶体含量增加 ,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CaO/MgO质量比对CaO-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熔制法制备了含不同CaO/MgO质量比的CaO-MgO-Al_2O_3-SiO_2(CMAS)微晶玻璃,并借助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CaO/MgO质量比对CMAS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aO/MgO质量比为1.4为最合理的配比,该配比下CMAS微晶玻璃析出的透辉石晶相较多,其适宜成核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为660℃和932.5℃;CaO/MgO质量比的下降会降低CMAS微晶玻璃的析晶能力,并改变晶相比例及形状,减小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3.
采用MgO取代R2O-SiO2-CaO-Al2O3-F(RSCAF)体系中的部分CaO制备了微晶玻璃,系统研究了MgO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SCAF体系中不含MgO时(CaO含量为16.5%,质量分数,下同),经过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硅碱钙石,微观形貌中结晶相呈犬牙交错状,微晶玻璃的密度小于基础玻璃。当RSCAF体系中MgO的含量为0%~3%时,微晶玻璃的结晶度随着CaO含量的减少而降低;随着体系中MgO含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CaO含量的减少,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硅碱钙石逐渐向透辉石转变,微观形貌中呈柱状、片状的透辉石相增多,密度也逐渐增加;当体系中MgO的含量增加到4%(CaO含量降低至12.5%)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完全转变为透辉石,且透辉石的结晶度相对主晶相为硅碱钙石时有所增加,微晶玻璃的密度大于基础玻璃。  相似文献   

4.
以花岗岩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质量分数:56%),TiO2为主晶核剂,适量Na2SiF6为助熔剂和晶核剂,添加部分辅助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R2O-CaO-MgO-Al2O3-SiO2系花岗岩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研究了CaO/MgO质量比对微晶玻璃析晶能力、物相、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MgO质量比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基础玻璃的析晶能力,当CaO/MgO质量比≤0.88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长石和角闪石,当CaO/MgO质量比>0.88时,主晶相转变为钙长石,且钙长石衍射峰的强度随着CaO/MgO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随CaO/MgO质量比的增加,晶体数量逐渐增多,晶粒尺寸增大;微晶玻璃的体积密度和显微硬度随CaO/MgO质量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aO/MgO质量比为0.57时,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值2.752 5 g/cm3,当CaO/MgO质量比为0.71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8.6 GPa。  相似文献   

5.
以黄磷炉渣为基础原料,通过加入辅料和MgO,以熔融法制备CaO-Al2 O3-SiO2(CAS)系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分析MgO对黄磷炉渣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加入MgO的量的增加,基础玻璃的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下降,析晶活化能E减小;黄磷炉渣微晶玻璃的晶相类型并未因MgO添加量的增多而改变,其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次晶相为铝透辉石(Ca(MgAl)(SiAl)2O6);但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多,抑制了硅灰石(CaSiO3)晶相的生成,促进铝透辉石(Ca(MgAl)(SiAl)2O6)生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熔制法制备了含复合晶核剂的CaO–MgO–Al2O3–SiO2(CMAS)微晶玻璃,并借助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晶核剂组成对CMAS微晶玻璃的析晶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晶核剂CaF2+TiO2能使CMAS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降至329.2kJ/mol,且促进晶体快速生长;CaF2+P2O5可促进大量晶核生成,使晶体生长指数n增至2.87,从而实现CMAS玻璃整体析晶;CMAS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长石和透辉石,形状为长条状,TiO2和ZrO2的加入对主晶相种类和形状没有影响,但P2O5加入后玻璃不能析出透辉石晶相,而是辉石晶相,并产生许多细小晶粒;含复合晶核剂的微晶玻璃均具有较高Vicker硬度(7.0GPa以上),但引入CaF2+TiO2+P2O5时,微晶玻璃的Vicker硬度较低,这主要是晶粒排列不致密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MgO–Al_2O_3–SiO_2(MAS)微晶玻璃,研究了SiO_2/MgO摩尔比对MAS微晶玻璃析晶和晶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玻璃初晶相为亚稳Mg_(0.6)Al_(1.2)Si_(1.8)O_6相,终晶相为堇青石相,随晶化温度升高,Mg_(0.6)Al_(1.2)Si_(1.8)O_6向堇青石相转变。SiO_2/MgO摩尔比对微晶玻璃析晶过程影响显著,随SiO_2/MgO摩尔比从2.5增加至3.6,晶相转变开始温度从1 000℃升高到1 150℃,晶相转变结束温度从1 050℃升高到1 180℃,Mg_(0.6)Al_(1.2)Si_(1.8)O_6相热稳定性提高,堇青石相析晶难度增大,晶相转变过程变慢。当SiO_2/MgO摩尔比为3.6时,1 080℃晶化后的微晶玻璃Vickers硬度达到最大10.4 GPa。  相似文献   

