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生产方法和工艺、燃料特性和起动性能、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排放特性以及可再生性方面比较了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在生产方法和工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生物柴油的燃料特性、起动性能以及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接近或稍逊于石化柴油;生物柴油具有更好的排放性能和可再生性,因此生物柴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可替代石化柴油的燃料.  相似文献   

2.
"地沟油"碱法催化试制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初步探讨了以“地沟油”为原料,以NaOH为催化剂催化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柴油机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3.
李琛 《西部皮革》2010,32(13):25-29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沟油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对地沟油生物柴油热解特性的影响。选取N2和O2作为反应气,温度从50℃升高至400℃,升温速率为20℃/min,绘制生物柴油样品的失重曲线和微商热重曲线,分析不同DTBP添加量的生物柴油热解过程的挥发特性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添加DTBP对生物柴油的挥发性影响较小;添加DTBP的生物柴油燃烧指数有所增加;DTBP能够有效促进燃料燃烧,使生物柴油具有更好的可燃性。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所面临的部分临界物性难以测定、重要物性数据缺失等问题,以地沟油为原料,对地沟油及其生物柴油的基础物性参数进行了估算,同时估算出地沟油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分重要的传递性质和平衡性质数据,并对估算结果作出评价。本研究通过对庞杂的物性估算方法进行整理,选取出较为合适的计算方法,得出了一套完整的地沟油及其生物柴油多参数的基础物性,为地沟油生物柴油的工业制备与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物性参数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生物柴油应用于船舶柴油机的可行性,将餐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在船舶柴油机上进行试验,测试其对船舶柴油机性能、排放特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混合物的高黏度以及低热值会降低有效热效率,并导致燃油消耗率略有升高;由于生物柴油的高含氧量促进完全燃烧,相比于柴油,燃烧生物柴油混合物后,一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下降17%,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下降5.1%,二氧化硫排放量最高下降41%,碳烟排放量最高下降36%;生物柴油过快的燃烧速率提高了气缸内的燃烧温度,以及高含氧量促进了氮氧化物的排放;生物柴油混合物燃烧时的缸内压力与柴油非常接近。餐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对船舶柴油机的性能、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均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以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用于船舶柴油机。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化学制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可再生燃料,对解决日益枯竭石油资源和由石化柴油燃烧而带来环境问题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目前制备生物柴油几种化学方法:均相催化法、非均相催化法、生物催化法和超临界法进行比较,并认为超临界法对原料要求低,且在生产工艺、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方面都比其它方法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液体燃料的硫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废油脂制得的生物柴油硫含量往往超出国家标准。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活性炭、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白土3种吸附剂对地沟油生物柴油进行脱硫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脱硫效果较好,在活性炭用量为地沟油生物柴油质量的3%、吸附温度65℃、吸附时间30 min条件下,生物柴油脱硫率为11.7%。试验发现地沟油生物柴油采用双氧水洗涤后再进行二次负压蒸馏能达到显著的脱硫效果,生物柴油脱硫率达77.8%;高含硫地沟油、棕榈酸化油制备的生物柴油最佳的脱硫工艺为原料油经双氧水洗涤、生物柴油粗品二次负压蒸馏,生物柴油成品脱硫率分别达到95.6%、93.3%,硫含量分别为6.7、8.9 mg/kg,满足国Ⅵ柴油排放标准(GB 19147—2016)的硫含量小于等于10 mg/kg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能全程评估产业链和产品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净能效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开始被用于生物柴油清洁生产领域,能为产业可持续提供决策依据。对木本生物柴油的LCA体系、评估模型与方法、国内外木本生物柴油LCA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木本生物柴油在燃烧阶段相比石化柴油具有清洁排放的优点,但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未必清洁,主要与我国燃煤发电、化肥和辅料生产排放有关;木本生物柴油产业作为低碳产业,温室效应和能源消耗均低于石化柴油,整个生命周期中以种植和生产阶段的排放和消耗最大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未来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评价应通过建设产业标准数据库、更多注重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的对比评估、兼顾经济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进一步拓展木本生物柴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酯交换法研制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制备装置,用以小地域范围内地沟油的再生利用得到纯净高质量的地沟油生物柴油。结果表明:该装置区域化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醇油摩尔比8∶1、催化剂用量0.75%、搅拌速率250 r/min,此时地沟油生物柴油产率达到最大值97.3%;地沟油生物柴油的浊点、冷滤点、倾点分别为6、5℃和4℃,氧化安定性、闪点、酸值(KOH)、十六烷值、密度、运动黏度分别为4.8 h、153℃、0.37 mg/g、59、888.9 g/cm~3和4.06 mm~2/s,除氧化安定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EN14112和ASTM D6751标准。该实验装置的各个反应装置依次通过管道和动力输送装置一体化连接,多道工序顺序结合得到生物柴油,具有高效便捷、易操作、占地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旨在确定生物柴油原料的可利用性,以可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木本植物油脂、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皂化物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等7种木本植物油脂不皂化物含量低于1.10%,脂肪酸含量均高于91.50%,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除棕榈油外);餐饮废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变化较大,脂肪酸含量在83.99%~94.87%之间,大部分餐饮废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5种酸化油的脂肪酸含量在71.35%~92.05%之间,椰子酸化油饱和脂肪酸占比为80.06%,其他4种酸化油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综上,7种木本植物油脂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作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时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劣质食用油碱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市售的劣质食用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反应条件温度、时间、醇油物质的量之比和KOH的用量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生物柴油得率先增加后降低,反应温度为65℃时,得率最高,达92.6%;反应1.5 h后,生物柴油得率达89.2%,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得率增加缓慢;醇油物质的量之比对得率的增加影响较小,过大还会降低得率;KOH用量为0.8%,生物柴油得率最高,可达92.9%,继续增加KOH用量,得率降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得出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 h、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6:1、KOH用量为0.8%。  相似文献   

13.
