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晶 《中外电器》2012,(2):70-72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卡通人物”、“网店广告”以及“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点”进行了高效整合。在整节课上,由始至终用“喜羊羊”作为主题导学人物。在教学组织匕,借助网络后台强大的处理功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力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虽是同一篇课文,但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不同,相应的教学设计也就会大相径庭,“整合”也必然会因势而变。再次细细阅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和保定师范附属小学老师设计的两篇不同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这种感受更甚。这是两篇典型的不同教学价值取向下的教学设计,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显著的整合特征和清晰的整合意图。  相似文献   

3.
朱根林 《中外电器》2011,(15):79-80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整合,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遵循整合原则,实现“四合一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是“四合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最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融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栏目着重记录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人员在学校视导后关于课程整合的心得与体会,主题不一而足,包括整合课堂中的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语言表述、教学节奏等。以往多期,我们的讨论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在整合课堂中运用的“度”上。本期,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王志兵老师着重讨论了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切入到整合模式下教学目标设计中去,希望能给读者启发。  相似文献   

5.
屈军 《中外电器》2012,(7):218-218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高中政治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及具体整合下的教学设计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整合点”专栏已开设一年多了。从最初突出“整合点”与“解决方式”的教学设计到后来的“同题异构教学设计比较研究”,整合点课题的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深入。目前,课题组的研究重点从“内容性整合”转向了“过程性整合”,即学科教学平台的研发和推广。我们将继续向大家推荐这些实用有效的平台,相信会对学科教师的整合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直观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精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鉴于课文篇幅较长,使用精略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都紧扣“父母之爱”这一单元主题,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徐老师巧妙地将写法相似、主题相近的精略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教学,实现了学法迁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中,何克抗教授等人基于“主导一主体”思想提出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强调语文教学要把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这种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识字、阅读与作文能力得到全面而综合的训练,而且使学生通过扩展阅读轻松地学会大量生字。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科学的先进的认知工具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解决了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优化了语文教学质量,推进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中外电器》2011,(22):106-106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雪山乐园”这一主题情境,将《表内乘法复习》教学过程分为:“进雪山乐园——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雪花飘飘——基本练习,形成技能”;“堆雪人——知识运用,拓展延伸”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中的第一课。本课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模拟实验、实物演示等,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操作、实践运用有关知识。本课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主要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林 《中外电器》2010,(3):78-81
◇虚拟人物的设置——串引课程,彰显活力。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了更为轻松、便捷的学习环境。整节课以“鼠标小精灵”这个在多媒体课件中经常出现的虚拟人物来贯穿。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紧密整合,为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科学课程标准(3-6)》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内容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最为重要的,用技术有时会适得其反。现结合本人的实践,针对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辉 《中外电器》2010,(6):46-4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来说,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多媒体可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达到营造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下面就语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的方法及效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拓展到高中阶段之后,我们也于2006年底开始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笔者仅针对数学学科作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6.
季必胜 《中外电器》2010,(12):39-39
【案例内容】 制作个性相册 【案例背景】 本案例内容是省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3课,课题为《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的标题制作、编辑演示文稿及对制作软件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创新的教学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更改为《秀出自己的个性相册》。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及问题解决式学习掌握新知。  相似文献   

17.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18.
金陵 《中外电器》2010,(21):67-68
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于2010年9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举行。从笔者参加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三门学科评审所见来看,参赛教师在竞赛中运用多样化的技术和资源,在创设情境、找准“整合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各显神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样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就其发展层次而言,清晰地显现出“初效整”、“优化整”和“创新整”三个层次。认识“整合”发展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中外电器》2014,(17):40-4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使信息技术课变成“四不像”,引来了一些“信息技术课是不是可以取消了”的争议。从不同学科角度来看,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学科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目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在教学中力求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本体性,避免在整合过程中使信息技术学科沦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