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聚物转变或松弛,就其本质而言,是来源于分子运动。液-液松弛(或转变),是指高聚物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从一种液态变化到另一种液态的松弛过程(标记为T_(LL)或T>T_g松弛)。 高聚物中T_(LL)松弛的概念,是Ueber-reiter在1943年首先提出的,最早的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用各种胺(脂肪族、香芳族)固化双酚A型、氢化双酚A型和螺环型环氧树脂体系,在-150℃~ 200℃之间的力学和介电α、α′,β′β和γ松弛机理。最后对这些松弛峰位和峰值强度与环氧交联网的力学性能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宽频介电谱分析仪对PVDF样品的结构及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熔融法获得的PVDF主要含α相;在40~100℃范围内出现由玻璃化转变引起的α-PVDF的松弛现象, 在-100~-50 ℃范围内出现的δ-PVDF松弛,是由非晶区分子运动产生的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应巍仑  龚狄荣 《橡胶工业》2021,68(10):0723-0728
概述以自由基加成反应、催化加成反应和烯烃复分解反应3种方式对1,2-聚丁二烯橡胶(简称1,2-聚丁二烯)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各种改性方式的特点。向分子中引入极性官能团可改善1,2-聚丁二烯与极性配合剂的相容性,提高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获得特殊功能性(如循环性、表面粘性、可降解性、自愈性和形状记忆等)。分子侧链丰富的乙烯基为1,2-聚丁二烯改性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郑国军 《中国橡胶》2010,26(8):33-37
<正>稀土顺丁橡胶(NdBR)是以稀土(钕系)催化剂聚合丁二烯合成的一种高顺式-1,4-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因其立构规整性高,1,2结构含量低及线性结构好,拉伸时结晶度高,而表现出优于传统钛、钴、镍系聚丁二烯橡胶(BR)的物理性能和动态力学性  相似文献   

6.
以稀土催化剂合成顺式-1,4-聚丁二烯-反式-1,4-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表征郑文洁1,2,王凤1,2,张贺新1,张春雨1,白晨曦1,胡雁鸣1,张学全1(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成橡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利用异丙氧基钕/二异丁基氢化铝/二氯二甲基硅烷的活性聚合特征,首先合成窄分子量分布、顺式-1,4-结构为主的聚丁二烯,然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正丁基镁和丁二烯单体,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制备了含有顺式-1,4-聚丁二烯与反式-1,4-聚丁二烯的两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的反式-1,4-结构摩尔分数较第1阶段聚合物明显提高(从29.4%增加到46.4%),且该聚合物具有顺式-1,4-聚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4.4℃)和反式-1,4-聚丁二烯的熔点(38.3℃和47.2℃)。  相似文献   