8.
滕元成 《中国陶瓷》2003,39(2):13-14,40
本文对Li2O—Na2O—K2O—CaO—MgO—A12O3-SiO2系统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了研究。借助于XRD分析,发现该系统乳浊釉为熔析乳浊釉,主要乳浊相是α—CaSiO3,晶相和CaSiO3晶相。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小平 《玻璃与搪瓷》2005,33(2):7-9,59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得微晶玻璃,通过XRD、SEM和EDAX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玻璃在热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分相,形成富硅相和富钙相,进而形成以透辉石(CaO·MgO·2SiO2)和钙黄长石(2CaO·Al2O3·SiO2)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10.
以白云鄂博二次选后尾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了CaO-MgO-Al2O3-SiO2系尾矿微晶玻璃.利用XRD、DTA、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iO2/CaO质量比对微晶玻璃结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CaO质量比的增加,基础玻璃放热峰右移、放热峰面积减小;微晶玻璃主晶相由辉石相转变为磁铁矿相;析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化程度逐渐降低;微晶玻璃相关物化特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具有大范围实用分相区、适合快速烧成的R2O(K2O,Na2O)-RO(CaO,MgO,ZnO)-Al2O3-B2O3-SiO2系统,研究了该多元系统全熔块乳浊释组成与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使釉熔体在快速烧成过程中自发产生分相,形成微米-亚微米级液-液不混溶结构,从而产生良好的乳浊效果。本文对各氧化物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莫来石具有膨胀均匀、热震稳定性好、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质,二氧化硅具有耐磨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熔点高等性质。为此,以此两种矿物为主要矿相的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其性能稳定。这里利用固体废弃物矾土尾矿、粘土和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莫来石-石英多孔催化剂载体,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制品中更多地形成莫来石矿物相,同时满足各种原料配合后能够实现可塑成形的要求,较为合理的配方是矾土尾矿与紫木节粘土质量比160g:40g,纤维素和水分别为矾土尾矿与紫木节粘土总质量外加计1%和25%。为使载体中形成合适的气孔,在载体中加入成孔剂,对所选成孔剂,成孔剂M较为理想,可以实现载体内不留残留物,载体不会受到污染,成孔剂M合理的加入量为4%,此时其载体气孔率较高为41.3%;合理的烧成温度为1250℃;烧成温度下的保温时间选取2h为宜。所制得的多孔催化剂载体经X-射线表征主要矿物相为莫来石和石英,载体线膨胀率为0.68-0.72%,载体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Na2O—TiO2—SiO2氧化物玻璃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R以及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a2O-TiO2-SiO2体系玻璃样品。结果表明,该体系玻璃中Ti^4 离子存在[TiO4],[TiO6]等几种不同的微结构单元,并且随着玻璃中TiO2含量的增加,该体系玻璃中四方双锥结构的[TiO6]的含率呈现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再急剧增加的反常现象;当TiO2的摩尔分数超过20%后,[TiO6]又呈现急剧增大的反常现象;相反,随着玻璃中TiO2的含量的增大,具有正四面体结构[TiO4]的含率则逐步减小,并且,TiO2的含量越高,减少的趋势越慢。  相似文献   

