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前言 目前我国毛纺厂的匹染设备几乎都是传统的导布滚筒式绳状匹染机。其缺点不仅是车速低、产量低、浴比大、耗水耗汽大,而且无染液循环系统,用直接蒸汽加热和冷却,机前机后染液温差大,难于实现染色工艺程控,容易产生色花色差条痕等疵点。 国际上自 1971年ITMA展览会以后,喷射溢流染色机(jet and oyerflow)应用极为普遍。这种染机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染液循环系统利用染液的流动带动织物在染机中的运行,呢速、流量和流速可按工艺要求进行调节,并都配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工艺程控装置。从而可提高染色质量、缩短染色时间、增加产量、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涤纶或其混纺针织物的染色中,为了达到节能、节水、节约染化料和减少污水排放,缩短染色周期的目的,发展了小浴比快速染色。绝大多数半充满或紧凑式匹染机,使用时由于升温速度加快和低浴比化,相应提高了染液浓度,促使染色速度加快以及染机内织物的密度增大,从而容易形成折皱印和浸透不良,导致染色不匀。机械上的弥补办法是将染液与织物的循环速度加快和增加织物与染液的相对接触次数,来达到匀染的目的;但这会带来染液起泡性增大的问题。染色时泡沫多,织物容易缠结,还会降低染机循环泵的流量而使布速减慢,严重时泵会吸空,布匹不能运转,非但达不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加热时间对桔子皮染液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桔子皮染液的提取条件。采用硫酸铝钾做媒染剂,分析讨论了同浴媒染、预媒染、后媒染3种染色方法。通过桔子皮染液直接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选取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3个因素,用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分析讨论了直接染色织物的上染率,测试了织物的导水性、升华色牢度以及耐洗色牢度。结果表明,桔子皮染液提取工艺中最佳加热时间为55 min,桔子皮染液直接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50 min,浴比1∶50,最佳媒染方式为后媒染,前处理后棉织物润湿性达标,染色织物导水性良好,染色织物的升华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中采用水煎法萃取柞树叶染液,并应用于柞蚕丝的染色。探讨了后媒染色法工艺条件对柞蚕丝染色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并与直接染色、前媒染色、同媒染色工艺进行对比,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柞树叶对柞蚕丝后媒染最佳染色工艺为浴比1∶50、柞树叶染液质量分数100.00%(pH值=6)、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5.00 g/L;直接染可染浅灰黄色调,应用范围有限,通过媒染染色可改变织物色调,媒染工艺呈黑灰色调提高了其应用价值,显色效果优劣为后媒染前媒染同媒染;直接染和后媒染的耐皂洗、耐摩擦及耐日晒色牢度均达到3级,能够满足现代服装服用色牢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含1%盐酸的90%乙醇提取紫鸭跖草染液,并对该提取液的稳定性及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直接染色单因素实验,媒染染色实验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对紫鸭跖草提取液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染液可以直接上染毛织物,染液浓度和染液pH值是影响直接染色的最大因素;直接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60 min,染液温度80℃,pH值4,染色浓度0.6x,浴比1∶40;后媒染染色比预媒染效果好;通过铝媒染处理的后媒染染色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温度60℃,媒染时间40 min,浴比1∶40,媒染剂用量6%(owf)。织物的各项染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优化了沙棘果废渣天然染料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的直接染色试验分析了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及p H值等工艺参数对直接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媒染方法下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果废渣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5,温度50℃,提取时间120 min。染液可以直接上染毛织物。直接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60 min,染色温度80℃,p H值5,染液浓度0.8 X。不同的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可获得不同颜色的织物,硫酸铝钾后媒染效果最好,且媒染提高了染色牢度,各项染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直接染色及黄土、亚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5 g/L,染液pH值3,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 rn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百分率都有明显提高,预媒染与后媒染相比,预媒染效果较佳,色彩红艳,亚铁盐在后媒染中,体现出了其增色效果,上染百分率大,但上染效果不稳定且颜色发暗.  相似文献   

