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并网变流器必须具有防孤岛能力,否则,电网失电后会造成电网事故。孤岛效应检测方法有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和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在电网失电后,负载有功功率和并网变流器功率匹配会失效,进而造成电网不安全。本文通过有功电压正反馈解决了这一问题,防止了被动式检测盲区的存在,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中遇到的孤岛效应问题,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孤岛检测技术中的主动频移法和滑模检测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验证和比较,针对经典孤岛检测技术中的检测盲区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混沌理论的孤岛检测技术,并进行了参数的选择及仿真,结果显示,方法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并网电压突变情况下的系统保护问题,该方法对保证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220 kV琴韵3C绿色变电站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实例,基于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孤岛现象的发生和传统防孤岛效应保护的缺陷分析,研究了基于网络和IEC61850标准的站域孤岛保护的工作原理、抗干扰措施及整定原则.依托站内高速通信网,通过采集变电站区域内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相关部分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集中判断、运算,实现基于站级的防孤岛保护功能.站域孤岛保护解决了传统防孤岛保护存在不可检测区、整定困难和对电网产生电能质量影响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实现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有效并网是分布式电网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太阳能发电系统为例对分布式电网的并网系统展开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光伏并网过程中出现的孤岛效应,同时在远程智能孤岛检测设计中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检测单元(PMU)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案。最后给出了光伏并网流程,提高分布式电网并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光伏电站并网标准的相关规定,针对开展防孤岛能力试验需要考虑的逆变器容量、并网点电压等级、负荷加载、地理环境等实际问题,开发了一套具有380 V/ 10 kV/35 kV多电压等级接入、最大容量为1.5 MW的移动式光伏电站防孤岛能力检测平台。该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光伏电源防孤岛能力试验的需要。选定曲阳县某光伏电站开展现场防孤岛能力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检测平台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并网逆变器是否具有防孤岛能力。  相似文献   

6.
光伏防孤岛保护检测标准及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完善光伏并网技术要求保障并网光伏安全稳定运行越显重要。光伏防孤岛保护是光伏发电系统必备的保护功能,国内外光伏标准在孤岛保护方面有差别,国内的防孤岛检测标准尚不完善。在光伏孤岛理论基础上推导了2种孤岛检测算法的盲区,通过分析不同的光伏孤岛检测标准和检测盲区关系,得出了频率和电压的保护阈值。负载品质因数以及孤岛检测算法的参数设置会影响光伏防孤岛保护试验,并采用仿真算例验证了以上因素对孤岛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后用一个实测的孤岛试验案例说明了标准差异的结果和孤岛检测的必要性,从而为光伏防孤岛保护试验和标准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孤岛检测的原理和分布式电源进行分类,详细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性能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由高压转换为低压方式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防孤岛测试方法。设计了移动式光伏并网逆变器防孤岛检测系统,并解决了10/35 kV光伏电站防孤岛测试问题,可以实现三相不平衡状态带载,最小调整步幅10 W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孤岛检测是必须具备的功能。孤岛检测既要求快速准确,又要求尽量减少对电网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微电网的出现,使得系统常连接多台并网逆变器,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选取了三种典型孤岛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从盲区的角度分析了此三种孤岛检测方法对多机并网的适应性,以期为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用于分布式电源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在动模实验室建光伏电源、永磁直驱式风机及双馈异步式风机的的物理模型,并分别对不同分布式电源模型系统故障特征进行分析。在分布式电源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设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保护检测动模检测系统,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各厂家继电保护装置的闭环测试工作。该试验平台可开展风光电源不同接入位置、接入容量对继电保护以及对自动重合闸影响的研究,同时可开展孤岛检测技术以及其他功能的检测工作,该检测方法提高了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的继电保护适应性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艳昆  陈维荣  李奇  田维民 《电源技术》2014,(3):464-465,477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级别燃料电池运用到分布式发电中。为了使燃料电池安全稳定运行,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需要准确的检测出孤岛效应。运用主动移频式(AFD)孤岛检测方法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电并网系统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AFD法能有效的检测PEMFC发电并网系统孤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发电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前景与规划,得出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能解决我国西部及边远地区的供电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常规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应用,从而能降低厂用电的消耗及厂用电率,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布局,新能源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其中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最具发展潜力,国内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光伏发电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资本大量涌入,产能迅速提高并趋于过剩的问题,提出应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引...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迅速发展的分布式发电的技术背景及优点,对4种常用的分布式发电设备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问题,提出一种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方法。基于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结构特点,以成本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为目标,以系统稳定性、电量供需均衡性及各微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为约束条件,建立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的电源双层规划方法,求解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模型,通过自适应变异粒子群解决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情况。利用2个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交互迭代规划电源上下两层,求解最佳电源有效接纳容量。以L省某负荷中心为实验平台展开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有效接纳容量评估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协调控制可以保证负荷中心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徐娟  孙大伟 《宁夏电力》2012,(1):11-14,26
针对大规模风、光发电集中接入电网后产生的负荷波动性及电能质量较差,给电网带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智能电网具有很好的智能性、灵活性和兼容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可以适应多种形式的电源接入并能将其成功消纳。研究表明:发展智能电网是解决大规模风、光发电并网瓶颈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clean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the author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investment,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posed his views of giving the prior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and ultra-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nd taking vigorous action to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within the following 5-10 years, exploiting wind power within the following 10-15 years, and suggested that 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nuclear power reach 80-100 GW and that of wind power reach 50-80 GW by 2020.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光混合模型的短期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预测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对提高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调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光混合预测模型,将现有技术中分两次预测的风电功率和光伏功率采用同一个预测模型,同时实现整个区域风电场及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预测,在简化预测方法的同时提高预测准确度。通过某海岛的风电及光伏电站的实际数据验证,计算分析了预测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风光混合的功率预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功率波动对电网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储能型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工况,提出了并网功率的给定方法,即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进行低通滤波后的值作为参考并网功率,还详细分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控制功率的波动,减小其变化率,即使光照波动较大,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波形也很好,储能系统随着光伏阵列发出功率的波动而改变功率流动的方向和大小。  相似文献   

20.
金浪川 《中国电力》2005,38(1):34-36
中国的电力工业以燃煤发电为主,燃煤发电如何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影响煤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污染严重和煤电转化效率低。从满足未来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现有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在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尚未达到未来“绿色煤电”的要求。通过分析,提出了未来“绿色煤电”的设想,它是以煤气化制氢和氢能发电为主、对CO2进行分离处理的煤基发电系统,可实现煤基发电的高效和近零排放。并描述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展“绿色煤电”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