14.
合成碳酸二甲酯PdCl2-CuCl2-KOAc/AC催化剂失活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芳  崔咏梅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工学报》2004,55(12):2008-2014
对气相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PdCl2-CuCl2-KOAc/AC催化剂失活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氯的流失,使催化剂表面Cu2+/Cu+与Pd2+/Pd0比例发生变化,这是影响催化剂稳定性、造成催化剂可逆失活的一个重要因素.钯组分的流失、催化剂表面积炭和金属颗粒聚集等因素则直接造成了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压力和进料中氧气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原料中配入一定浓度的含氯有机物作为补氯剂,可有效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当反应压力为0.3 MPa,补氯剂浓度为5%(体积分数)时,反应150 h后催化剂活性仍可稳定在700~750 g•L-1•h-1.  相似文献   

15.
以α-Al2O3微粉、板状刚玉和TiO2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ZrO2,通过高温烧成以固相反应直接合成Al2TiO5-板状刚玉-ZrO2复合材料,研究了Zr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烧结收缩率、显气孔率、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O2的复相材料的收缩率和体积密度明显增加。ZrO2含量为4%时,可以制备出高致密度高强度的Al2TiO5-板状刚玉-ZrO2复合材料,其显气孔率为9.31%,抗折强度为25.6MPa,抗压强度为225MPa。  相似文献   

16.
采用O3/H2O2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二级生化出水,探讨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O3投加量等因素对O3/H2O2氧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O3/H2O2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制药废水二级出水COD在480 mg/L左右时,pH为9,进臭氧质量浓度为1 247 mg/(L.h),处理时间为4.5h,COD去除率可达83%,B/C(BOD5/COD)从初始的0.007提升到0.32,较原水增高了46倍,大大提高了制药废水的生化性能,便于后续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7.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炔和乙烯均属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现在主要由石油和电石制得.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类正在寻求其他资源途径和技术途径来获得需要的诸如乙炔和乙烯等化工基本产品.利用相对丰富的天然气(NG)和煤炭资源,采用热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乙烯和乙炔是很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600℃下保温10小时制备了Dy2Ce2O7和Y2Ce2O7陶瓷材料。分析了其相组成、微观组织和热导率。XRD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萤石晶体结构的单一相Dy2Ce2O7和Y2Ce2O7。其组织结构致密,晶界清晰,无未反应物或杂质相存在。由于氧空位以及取代原子与基质原子之间的质量差异所导致的声子散射,使得Dy2Ce2O7和Y2Ce2O7具有比YSZ更低的热导率,这些结果表明,Dy2Ce2O7和Y2Ce2O7均可用作将来热障涂层用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SiO2/Al2O3摩尔比对仿铜金属釉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釉面耐磨性较高且呈现仿铜金属效果的生料金属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iO2/Al2O3摩尔比的增加,由于釉中析出的晶体种类和数量不同,从而导致釉面光泽度和色泽不一。当SiO2/Al2O3摩尔比为5.6时,釉中析出了CuMn2O4尖晶石晶体,从而使釉面呈现最佳的仿铜金属光泽,该釉面硬度为894.65Kg/mm2。  相似文献   

20.
UV/H_2O_2系统光催化氧化降解苯酚废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祖成  李伟 《化工学报》2001,52(3):277-280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is studied by using UV/H 2O 2 system in a bench scale.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of H 2O 2 and phenol, pH, and some metal ions are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H 2O 2 was favorable to the removal of phenol, however, the excess of H 2O 2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It has shown that changes in reaction rates are rather insignificant over a wide pH range from 3 to 8. The co-existence of metal ions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rates, Fe 2+ increases the reaction rates, but Co 2O 3 and Zn 2+ given negative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process is also discussed with chromatograms of phenol and its intermediate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