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l#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荆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荆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将硅藻土负载DMT-Ⅱ无铬鞣剂用于山羊皮的鞣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它们的最佳质量比,同时考察预鞣剂种类、鞣液的pH对坯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佳条件下所鞣得的山羊坯革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鞣制过程中硅藻土负载DMT-Ⅱ无铬鞣剂鞣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改性戊二醛预鞣,用量质量分数为2%,起始pH值3.4~3.5,锆-铝-钛配合鞣剂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7%∶2.1%,所鞣得的山羊坯革收缩温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制系列铁-锆-铝配合鞣剂的稳定性、反应性进行检测,优选出最佳的铁-锆-铝配合鞣剂配比,并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鞣革体系进行山羊鞋面革的制作,检测所鞣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感官性能和耐水性等,并与传统铬鞣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所鞣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达到了88.7℃,成革平均收缩温度达到90℃以上,同时所鞣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均达到了行业标准对鞋面革的要求,与铬鞣革接近。与纯铁鞣相比,铁-锆-铝配合鞣剂所鞣革具有优良的耐水洗能力。业已证实,采用本研究的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配套工艺鞣制的山羊鞋面革,其鞣制效果可与铬鞣革媲美。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型无铬鞣剂的鞣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主要研究了几种新型无铬鞣剂的鞣性及其在无铬、少铬鞣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鞣剂具有较好的鞣性,用于无铬鞣能明显地提高革坯的湿热稳定性,15%荆树皮栲胶与6%无铬鞣剂(I)可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100℃以上,并赋予革坯较好的柔软性和丰满性。用于少铬鞣除了能提高革坯的湿热稳定性之外还可增加铬的吸收,降低废铬液中铬含量,4%的KMC与3%的无铬鞣剂结合鞣能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110℃以上,废铬液中铬含量≤0.2g/L。  相似文献   

5.
就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和铬鞣剂用量及初鞣pH等因素,对HET-铬结合鞣坯革状态、收缩温度以及废液铬含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铬鞣时HET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HET-铬结合鞣最佳鞣制工艺为:初鞣pH 3.5~3.6、HET用量3%、铬鞣剂用量4%,所得坯革粒面细致、革身丰满、部位差小,收缩温度达95℃。HET的加入可改善坯革粒面细致性,提高初鞣pH。在该结合鞣工艺中,铬鞣剂用量仅为常规用量的50%,废鞣液铬含量降低至130 mg/L,较常规铬鞣减少84%,坯革中六价铬含量仅为0.45 mg/kg;经复鞣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及规定负荷伸长率满足鞋面革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铁-锆-铝鞣黄牛鞋面革的复鞣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增厚率及得革率为评价指标,对复鞣剂的种类、用量及配伍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为4%,丙烯酸聚合物鞣剂用量为6%,氨基树脂鞣剂用量为4%,植物鞣剂用量为7%,该复鞣工艺所得坯革得革率高、增厚率大,收缩温度超过92℃,坯革感官性能良好,并且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加脂、复鞣对无铬鞣革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加脂剂、复鞣剂对无铬鞣猪皮服装革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磺化油SEO、STO、亚硫酸化鱼油、L-3对无铬鞣的耐湿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硫酸化蓖麻油、亚硫酸化蓖麻油与硫酸化鱼油会大大降低无铬鞣革的耐湿热稳定性。磺化油STO、SEO、硫酸化鱼油、硫酸化蓖麻油、亚硫酸化鱼油加脂后的DSC曲线表现出皮革胶原变性集中的趋势。复鞣剂ART-Ⅰ配合ART-Ⅱ和Tergotan RSN Power所得坯革收缩温度较低,搭配应用复鞣剂所得的坯革的收缩温度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首先研究了锆-铝-钛配合鞣剂的复鞣用量,然后以增厚率、得革率及柔软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填充及加脂材料的种类、用量及配伍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对各个优化方案进行组装,综合考察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感官性能,得出最佳的锆-铝-钛鞣黄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研究表明,复鞣时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2%,填充时氨基树脂鞣剂用量为2%、丙烯酸聚合物鞣剂用量为6%、植物鞣剂用量为7%、合成鞣剂用量为6%,加脂时卵磷脂加脂剂用量为2%、羊毛脂加脂剂用量为2%、合成油加脂剂用量为3%、蓖麻油加脂剂用量为3%,该工艺所得坯革得革率高、增厚率大、柔软度好,收缩温度超过93℃,感官性能良好,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满足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含铬鞣剂QUIMITAN ABC应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比QUIMITAN ABC、铬粉及含铬鞣剂在主鞣和复鞣中的鞣制性能,测定坯革相应物性.结果表明:QUIMITAN ABC主鞣后的坯革的收缩温度为101.4 ℃,且其坯革物理力学性能高于用6%的铬粉主鞣后的坯革;QUIMITAN ABC主鞣后的废液Cr2O3含量(0.4142 g/L)明显低于用6%的铬粉主鞣后废液Cr2O3含量(1.9481 g/L),用QUIMITAN ABC主鞣有益于清洁化生产;在Cr2O3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用QUIMITAN ABC复鞣的坯革在增厚率、柔软度、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都要好于含铬鞣剂及铬粉复鞣的坯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铬粉在制革过程中吸收率不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渐渐地,含铬鞣剂出现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来减少铬粉的使用。本文对双酚S,苯酚进行缩合和磺甲基化,合成的磺甲基化型芳砜鞣剂(BDS鞣剂)与铬粉络合复配成含铬合成鞣剂(BDC鞣剂)。通过将BDC鞣剂与铬粉分别对比应用于主鞣和复鞣工序中,探索其鞣革性能。结果表明:BDC鞣剂主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85.8℃,具有一定的鞣性。在Cr_2O_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BDC鞣剂鞣后废液Cr_2O_3含量明显低于铬粉鞣制后的废液Cr_2O_3含量,有利于实行清洁化生产;BDC鞣剂复鞣的坯革在增厚率、柔软度、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都要优于铬粉复鞣的坯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的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以白湿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COD作为评价项目,综合考察了鞣制初始pH值,鞣制时间,鞣剂用量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方案,得到了最佳鞣制工艺,即鞣制初始pH值为2.3~2.5,鞣制过夜,鞣剂用量为28%,制成的白湿革收缩温度为83.5℃,鞣制废液COD为2850 mg/L,...  相似文献   

