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副产品葵花籽粕富含优质蛋白质,利用葵花籽粕生产蛋白质多肽的研究甚少。为充分利用葵花籽粕中的蛋白质,试验研究了不同超滤膜截留的葵花籽粕蛋白多肽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并通过试验分析加酶量、酶膜耦合时间、泵转速等因素对葵花籽粕中的抗氧化肽产量及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 k Da的超滤膜进行酶膜耦合,制备葵花籽粕蛋白抗氧化肽,能够富集到抗氧化活性较强也较为纯净的葵花籽粕抗氧化肽,酶解-膜分离耦合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1.0 AU/g,泵转速120 r/min,酶解时间80 min。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利用核桃粕,本研究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固态发酵制备活性肽.考察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含水比例对多肽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5%,发酵温度33.50℃,培养基含水比例1.00mL/g,发酵时间84h.经验证实验可知,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核桃活性肽得率可达35.68%,比优化前提高了26.7%.该活性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15、1.75、2.4mg/mL.由此得出核桃粕是一种良好的活性肽生产原料,且该活性肽是理想的天然抗氧化产品.  相似文献   

3.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大豆抗氧化活性肽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以总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大豆抗氧化肽固态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值、加水量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反应温度和pH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优化的大豆抗氧化肽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培养基中豆粕与麸皮的比例为41,培养基的水分含量66.7%,接种量25.0%,种龄48 h,发酵温度33.7℃,起始pH 8.49,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总抗氧化活性为568.89 U/g豆粕,比最初的436.14 U/g豆粕提高了30.44%,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棕榈粕堆和腐叶处提取筛选的两种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F1和F2(初步鉴定为米曲霉和黑曲霉),配合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棕榈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固态发酵棕榈粕的最优菌种组合为“F2+酿酒酵母”,其最适配比比例为1∶1,最佳接种量为8%,麸皮最佳添加量为20%,硫酸铵最适添加量为4%,通过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含水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分别为1.48 ml/g、35.06℃和7.34d.在不灭菌条件下,以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棕榈粕,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达33.49%,增加了58.20%.对比发酵前后培养基的营养性能后发现,固态发酵能够显著改善棕榈粕的营养性能.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固态发酵生产γ-多聚谷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期实验数据,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固态发酵生产γ-PCA最佳条件:豆粉24.6%、麦麸6.2%、味精粕6.4%、水65%、葡萄糖2.2%、NaNO30.6%、接菌量8%,40℃发酵42h,发酵结束后,γ-PGA产量为90.05g/kg.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降解橡胶籽粕中的亚麻苦苷脱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麸皮添加量为自变量,以氰脱除率为响应值,进行橡胶籽粕黑曲霉固态发酵脱氰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的最佳脱氰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82 h,发酵温度30.5℃,麸皮添加量11 g(10 g橡胶籽粕)。在最佳条件下,氰的脱除率为94.30%,经发酵的橡胶籽粕氰含量由3.7 mg/kg降至0.211 mg/kg。  相似文献   

7.
杨越  罗鹏  陈国刚 《粮油加工》2014,(2):36-39,42
试验以低温脱脂葵花籽粕为原料,进行脱脂和脱绿原酸处理后,用碱性蛋白酶制备葵花籽多肽。以水解度和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底物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制备葵花籽多肽的最佳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15g/mL、加酶量为3 700U/g、酶解温度为56℃和pH值为8.2的条件下水解3h,ACE抑制率可达63.74%。  相似文献   

8.
葵花籽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萍  王雅  张轶  郭宏刚 《食品科学》2007,28(10):219-222
利用超声波提取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料液比1:10、时间30min、温度40;用还原力法测定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用734Rancimat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知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粗提物浓度为187.5mg/L时的抗氧化性最佳,以同一浓度的VC、VE、BHA为对照,比较抗氧化活性,从而得到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BHA相当,小于VE、大于VC。  相似文献   