8.
气流染色的过程受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流染色可在低浴比下进行,大大提高了染料的直接性,减少了助剂用量;织物与染液的快速交换,利于匀染和缩短染色时间;气流牵引的织物循环形式,使织物和染液的循环频率可独立控制。制定染色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和浴比等),织物与染液的相对运动,以及染液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等气流染色中的关键因素,以使织物受控染色,保证良好的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江坚 《印染》2008,34(18)
气流染色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性,其改变了传统的绳状织物循环的牵引方法和与染液的交换方式.空气动力循环系统,采用雾化原理或气压渗透原理喷嘴的染液循环系统,以及染色过程控制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与溢流喷射染色综合性能相比,气流染色技术环保性能好,染色设备的性价比高;目前不足之处是织物易擦伤,染色工艺还不成熟.气流染色发展前景是加快研发完全适于气流染色的工艺,实现动态质量控制和多管大容量操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板栗壳天然染料对亚麻织物进行染色,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染色温度、染液用量、pH等对织物K/S值的影响,优化染色工艺。结果表明,直接染色优化工艺:95℃,染液用量X,NaCl 32 g/L,pH 8;明矾后媒染工艺:45℃,媒染剂用量0.4 g/L,30 min;明矾预媒染工艺:75℃,染液用量X,pH 7,NaCl 40 g/L,媒染剂用量5%(omf)。几种工艺染色的亚麻织物均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后媒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红莲子草的水提取液为染液,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实验。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影响提取效果和直接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红莲子草染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料液比1∶10,时间60 min,提取2次。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浓度0.75x,温度60℃,p H值5,时间50 min。不同的媒染剂和染色方法染得羊毛织物的色调不同。直接染色织物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相对较低,经媒染处理后其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提高1~2级,各项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问:采用颜料色浆如何做好吊染工艺?答:吊染作为一种特殊的染轧工艺技法,可使面料、服装产生由浅渐深的柔和、渐进、和谐的视觉效果。一般工艺技法是将服装或面料吊挂起来,排列在往复架上,染槽中先后注入液面高度不同的染液,先低后高,分段逐步升高,染液先浓后淡,如此可染成阶梯型效果。吊染染色可在绞纱染色机上进行,面料应选用棉、毛(棉拉架)、麻、真丝等天然纤维织物,化纤面料只有  相似文献   

13.
激光在印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雅凌  赵家祥 《印染》1997,23(3):31-33,24
用三原色气体激光测量染液浓度,按染液浓度控制染色的加工系统,可取代传统的温度控制图。纱线和织物在染色之前经激光照射可获得很深的色调,并可提高织物的上染率。激光雕刻是将图案直接转移到圆网上,使雕刻工艺更为简捷和精确。激光技术还可应用于印花机的控制,印花产量可提高25%,而且印花质量也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银杏落叶可提取天然植物染料,通过分析提取液的吸光度选择了浸提的提取剂;讨论了染液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pH值对K/S值的影响,通过正交分析法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分析了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对K/S值及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水作为银杏落叶染料的提取剂较为合适;银杏落叶染料真丝织物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液质量浓度为50 g/L,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60 min,染浴pH值为3,浴比为1∶50;媒染对银杏落叶染料真丝织物染色的牢度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后媒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优化了栀子花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直接染色和预媒染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直接染色真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pH=3~4,温度70℃,时间30~45min,并有较好的提升性;最佳铝媒染工艺为媒染剂用量4%owf,温度40~50℃,时间45min。直接染色真丝织物的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铝媒染能提高染色织物的水洗变色牢度,但是湿摩擦牢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70%的乙醇为溶剂从商陆果实中提取色素,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媒染剂,采用不同的媒染方式,将从商陆提取液中得到的色素粉末配制成染液,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考察不同条件下染色真丝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较佳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50℃,浸提45 min.所用媒染剂种类和媒染方式不同,染色织物的颜色强度和色相都不同.与直接染色织物相比,媒染可提高染色织物的耐皂洗牢度.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的水煮法制取河北木蓝树叶染液。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并优化染液浓度和染色时间,再以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液pH作为控制变量设计正交试验方案,优化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河北木蓝树叶直接染色为浅棕色调,媒染染色为深棕或深棕黄色调。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优化工艺均为: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90min、pH 7。经过水洗,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的面料色调都变得更深。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具有良好的水洗色牢度,加入皂矾媒染剂后日晒色牢度明显提高。作为一种植物染料,河北木蓝树叶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银杏叶天然染料,用于锦氨织物浸染染色。研究了预媒法染色条件如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值、染料浓度对银杏叶染料上染锦氨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与直接染色工艺、同媒后媒染色工艺对比。结果表明,银杏叶天然染料对锦氨织物采用预媒法和后媒法染色K/S值较大;预媒染色较优的工艺为FeSO_4浓度5%,媒染温度60℃,媒染时间40 min;染色较优工艺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 min,染液pH值4,浴比1∶30。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4~5级,耐皂洗沾色牢度4级。  相似文献   

19.
路艳华  卢声  于志财 《纺织学报》2013,(9):73-76,88
为扩展天然染料染色的色谱范围,弥补天然染料染色缺乏绿色的问题,选用2种植物染料青黛与姜黄对柞蚕丝织物进行套染拼色研究。研究了染料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对柞蚕丝织物套染K/S值和颜色特征值的影响,探讨了套染柞蚕丝织物的机制,以及染色织物的抗菌性、均匀性和色牢度。结果表明:姜黄可在青黛染色的柞蚕丝织物上套染到绿色,且姜黄染液相对用量对染色深度的影响最大;经正交试验得到套染绿色的优化工艺为:姜黄染液相对用量30%,染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经优化工艺套染柞蚕丝织物的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均大于3级;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2.56%和80.41%。  相似文献   

20.
《丝绸》1978,(7)
上海第十三毛纺织厂在一九六八年制成匹染机染液温度控制器。实践证明,这种设备能代替手工操作,自动控制染色过程中染液的升温、降温、保温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还可相应地缩短染色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自动温度控制器,由指令仪表、温度检测计、控制线路、电磁阀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见下面方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