12.
高吸收铬鞣机理及其工艺技术(Ⅱ)高pH值铬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法脱水并结合使用低碱度 KMC蒙囿铬鞣剂在高 p H值条件下对皮粉及猪皮进行鞣制。考察了铬鞣剂的渗透及革的收缩温度。结果表明 ,此法能使铬在革内的分布与常规铬鞣法相当 ,并使铬的吸收率达到 90 %。在鞣制中 ,盐和 KMC的合适用量分别是 6 %~ 9%和 7% ,革的收缩温度是 97℃  相似文献   

13.
鲍艳  杨宗邃  马建中 《中国皮革》2006,35(19):14-17
采用皮粉及化学修饰皮粉,分别与乙烯基类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乙烯基类聚合物作用,并对鞣制前后的各种皮粉进行DSC测试。分析DSC谱图得知,鞣制后皮粉的收缩温度、协同单元、发生收缩反应时的反应级数以及活化能,均大于未鞣制皮粉,说明纳米复合鞣剂及乙烯基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鞣制作用,且纳米复合鞣剂的鞣制作用大于乙烯基类聚合物,胶原中的氨基是与鞣剂结合的主要基团。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木钠)作为铬鞣助剂的可能性。从蓝湿革的Cr2O3含量、废液的Cr含量和坯革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木钠的助铬鞣效果。结果表明,提碱后加入木钠可以提高皮胶原的铬吸收率,有效减少废液中铬的排放量,同时增加蓝湿革的收缩温度、厚度和紧实度。木钠助铬鞣的最佳工艺为:铬粉6.0%,转动2h;提碱至pH3.8~4.0;木钠1.0%,转动1h;升温至40℃,转动2h;出鼓,搭马静置24h。  相似文献   

15.
采用BA栲胶与ZE鞣剂结合鞣制绵羊服装革,探讨了鞣剂用量、结合鞣加料顺序及鞣制温度等因素对成革Ts的影响。结果表明,15%BA栲胶鞣制,温度50℃;6%ZE鞣剂复鞣,温度40℃,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大于95℃,抗张强度、伸长率及撕裂强度等鞣革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6.
角蛋白水解液改性产品在铬鞣中作为助鞣剂,以收缩温度、增厚率、废液含铬量和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考察指标,研究改性角蛋白水解液在铬鞣中的助鞣作用。结果表明,改性产品有一定的鞣性和良好的填充性,与铬鞣剂配伍使用,可减少铬鞣剂用量50%,且能降低废液中Cr2O3含量。  相似文献   

17.
李景彪 《中国皮革》2003,32(23):23-23
采用酶法堆置脱毛、剖酸皮、栲胶废液循环使用的工艺路线 ,能够彻底解决猪皮植鞣底革生产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多种小分子有机酸配体与引入微量铬配体的方法对一定比例混合的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进行改性,当锆、铝、钛摩尔比一定、且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乳酸)∶n(柠檬酸)=1∶0.1∶0.1进行有机蒙囿改性、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铬金属)=1∶0.05进行改性时,鞣液具有高的浑浊pH与高的稳定性。选择浓度为2mol/L、pH为2.0的改性鞣液,用于不浸酸鞣制时所鞣革收缩温度可达到88.9℃。  相似文献   

19.
庄海秋 《西部皮革》2003,25(2):14-16
本文围绕白度、柔软度、丰满度、绒毛短细的要求提出若干技术措施,着重讨论了鞣制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