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树编辑距离的层次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识别犯罪嫌疑人伪造和篡改的虚假身份,利用树编辑距离计算个体属性相似性,证明了树编辑距离的相关数学性质,对属性应用层次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树编辑距离的层次聚类算法HCTED(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ree Edit Distance)。新算法通过树编辑操作使用最少的代价计算属性相似性,克服了传统聚类算法标称型计算的缺陷,提高了聚类精度,通过设定阈值对给定样本聚类。实验证明了新方法在身份识别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比传统聚类算法,HCTED算法性能明显提高。新算法已经应用到警用流动人口分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纪霞  姚晟  赵鹏 《自动化学报》2020,46(3):562-575
针对Science发表的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一种相对邻域和剪枝策略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Relative neighborhood and pruning strategy optimized DPC,RP-DPC)算法.DPC聚类算法主要有两个阶段:聚类中心点的确定和非聚类中心点样本的类簇分配,并且时间复杂度集中在第1个阶段,因此RP-DPC算法针对该阶段做出改进研究.RP-DPC算法去掉了DPC算法预先计算距离矩阵的步骤,首先利用相对距离将样本映射到相对邻域中,再从相对邻域来计算各样本的密度,从而缩小各样本距离计算及密度统计的范围;然后在计算各样本的δ值时加入剪枝策略,将大量被剪枝样本δ值的计算范围从样本集缩小至邻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效率.理论分析和在人工数据集及UCI数据集的对比实验均表明,与DPC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相比,RP-DPC算法在保证聚类质量的同时可以实现有效的时间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3.
丁世飞  徐晓  王艳茹 《软件学报》2020,31(11):3321-3333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简称DPC)是一种基于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属性快速寻找聚类中心的有效算法.DPC通过决策图寻找密度峰值作为聚类中心,不需要提前指定类簇数,并可以得到任意形状的簇聚类.但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的计算都只是简单依赖基于距离度量的相似度矩阵,所以在复杂数据上DPC聚类结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当数据分布不均匀、数据维度较高时.另外,DPC算法中局部密度的计算没有统一的度量,根据不同的数据集需要选择不同的度量方式.第三,截断距离dc的度量只考虑数据的全局分布,忽略了数据的局部信息,所以dc的改变会影响聚类的结果,尤其是在小样本数据集上.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一种基于不相似性度量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optimized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similarity measure,简称DDPC),引入基于块的不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相似度矩阵,并基于新的相似度矩阵计算样本的K近邻信息,然后基于样本的K近邻信息重新定义局部密度的度量方法.经典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不相似性度量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优于DPC的优化算法FKNN-DPC和DPC-KNN,可以在密度不均匀以及维度较高的数据集上得到满意的结果;同时统一了局部密度的度量方式,避免了传统DPC算法中截断距离dc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大密度区域的模糊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和噪声数据敏感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大密度区域的模糊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大密度区域以及样本的密度值变化方法,选取初始聚类中心以及候选初始聚类中心,并依据初始聚类中心与候选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点,从而有效的克服了随机给定初始聚类中心容易使算法收敛到局部极小的缺陷;其次,分别利用密度函数为样本加权和引用改进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模糊聚类的抗噪性;最后实验验证了算法在初始聚类中心的确定,聚类效果和抗噪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是指类簇间样本分布疏密程度不同的数据.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处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时,倾向于在密度较高区域内找到类簇中心,并易将稀疏类簇的样本分配给密集类簇.为避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近邻优化密度峰值聚类(DPC-NNO)算法.DPC-NNO算法结合逆近邻和k近邻定义新的局部密度,提高稀疏样本的局部密度,使算法能更准确地找到类簇中心;定义分配策略时引入共享近邻,计算样本间相似性,构造相似矩阵,使同一类簇样本联系更紧密,避免错误分配样本.将所提出的DPC-NNO算法与IDPC-FA、DPCSA、FNDPC、FKNN-DPC、DPC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C-NNO算法在处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时能获得优异的聚类效果,对于复杂数据集和UCI数据集,DPC-NNO算法的综合性能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6.