7.
陈勇 《广东化工》2014,(5):52-53,44
使用数均分子量为2300,1,4-结构40%,1,2-结构60%的聚丁二烯环氧树脂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溴化环氧树脂配合制作覆铜箔层压板(CCL),并对覆铜箔层压板的性能做了表征。研究了聚丁二烯环氧树脂含量对覆铜箔层压板的剥离强度、介电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丁二烯环氧树脂的加入有望提高覆铜箔层压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交联剂1,2-聚丁二烯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胶(TPV)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EPDM用量高的TPV中,1,2-聚丁二烯能够提高材料的交联密度;在EPDM用量低的TPV中,1,2-聚丁二烯则起到了增塑剂的作用。随着PP用量的增加,EPDM交联程度对TPV体系性能的影响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9.
环氧树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是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其通式如下: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工程塑料。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粘接性强,收缩率小,介电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良好,化学稳定性好等,所以它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化工、国防及其它许多生产领域中。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是与它的分子结构、分子运动、形态和交联结构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它在较宽的范围内可发生多重转变:主转变和次级转变。应用动态粘弹谱和介电谱等技术,证实环氧树脂的多重转变有:玻璃化转变(α松驰)、次级转变(β松驰)以及α与β之间的中间转变。本文系统地总结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较为详细地综述了用各种酸酐(芳香族、脂环族和脂肪族酸酐)固化双酚A型、氢化双酚A型和螺环型环氧树脂体系,在-150℃~ 200℃之间的力学和介电的α,α′β′和β松驰的产生及松驰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这些松驰峰位和峰值强度与环氧交联网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1,2-聚丁二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锂系、钴系、铁系、钛系、钨系、铬系、钼系催化1,2-聚丁二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钼系1,2-聚丁二烯的研究,包括催化体系的研究、调节1,2-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和支化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用二哌啶乙烷(DPE)作为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出1,2-结构含量为100%的1,2-聚丁二烯(1,2-PB)和1,2-1,4-立构二嵌段聚丁二烯(1,2-1,4-PB)。30℃聚合时,DPE/n-BuLi(mol比)从1.0增加到10.0,表观增长反应速度常数 k_p″下降 32%;60℃聚合时,下降 47%。当 DPE/n-BuLi分别为 1.0、5.0和 10.0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5.4、42.9和24.9kJ/mo1。生成1,2-PB和1,2-1,4-PB中1,2-PB嵌段的k_p″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2.
用红外光谱仪和毛细管流变仪考察了不同微观结构,不同嵌段比、不同分子量的两嵌段1,4-1,2-聚丁二烯(1,4-1,2-PB)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B的微观相分离主要取决于聚合物中1,2-PB嵌段的1,2-结构含量、1,2-PB/1,4-PB嵌段比及分子量。呈微观相分离的两嵌段1,4-1,2-PB在DSC-TDA图谱中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其特性粘数随1,2-PB嵌段的增加出现重大值,且具有较低的冷流性,较好的加工性及较高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3.
用α -甲基萘锂作为双官能团引发剂 ,通过丁二烯在环己烷中进行负离子聚合 ,达到一定转化率后 ,加入极性改性剂 ,继续聚合至结束 ,合成了不同嵌段比的 1,2 - 1,4 - 1,2立构三嵌段聚丁二烯 ,并用三异丁基铝及 2 -乙基己酸钴作为加氢催化剂 ,制备了氢化立构嵌段聚丁二烯。考察了不同极性改性剂及其用量和聚合温度对聚丁二烯微结构的影响 ,分析表征了立构嵌段聚丁二烯及氢化物。结果表明 ,当引发剂用量一定时 ,极性改性剂 /引发剂的摩尔比越大 ,1,2 -链节摩尔分数越高 ;当加入极性改性剂时 ,1,2 -链节摩尔分数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1,2 -嵌段的生成宜控制在 0℃ ;立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 ,且存在 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氢化物的结晶度为 30 % ,为 (1-丁烯 -乙烯 - 1-丁烯 )三嵌段共聚物 ,呈现热塑性弹性体的行为 ;当其特性黏数大于 2 0dL·g-1,且聚1-丁烯的质量分数为 2 0 %~ 6 0 %时 ,其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借助动态力学分析、介电松弛谱和应力-应变关系等探讨了加料顺序对炭黑在天然橡胶(NR)/丁腈橡胶(NBR)并用胶中偏析行为及补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将炭黑加入到NR中再混入NBR,炭黑偏析于天然橡胶中。先将炭黑加入到NBR中再混入NR、先将NR/NBR混合再混入炭黑以及先分别制得炭黑/天然橡胶母炼胶和炭黑/丁腈橡胶母炼胶再将两者混合,炭黑均偏析于丁腈橡胶中。炭黑偏析于丁腈橡胶相时,并用胶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正辛醇改性负载钛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用量正辛醇改性负载钛催化体系(简称Ti系催化剂)催化丁二烯配位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三异丁基铝(简称A l)用量及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聚合产物的结构及结晶状态。结果表明,当正辛醇/Ti(摩尔比)为1~4时,改性后催化剂最佳配比为Ti/Bd(摩尔比)5×10-4,A l/Ti(摩尔比)20,反应温度60℃时催化活性最高;所得聚丁二烯的1,2-结构摩尔分数为38.4%,已达到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范畴;结晶含量(19%~34%)明显低于反式-1,4-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16.
以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铬系催化剂制备1,2-聚丁二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菲咯啉(简称Phen)为配体、异辛酸铬(简称Cr)-三异丁基铝(简称Al)为催化剂、己烷为溶剂合成1,2-聚丁二烯,考察了Phen和Al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1,2-聚丁二烯微观结构及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是Cr和Al作用的结果,高相时分子质量聚合物是Cr、Pllen和Al作用的结果;在Phen/Cr(摩尔比)为1.0、Al/Cr(摩尔比)为20、聚合温度为50℃的条件下,Cr-Phen-Al催化荆具有高活性,可得到1,2-结构摩尔分数约为50%、相对分子质量呈双峰分布、间同度为28%的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17.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景江  张芬玉 《塑料工业》1993,(5):35-38,23
本文用甲苯/丁酮混合溶剂对四种国产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进行了溶解—离心分离;测定了溶胶和凝胶含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HIPS及其凝胶组分的形态结构;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定了四个试样的转变与松弛过程。结果表明:试样1的分散相区尺寸较小,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接枝率较高,因而具有较大的冲击强度。另外三个试样的橡胶分散相区尺寸较大,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间接枝率较低,因而冲击强度较低。在试样1的动态力学性能谱上一40℃左右有一个相应于接枝点的分子松驰过程,而另外三个试样则检测不到这一松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一元调节体系和SDBS/四氢呋喃(THF)二元调节体系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SDBS这一强极性调节剂可大幅度降低THF的用量,当SDBS/Li(摩尔比)为0.1~0.7、THF/Li(摩尔比)为2~8时,聚丁二烯1,2-结构的摩尔分数可控制在30%~55%.SDBS是一种对温度不敏感的调节剂,温度升高20℃,聚丁二烯的1,2-结构摩尔分数仅降低4%~6%.SDBS/THF二元调节体系同样具有温度不敏感性,温度升高20℃,聚丁二烯的1,2-结构摩尔分数仅降低6%~8%.  相似文献   

19.
前言自从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在世界上最先研制成功低结晶度1,2-聚丁二烯(以下简称LC 1.2-PBD)以来,高分子量的1.2-聚丁二烯(以下简称1,2-PBD)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2-PBD存在着全同、间同和无规三种立体异构体。早在1955年G.Natta就已指出其合成的可能性。因而高分子量的1.2-PBD并不是什么新的聚合物,但是直至1974年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开始工业化生产高分子量的LC 1,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分别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及聚合物包覆多壁碳纳米管(P-MWCNT)与1,2-聚丁二烯橡胶(1,2-PB)共混,制备1,2-PB/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MWCNT用量对1,2-PB的硫化行为、拉伸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及硫化胶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将MWCNT与液体聚丁二烯(PB)研磨,可使聚合物包覆在MWCNT表面,提高MWCNT在1,2-PB橡胶中的分散性,增强MWCNT与1,2-PB的界面粘合力。1,2-PB与MWCNT共混所制得的硫化胶物理性能优于1,2-PB/P-MWCNT。MWCNT能显著提高硫化胶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