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陕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笑梅 《陕西水利》2010,(2):111-112
在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式,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为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的GPPIM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是一个涉及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5个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评价问题。文中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的选取,并探讨了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改进投影寻踪方法建立的新型等级评价模型,即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GPPI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南方某区域水资源规划的现状年及各规划水平年的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实例中。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构建了4个准则层17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对广西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为基本可持续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权重偏小;为满足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议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事矛盾加剧等问题,选取黑河中游地区6个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建立了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模型相比较,验证了物元可拓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湘婷 《人民黄河》2007,29(6):31-32,34
从防洪减灾及用水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5个方面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建立了包括总指标、准则层、子准则层、基础指标4个层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 i方法确定了指标值赋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门市的特点和资料来源,建立了江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选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江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表明: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可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它同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这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尼洋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尼洋河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选择了能够较好体现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质的29个指标;采用熵修正的层次法确定了各准则层和各指标的权重;运用评价模型求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管理5个准则层指数,对照评价标准得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为基本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BP模型的文山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区域实际,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符合丰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从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出50个评价指标,运用双隐层BP神经网络,建立AHP-BP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对文山州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规划水平年各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为2~3级,即处于可持续与基本可持续之间,反映了文山州现状及中、长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符合区域发展实际。②AHP-BP评价模型克服了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构造主观性强和一致性不易检验等缺点,满足客观评价要求,且双隐层BP神经网络具有比单隐层网络学习时间短,参数收敛迅速,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Bossel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宋松柏  蔡焕杰 《水利学报》2004,35(6):0068-0074
本文基于复合系统理论,根据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包括发展态势评价、协调度评价、公平性评价和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年楚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了年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对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年楚河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和主要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供水量,同时加大节水力度,才能保障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条件,在保证不牺牲水环境的前提下,构建了区域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联系度计算的同异反态势度排序方法,参照生长曲线公式,提出了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发展指数公式,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山东省实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计算过程简洁,可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可持续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了节流开源措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查阅了国内大量节水、污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的工程实例与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总结计算了可量化的指标值,并且对节水、污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做了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供水量、需水量、土地面积及人口数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参照我国水资源分析中的多种指标择取方式,从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市2000—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并通过基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对2020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用水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能够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作为主因子来进行权重的计算。通过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计算,2000—2013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等级为1~2级,说明大连市在这14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较高水平,水资源的供给量基本上满足该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发展需求。为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评价结果为2级,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大连市已经逐渐实现维持水资源稳定开发的战略目标,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得到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到了各个因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流域"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基础,构建针对区域目标蒸散发(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结合流域分区经济耗水和生态耗水计算方法,给出评估模型分析过程,提出基于可控ET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湟水干流为例,利用针对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阐述当地近5 a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格局提供建议。实例应用表明,基于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可为流域分区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专业活动.要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建立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厦门市2001—2007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相对较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厦门市水资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开源、节流、保质和管理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