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文多 《电器评介》2013,(10):27-27
CAN总线是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简称。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现已被应用到各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从高速的网络到低价位的多路接线都可以使用CAN总线。本文重点就CAN总线通信设计的实现进行介绍,利用PC机对通过CAN控制器以及CAN收发器上传上来的数据进行监控并通过CAN将PC机的命令下发给单片机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实现类似于PC机与下位机的CAN通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CAN总线通用接口模块设计方案,硬件结构主要由MSP430单片机、通用串行总线总线接口芯片CH375、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和CAN总线收发器82C250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软件流程及PC机端应用程序。测试结果表明,CAN总线通用接口软硬件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稳定。该接口与PC机连接方便,可应用于对CAN网络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具有体积小、即插即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友宇  姚玲 《电测与仪表》2004,41(5):51-53,6
组建了一种新型星形光纤CAN总线网络。采用塑料光纤(POF)作为传输介质。为存储、处理、调整和优化CAN网络中各参量,设计了光纤CAN总线转USB接口,结合便携式PC机,建立了基于光纤CAN网络的实时数据记录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光纤CAN总线转USB接口的硬件设计,并详细给出了该接口的驱动程序。  相似文献   

4.
一种车用CAN总线网络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车载网络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子网的CAN测试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涉及到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通信网络转换,并实现了基于PC的车用CAN测试系统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PC机通过USB口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领域中PC机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方式一般通过串行口实现,鉴于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优越性,设计了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是由增强型P89C61X2单片机、CAN控制器SJA1000和USB2.0接口芯片ISP1581组成,工业控制网络为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阐述了PC机通过USB口与工业控制系统(CAN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和设计细节。结果表明,通过PC机的USB口可以对CAN总线控制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零件尺寸检测及质量控制系统,着重分析了CAN总线网络的构成以及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该系统基于分布式CAN总线网络,由节点采集数据,通过总线将数据上传给PC机,在PC机中进行数据跟踪、数据存储,并自动生成统计过程控制(SPC)分析.运行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零件质量数据的实时测量和统计分析,工作稳定可靠,提高了工厂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现场及物资储存等环境的温度实时监控,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温度检测系统。采用微控制器PIC16F877、CAN总线控制器MCP2515、温度传感器DS18B20、CAN收发器82C250作为现场温度采集的智能节点,通过CAN总线网络和CAN总线适配卡PCI-9810实现上位PC机与现场节点的数据通信。设计了各部分的硬件电路及检测系统软件。系统结构简洁、扩容方便、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网络的电机集散监控系统,该系统用于交流电机的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运行控制和故障保护。本文主要论述了CAN总线原理、监控系统整体结构以及下位监控模块和上位PC机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吹风试验台对测试环境和测试精度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探针定位系统。设计了CAN总线与PC机、下位微处理器间数据转换电路,利用CAN总线处理PC机与多个下位微处理器间的数据通讯,实现了试验台的远距离实时控制和多探针协调动作。介绍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相结合的位置伺服控制模块,提高了探针的定位精度,保证吹风实验中数据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对空气流场的分布式高精度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娜 《电测与仪表》2005,42(12):57-61
本文论述了基于USB接口技术的CAN总线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芯片D12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并和PC机通信而编制出友善的设备应用程序。在USB/CAN的通信中,使用现场总线CAN网络技术,制定了用户层通信协议与USB协议的统一对应关系;在通信中,提出了信息双向传输的具体解决方案,保证信息的完整传输;实现了USB设备的WDM驱动。  相似文献   

11.
熟悉汽车CAN总线的通信协议和信息内容对于汽车故障维修以及进行汽车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汽车CAN总线数据记录仪,能够实时采集、存储、显示汽车CAN总线数据信息,将信息传输到PC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和CAN控制器芯片的汽车CAN总线数据记录仪的基本组成,并给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通过应用实例以及其他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一种具有USB接口的通信控制器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常采用CAN总线实现间隔层与变电站层之间的数据通信,因而CAN总线到变电站层PC主机的数据通信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USB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标准。文中介绍了一种具有USB接口的CAN通信控制器,该通信控制器具有USB的连接简单、传输速率高的优点,同时在软硬件实现上充分考虑了变电站环境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系统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油田润滑站系统中加注过程繁琐、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由PC机与多台射频读卡控制器组成的润滑站加注系统。介绍了以通用型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通过CAN协议控制器和CAN驱动器实现通信接口的设计,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及软件流程图。通过CAN通信模块在射频读卡控制器中的应用,有效保证了加注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刨煤机组CAN网络数据日渐增多而CAN带宽资源有限的问题,引入用于减少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压缩算法,提出了基于标识符的数据压缩方法MDR,介绍了MDR算法的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原理,压缩算法可以显著降低总线负载,改善信息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CAN总线是一种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功能的高效串行通信网络,通过在板级扩展CAN控制器,实现ARM9利用CAN总线进行数据交换的目的.选用飞利浦的SJA1000器件作为CAN总线控制器在EP9315 ARM系统中进行扩展,并给出了采用通用接口(GPIO)、CPLD时序转换和模拟双周期读/写三种实现方式,同时对模拟双周期...  相似文献   

16.
对通用串行总线(USB)和CAN总线各自的性能进行了比对,根据目前工业控制现场所用的工控机不具有CAN总线接口的情况,设计了一款以CY7C68013和SJAl000为核心的USB-TO-CAN转换器,该转换器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可靠性高,适合工业控制现场应用。文中介绍了总体的设计思路,涉及到的主要元器件,硬件电路构成,驱动程序架构,以及上位机底层的软件流程。着重讨论了两种固件程序的实现方案,并给出了这两种实现的测试结果以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装甲车辆电气设备检测的缺陷,利用CAN总线构建了网络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将待检测子系统作为总线上的节点,以C8051F040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通过相应接口电路连接到待测节点;进行了CAN总线应用层的通信协议的开发和实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功能,并将数据处理结果通过CAN总线上传到上位机。实现了对装甲车辆电气系统的实时监测、状态检测和在线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数炼钢及冶金企业采用人工手抄的方式采集数字电表测得的数字数据,不能实时监测和控制用电情况,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CAN总线和Internet的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CAN总线实现数字电表的实时数据采集,通过Internet将数据传到上位机,由上位机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网络化管理,可以起到显著地节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N总线的分散式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控制系统,讨论了该系统在多用户条件下的智能化现场控制器的具体设计,现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构成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散式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由上位管理机、CAN适配卡和智能节点组成,采用网络拓扑结构的总线方式,以AT89C52单片机为温度控制器,通信位速率为125kbit/s。详细分析了温度控制器的技术指标与各种测温元件热端温度t的测量技术,应用二次抛物线插补法求温度t,采用积分分离消除超调及长时间振荡。论述了PID调节器参数的获得方案、自整定方法及益处等。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实际应用。该系统已应用于热电厂的热网控制电路中,提高了电厂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