9.
以脱脂玉米胚芽粕为原料,初步探索了玉米胚芽粕的单酶水解、双酶分步水解条件,并对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玉米胚芽粕进行两步酶法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pH 4.8、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0℃、加酶量0.5%。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pH 9.5、酶解时间4.0 h、酶解温度40℃、加酶量5%。在该条件下,玉米胚芽粕水解蛋白的提取率可达到68.48%。初步研究了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包括清除DPPH、羟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且对DPPH和羟基自由的IC_(50)分别为5.223μg/mL和32.030μg/mL,说明该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贺莹  陈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0):117-123
以核桃粕为原料,乳酸菌作为发酵菌种,通过发酵制备核桃粕多肽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测定多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影响试验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核桃粕多肽产量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37℃,接种量13%,在此条件下,多肽产量达到12.84mg/g,与预测值差异不大,证明该优化工艺可靠,按照优化工艺制备所得核桃粕多肽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变性豆粕康氏木霉固态发酵及酶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长波  徐忠  杨铭铎 《食品科学》2004,25(11):210-212
为了充分利用变性脱脂豆粕资源,对脱脂豆粕固态发酵产酶及酶水解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康氏木霉固态发酵的主要因素为温度、pH值、培养基液固质量比及培养时间,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条件主要为温度、pH值及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产酶条件是温度为30℃,pH值 4.5,培养基液固质量比2.5:1 时间为4d,产纤维素酶活力为7.98U/g,以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较适宜条件为:温度50℃、pH值5.0、时间3d、还原糖为5.32%。 研究结果为变性脱脂豆粕进一步开发利用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脱脂后的紫苏炼油副产物紫苏粕为原料,选取酵母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探究紫苏粕发酵工艺对饼粕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发酵液pH3.4、液料比5.0∶1(mL/g)、接菌量为8.5%(质量分数)、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0.679 mg/g。以最优条件下发酵后的紫苏粕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研究酶种类与酶用量对发酵后紫苏粕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紫苏粕蛋白经碱性蛋白酶水解后,其抗氧化能力强于胰蛋白酶水解后的酶解液,且当碱性蛋白酶的用量在5.0%(800 U/g)时,酶解液对DPPH 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果蔬灰霉菌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2.5 g,苹果渣1.5 g,硫酸铵0.5 g,磷酸氢二钾0.0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p H 5.0,接种量3个圆孔,装瓶量30 m L。在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试验,果胶酶平均酶活力达4.918 U/m L,酶活力提高了2.698倍。  相似文献   

14.
选用燕麦、大豆、玉米、麸皮、大米、荞麦6种培养基质,对猴头菌进行固体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最佳抗氧化发酵基质为荞麦大豆培养基(荞麦79.13%,大豆20.87%),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培养料粒度40目,培养基含水量70%,初始pH值4,接种量4.5%,发酵时间12d。猴头菌荞麦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成分种类丰富,含量高,其中总黄酮物质87.13μg/g,总三萜2.58mg/g,多酚4.51mg/g,还原糖21.53mg/g,花色苷68.96μg/g,VC14.07mg/g,VE205.85μg/g,GSH 853.65mg/g,SOD酶活性293.57U/g。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葵花籽粕蛋白粉为原料,获取双酶酶解葵花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的最优工艺。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等七种蛋白酶对葵花籽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抗氧化性及水解度为指标对酶制剂进行筛选。以抗氧化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获取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为最适酶制剂且最佳酶解工艺为:p H7.6、复合酶比例为2.5∶1、底物浓度2%、[E]/[S]为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0min,在此条件下,葵花籽粕多肽对O-2·和·OH清除能力分别为68.06%和50.1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核桃粕为原料,对比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0160)、黑曲霉(GIM3.452)两株菌固态发酵制备核桃粕多肽的发酵生产性能,优化了两株菌发酵条件,筛选得到了最优的发酵条件参数。首先对影响固态发酵过程中多肽产量的主要因素(发酵时间、原料粒径、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液比)进行了研究,并以多肽产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逐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0160)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原料粒径40目,料液比1:1.25,接种量5%,发酵温度28℃,此条件发酵后核桃粕多肽含量可达243.97 mg/g;黑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原料粒径40目,发酵温度28℃,接种量15%,料液比1:1.25,此条件发酵后核桃粕多肽含量可达158.61 mg/g。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进一步验证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核桃粕多肽产量高于黑曲霉。  相似文献   

17.
研究黑曲霉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为进一步研究发酵花生粕的深加工产品提供理论基础。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营养盐溶液添加量15 mL,黑曲霉液添加量1 mL,30℃下发酵36 h。此工艺下制备的花生蛋白肽的可溶性氮浓度达到38.74 mg/mL,发酵液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1.2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4.88%。分子量小于5 ku的花生蛋白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啤酒酵母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为进一步研究发酵花生粕产品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营养盐溶液添加量15 mL,啤酒酵母液添加量4 mL,30℃下发酵72 h。此工艺下制备的花生蛋白肽的可溶性氮浓度达到10.74 mg/mL,发酵液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57%和98.40%。分子量小于5 kDa的花生蛋白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利用紫苏粕中的蛋白质资源,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脱脂紫苏粕制备紫苏粕多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苏粕多肽制备工艺,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紫苏粕多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时间8 h、初始pH11.5、底物浓度7.5%、酶解温度60 ℃、加酶量7 000 U/g。在此条件下,酶解液水解度为(23.462±0.237)%。紫苏粕多肽由17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达(286.635±0.357)mg/g。紫苏粕多肽在20~100 ℃、pH2~8 保持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添加适量NaCl 和葡萄糖有助于增强紫苏粕多肽抗氧化活性,添加2%以上柠檬酸则导致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下降。综上,该工艺制备的紫苏粕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牡丹籽粕酱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5.5℃、发酵时间18d、盐水浓度12%,此时籽粕酱油氨基态氮含量为0.616g/100 mL。体外抗氧化性试验表明,高温高压灭菌下的牡丹籽粕酱油对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94.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