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点火与燃烧性能、润滑性能等液体燃料特性对其商业化推广应用及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6种生物柴油和0~#柴油为研究对象,对其液体燃料特性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种生物柴油比0~#柴油的密度高2.86%~11.69%,亚麻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的密度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运动黏度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且均高于0~#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和棕榈油生物柴油冷滤点高于0~#柴油,其余生物柴油均低于0~#柴油;16种生物柴油十六烷值均大于0~#柴油,热值均低于0~#柴油,葵花籽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和玉米油生物柴油十六烷值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中除棕榈油生物柴油馏程低于0~#柴油外,其余均高于0~#柴油,且亚麻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馏程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中蓖麻籽油生物柴油残炭含量和灰分含量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大豆油生物柴油、棉籽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机械杂质含量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的磨斑直径均低于0~#柴油,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廉价实用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本研究以废弃油脂为原料,采用缩合、稀释磺化等工艺在室内合成了多种可能用于驱油的表面活性剂。用大港孔店原油和地层水对这些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包括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抗吸附性能、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相互影响。其中,合成的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WX20和羧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ST经过地层砂四级吸附后界面张力仍然能够达到10~(-3)m N·m~(-1)数量级。结果表明:用废弃油脂合成的烷醇酰胺类和羧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各项指标和常用石油磺酸盐接近,但用量较石油磺酸盐少,综合成本低,有望用于实际驱油;而用废弃油脂合成的乙氧基脂肪酸甲酯类、脂肪酸甲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均可使孔店油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但综合指标不能达到实际驱油要求。为油田三次采油化学驱开发廉价、高效、实用的表面活性剂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餐饮废油、生物柴油以及合格食用油的鉴别检测方法。方法选择市售普通食用油、餐馆用油、生物柴油和餐饮废油(包括潲水油和煎炸老油)为研究对象,以1745 cm-1波数处的共有吸收峰为基准,比较各油脂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相对强度;在230~800 nm范围内,比较各油脂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对油脂品质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比较红外图谱发现,各油脂在3473、3008、1652 cm-1附近对1745 cm-1的吸收峰相对强度差别较大,可以此作为判别依据;通过观察比较各油脂在紫外可见光谱图中的起始和终止吸收波长,以及在668 nm处是否有较高的吸光度或特征吸收峰,可对油脂品质进行鉴别。结论综合红外和紫外可见两种光谱方法的检测结果,本方法可初步地快速鉴别合格食用油与餐饮废油。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棉籽油为原料用酯交换法制取生物柴油,按照体积比将棉籽生物柴油与0#石化柴油调和成B20棉籽生物柴油。调和的B20棉籽生物柴油理化指标得到优化,达到GB/T 19147-2003标准;柴油发动机试验分析表明,燃用B20棉籽生物柴油,发动机运行平稳,工作正常,动力下降2%~3%,油耗增加2%~5%,CO、THC、PM排放量减少,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是优质清洁的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7.
中国餐饮油主要使用铁罐和PET瓶进行包装,存在着非法灌装严重、保质期有限、成本高等问题。文章综述了盒中袋(BIB)的结构、用于餐饮油包装的优势、目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运用于餐饮油包装的市场前景。BIB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液体产品的包装,在餐饮食用油上具备节约原材料、节省成本、提高保质期、杜绝地沟油等作用。目前,由于中国技术水平的限制,BIB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灌装中瓶盖压偏导致渗漏、灌装过程刺伤造成渗漏、运输过程中揉搓造成渗漏、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中国餐饮油市场规模庞大,未来随着各省市禁止散装油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BIB餐饮油包装市场将迎来可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菜籽油甲酯(RME)、地沟油甲酯(WME)、棉籽油甲酯(CME)、棕榈油甲酯(PME)和大豆油甲酯(SME)5种不同生物柴油的组分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测定燃料自燃点的方法计算出5种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通过对试验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生物柴油十六烷值预测公式,通过与实测值相比较,证明预测公式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两步法利用高酸值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顺  汪勇  唐书泽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6):40-44,51
以潲水油为原料,采用两步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先用聚合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然后再通过碱催化剩余的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0 h、甲醇用量108.7%(质量比,按油质量)、催化剂用量5.87%(质量比,按油质量)、反应温度80℃下,酸值可达到2.20 mgKOH/g,即酯化率为97.71%。在110℃下对经两步催化得到的生物柴油进行分子蒸馏,得率为98.20%,测定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按照国标检测了纯化的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