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是一种新颖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其原理简单、运行效率高.但DPC算法的局部密度只考虑了样本之间的距离,忽略了样本所处的环境,导致算法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聚类效果不理想;同时,样本分配过程易产生分配错误连带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密度估计和多簇合并的密度峰值聚类(DPC-RD-MCM)算法. DPC-RD-MCM算法结合K近邻和相对密度思想,定义了相对K近邻的局部密度,以降低类簇疏密程度对类簇中心的影响,避免稀疏区域没有类簇中心;重新定义微簇间相似性度量准则,通过多簇合并策略得到最终聚类结果,避免分配错误连带效应.在密度分布不均数据集、复杂形态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将DPC-RD-MCM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C-RD-MCM算法能够在密度分布不均数据上获得十分优异的聚类效果,在复杂形态数据集和UCI数据集的聚类性能上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时间复杂度高、准确度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Ball-Tree优化的快速密度峰值聚类算法BT-DPC。算法利用第[k]近邻度量样本局部密度,通过构建Ball-Tree加速密度[ρ]及距离[δ]的计算;在类簇分配阶段,结合[k]近邻思想设计统计学习分配策略,将边界点正确归类。通过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将该算法与原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T-DPC算法在降低时间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聚类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郭鑫  李文静  乔俊飞 《控制工程》2021,28(1):114-119
为确定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隐含层结构,并针对基于距离或密度聚类的RBF神经网络的限制,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和密度聚类(GDD)算法的RBF神经网络。GDD算法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的密度,各样本间的距离及相似条件(密度标准、距离标准),相似条件是根据样本分布而改变的,进行样本空间划分,实现无需先验知识及参数,就可以精确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采用GDD算法聚类,RBF神经网络能确定合适的隐含层节点个数及径向基函数中心。对典型非线性函数逼近及UCI机器学习库实例样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DD算法设计的RBF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逼近能力和分类效果,且网络结构更加紧凑。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核函数所隐式描述的样本间成对相似性的基础上,该文从统计的角度分别定义了能反映类内(类间)样本相似性的类内(类间)个体平均相似系数,设计了一个高效的评价核聚类算法聚类质量的有效性指标。该指标具有物理意义清晰、计算简洁以及对核参数具备一定鲁棒性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和最佳划分的自适应核聚类(SAKC)算法。Benchmarks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聚类有效性指标及其SAKC算法的有效性和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密度峰值聚类(DPC)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密度聚类算法,算法的核心是基于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通过画出决策图,人为选定聚类中心,进而完成聚类.DPC算法利用截断距离计算局部密度,本质上只考虑了周围近邻节点的数量,且算法采用单步分配策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算法对任意数据集的计算精度和有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二阶k近邻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SODPC).算法通过引入节点的二阶k近邻,计算直接密度和间接密度,重新定义局部密度的计算方式.在此基础上,定义非中心节点的多步骤分配策略完成聚类.通过人工和真实数据的测试,证明了该算法对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数据集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攻击特征的ARMA预测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检测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个能综合反映DDoS攻击流的流量突发性、流非对称性、源IP地址分布性和目标IP地址集中性等多个本质特征的IP流特征(IFFV)算法,采用线性预测技术,为正常网络流的IFFV时间序列建立了简单高效的ARMA(2,1)预测模型,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IFFV预测模型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DDDP)。为了提高方法的检测准确度,提出了一种报警评估机制,减少预测误差或网络流噪声所带来的误报。实验结果表明,DDDP检测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检测DDoS攻击,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2.
陆余良  张永  孙乐昌 《计算机工程》2004,30(4):117-118,186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的攻击手段严重威胁着Internet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RDoS(分布式反弹拒绝服务)利用反弹服务器进行的攻击会对网络主机造成更大的危害。该文首先介绍了这种攻击方法的实现原理,然后就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DRDoS攻击的几条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给网络安全和网络服务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及现有防御措施的分析,为了更有效防御这类攻击的发生,可以考虑在边界路由器上建立一种基于历史信任数据的源地址库的防御模型。该模型以历史信任数据库为依托,通过对异常IP包使用核心无状态公平排队算法进行源地址检测并对其处理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可以有效、快速过滤掉异常的IP包数据,提前防止网络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给网络安全和网络服务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及现有防御措施的分析,为了更有效防御这类攻击的发生,可以考虑在边界路由器上建立一种基于历史信任数据的源地址库的防御模型。该模型以历史信任数据库为依托,通过对异常咿包使用核心无状态公平排队算法进行源地址检测并对其处理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可以有效、快速过滤掉异常的IP包数据,提前防止网络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服务发现的主要过程就是对服务请求和己注册服务间IOPE进行匹配.提出一种新的服务发现框架,以及改进的综合相似度算法.综合考虑语义距离,本体树中概念的深度、密度,以及信息共享来计算服务的相似度.将服务发现过程分为过滤和排序两阶段,并对服务的各参数分别采用更适合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将用户给出的服务输入用于最后的排序阶段,以减...  相似文献   

16.
一个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拒绝服务武攻击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特点,该文设汁并实现了一个针对这种攻击的检测响应系统,详细讨论了拒绝服务攻击的特征,通用的攻击检测算法以及攻击响应策略。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检测准确率高、结构清晰、配置灵活、运行开销小,能有效地检测和防御常见的拒绝服务式攻击。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distributed entropy filtering for a class of time‐varying systems subject to non‐Gaussian noises and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A distributed Kalman‐type filter is constructed by fus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ing sensors in the one‐step prediction estimation.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entropy criterion with weighted Gaussian kernels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least squares and minimum variance indices is then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filter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more general case of non‐Gaussian noises. For the considered scenario, a new algorithm of distributed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 Kalman filters is developed by utilizing traditional fixed‐point iterative rules, and the desired filter gains are dependent on both the one‐step prediction cross‐variance and the weighted Gaussian kernel function. In light of a similar analysis process and an introduced auxiliary cost, its suboptimal version is proposed to avoid the calculation of cross‐variance and thereby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 of real time. Furthermore, a degenerated result is also deriv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correntropy criterion (ie, with unit weighted matrices).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merit of proposed distributed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 Kalman filters in the presence of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and non‐Gaussian noises.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太伟  郭陟  顾明 《计算机工程》2005,31(24):61-63
拒绝服务(Dos)攻击对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安全威胁日益严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用以保护系统中的应用服务器,提高其抗DoS攻击的能力。为进一步改善系统抗DoS攻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代理主机分组算法。最后定性评估了系统的抗DoS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德昌  闫喜民  李卓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566-2567
通过分析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几种攻击方法的原理及过程,提出了一种检测、防范DDoS的分布式模型,开发了IP数据包分析器Packview。并对现有的通用协议(IP/TCP,UDP,ICMP,IGMP)进行分析和适当应用,人工识别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将蚂蚱优化算法(GOA)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使用,通过创建入侵检测系统(IDS)来满足监控环境的要求,并能够区分正常和攻击流量.所设计的基于GOA的IDS技术(GOIDS)能够从原始IDS数据集中选择最相关的特征来帮助区分典型的低速DDoS攻击,然后将选择的特征传递给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和多层感知器(MLP)等分类器来识别攻击类型.利用KDD Cup 99和CIC-IDS 2017公开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GOIDS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