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飞速发展,新的加固方法也应运而生,古建筑木建构涉及范围较广,含括了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极具文化与经济价值。古建筑木结构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洗礼,出现损伤在所难免,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复是极为必要的。但木结构传统加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新的加固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缺陷,笔者从木结构传统加固方法着手,并就加固新技术在土木领域的应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5,(7)
古建筑木结构有着独特的结构特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在我国古建筑中,木结构被广泛使用。如山西佛光寺大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这些历经千年风雨和多次地震的典型古建筑,时至今日,它们仍屹立不倒,熠熠生辉。本文根据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诸多特点,结合古建筑木结构出现的主要破坏现象,探讨了对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加固方法,如整体加固和构件加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受自然环境、人为及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古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下降,会演变成体系性破坏。如何根据木结构的损伤特征,采取适合的修缮方法,是从事文物修缮、保护及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本文通过对孟庙启圣寝殿金柱的加固处理,探讨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为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受自然环境、人为及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古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下降,会演变成体系性破坏。如何根据木结构的损伤特征,采取适合的修缮方法,是从事文物修缮、保护及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本文通过对孟庙启圣寝殿金柱的加固处理,探讨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为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8)
中国的古建筑通常为木结构,相对当代建筑来说古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被还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出现势必对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保护方面起到影响,本文分别阐述了传统的木结构跟新材料下木结构的加固方法,提出了现阶段对FRP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木结构各构件的受力特性和杉木材料的力学性能,讨论了潇水流域古建筑木结构常见的槽朽、开裂、变形等病害的一些维护和加固措施,提出木结构耐久性处理的一般方法,根据现场应用的效果,说明这此措施确实提升了古建筑的整体力学性能,可为同类结构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良 《福建建筑》2023,(12):53-57
中国木结构建筑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承载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结构古建筑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技术研究,尤为重要。以福州某木结构古建筑的修缮加固工程为例,研究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钢结构支撑与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加固技术,使得古建筑既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又能很好地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是一种新型木结构加固方法,本文在榫卯节点试验及受力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碳纤维加固榫卯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特点,公式推导考虑了木材老化、尺寸偏差及木材含水率对承载力有影响的因素,使公式更具一般意义.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的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缮保护,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独特的营造技术,系统总结了古建筑木结构不同于现代建筑结构的优良的抗震构造特点;结合四川雅安地震后对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害调查,通过系统归纳和分类统计,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地基基础、梁柱和枓栱等构件、榫卯节点、整体稳定性以及围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及破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结构不同的破坏情况,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方法。分析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维修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建筑物加固方法也不断推出,纤维增强塑料(FRP)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就是一例。本文将首先阐述古建筑维修加固的必要性,进而分析木结构的传统加固方法及其不足,最后介绍纤维增强塑料(FRP)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FRP在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木构架古建筑抗震分析中常忽略维护墙体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能和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灾害统计资料,归纳了墙体与木构架的损伤特征,及其对古建筑总体震害程度的表述方法。运用动力特性现场实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墙体对古建筑基本周期和地震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木构架古建筑中的墙体对结构的整体抗震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包括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与实测基本周期较为接近;而忽略墙体模型的基本周期显著大于实测基本周期,且计算的地震作用值偏不安全。根据古建筑抗震鉴定要求,并考虑砖砌墙体的脆性,提出了基于位移控制的、包括墙体微裂和开裂工作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三阶段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木质古建筑房屋的检测、评定和加固处理方法。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成因分析。结合实例工程木结构房屋的特点,依据《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进行了相应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提升古建木梁的承载能力,提出采用拉区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压区内嵌钢筋的复合加固方法。对11根矩形木梁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主要考虑加固方法、受拉区名义配筋率和木材种类等影响因素,观察并记录试件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取试件的荷载 挠度曲线及荷载 应变曲线,进而分析各因素对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拉区加固时,木梁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随着受拉区名义配筋率的增加而提高,但提升幅度不显著;拉压区复合加固木梁的承载力及刚度均高于仅拉区加固木梁,采用拉压区复合加固能显著提高原木梁的承载力及刚度,但其延性略有降低;在相同加固方法下,加固松木木梁的承载力及刚度提高幅度要优于杉木木梁。加载过程中,木梁跨中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木材与加固材料的应变基本一致,表明拉压区复合加固方法可以保证木材与加固材料间的协调工作。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拉压区复合加固木梁的承载力计算模型,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淳庆  胡亮亮 《建筑技术》2011,42(7):618-620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加固修缮设计原则和方法都与现代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有所区别,留园曲溪楼加固修缮设计中,较全面地分析了传统木结构建筑加固修缮设计中应考虑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残损状况分析、基础加固、木构件加固、木构架整体加固等。采取以文物保护原则为基准,以传统工艺和新材料相结合的加固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燕坤 《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141-142
目前,传统建筑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对木结构建筑修缮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广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都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可以保护和提高传统建筑的价值,还可以保障传统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先对古建筑木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相关规范对某木结构古建筑进行了现场勘查,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分析.以勘查结果为依据,参考数值分析的结果,对该木结构提出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将碳纤维(CFRP)加固法与其他木结构加固技术相结合,能使古建筑满足新的使用要求,也能很好地保持古建筑原貌.  相似文献   

17.
FRP加固木结构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纤维增强塑料 (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易剪裁成型等优点 ,是适用于木结构加固的新型材料。本文分析了木结构加固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FRP加固木结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以及相关工程实例 ,阐述了FRP加固木结构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周杰 《中国建材科技》2014,(3):118-119,12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行业现浇构建中马蹬筋的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建筑马蹬筋的连续自动化生产方法,属于施工用具或其他建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建筑马蹬筋生产机器。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市某综合楼为例,采用传统做法和粘弹性阻尼器两种方法进行抗震加固,通过PKPM和大型有限元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该工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不足之处采取加固措施。分析表明,两种加固方法都能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抗震性能要求。但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减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造价、减震效果、工期及工作量都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采用粘弹阻尼器确实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