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Ni-Y-P三元合金镀层,通过SEM、 EDS、XRD、Tafel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镀层的形貌、成分、晶相结构和耐蚀性能。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镀层热处理前后的硬度。结果表明:Ni-Y-P镀层表面平整,为混晶结构,其中Ni、P、Y的含量分别为81.93 wt%、14.35 wt%和3.71 wt%。在400℃-1 h时效热处理过程中,Ni-Y-P合金镀层中产生Ni纳米晶化和Ni3P、Ni3Y、Ni5Y等相沉淀析出,起到弥散强化作用,显微硬度可高达HV825。在3.5 wt%NaCl溶液中,Ni-Y-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是-0.56 V。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在立柱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斌  崔永亮 《煤矿机械》2003,(10):101-103
介绍了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在液压支架立柱上的应用。通过比较,说明了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优于传统工艺,推广此项技术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Ni-P-B合金在液压立柱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液压立柱表面施镀Ni-P-B合金。研究了化学镀Ni-P-B合金镀层的晶态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膜基结合强度和耐蚀性。研究表明,化学镀Ni-P-B合金镀层表面较平整,分布均匀;Ni-P-B镀层的显微硬度为HV560~650,经热处理后显微硬度可达到HV1 000~1 300。还介绍了化学镀Ni-P-B合金工艺在液压立柱上的应用,通过比较,说明了化学镀Ni-P-B合金在性能等方面优于传统电镀合金和化学镀Ni-P合金,在煤矿机械上推广此项技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采掘机械齿轮用钢及其热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引进的各国机组中齿轮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外对带有冲击性的齿轮,基本上都用低碳Ni—Cr及Ni—Cr—Mo合金钢,且含Ni量都很高,这是因为Ni对提高钢的韧性特别有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近年来国外还对齿轮用钢普遍采用真空昅氧或合成渣精炼等新工艺冶炼,使钢的纯度提高,杂质减少。本文对这方面的情况也作了介绍。文中还对国外齿轮所用合金渗碳钢的金相组织及硬度梯度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几种典形的Ni—Cr合金钢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内外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发展状况,从合金成分方面归纳和总结了Ni和Si元素以及微合金化对Cu-Ni-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合金的制备方法、变形处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方面,阐述了引线框架用Cu-Ni-Si合金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闫洪  杜强  邓之福 《有色金属》2007,59(1):5-9,20
研究用于金属橡胶复合制品的Q235钢基体上制备替代电镀黄铜层的化学镀镍基合金层。用化学镀方法研制Ni-3.03%P.Ni-6.41%P.Ni-10.08% Cu-2.69%P三种合金镀层.其中Ni-6.41%P和Ni-10.08%Cu-2.69%P为非晶态合金镀层。在硫酸和盐酸腐蚀介质中.非晶态镀层的腐蚀速率低于电镀黄铜层,且三元Ni-10.08%Cu.2.69%P合金层耐蚀性优于二元Ni-6.41%P合金层。  相似文献   

7.
Cu-15Ni-8Sn-0.4Si合金铸态组织结构及成分偏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艳辉  汪明朴  洪斌  李周 《矿冶工程》2002,22(3):104-107
用金相、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添加少量Si的Cu-15Ni-8Sn合金的铸态组织结构及成分偏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u-15Ni-8Sn-0.4Si合金的铸态组织分为三层,除具有明显的枝晶外,还有块状的(Cu、Ni)3Sn相和溶有少量Cu的Ni2Si和Ni3Sn相组成的第二层,在两层之间为组织形态复杂的过渡区。宏观上铸态组织存在Sn的反偏析,Sn的含量从外到内呈现下降趋势。与非真空熔铸相比真空熔铸能明显改善Cu-15Ni-8Sn-0.4Si合金反偏析现象。均匀化退火对改善Sn的反偏析作用不大;枝晶组织可基本消除,但Ni、Si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仍难以完全溶解。添加少量Si的Cu-15Ni-8Sn合金由于Ni2Si和Ni3Si相的形成,通过阻碍晶粒长大和时效沉淀而强化合金。  相似文献   

8.
通过先对金刚石进行预处理,之后采用化学镀方法镀一层Ni-W-P合金膜,再采用电镀方法,镀一层Fe-W合金或Cr金属膜。镀覆合金膜的金刚石经过热压烧结工艺过程,合金膜能同金刚石实现强碳化物冶金结合,能同股体金属生成高性能的合金体,实现牢固的包镶,达到提高金刚石钻头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合金元素及SiCp镀覆对铁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合金元素及SiCp 镀覆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Fe-Cu-C 基体合金中添加w(Ni)=2%, w(Mo)=0.5%, w(Fe-Cr)=1.5%, 可以获得高强度、高硬度及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铁基合金。在Fe-Cu-C-Ni-Mo-Cr 合金中分别添加SiCp 净质量分数相同的未镀覆的、镀Ni 的或镀Cu-Ni 合金层的SiCp 时, 会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镀Ni 的SiCp 能使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而未镀覆的SiCp则导致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低于基体合金, 镀Cu-Ni 合金层的SiCp 亦使复合材料的硬度略低于基体合金;各类SiCp 均使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低于基体合金, 镀Ni 的SiCp 含量较多时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体合金中同时添加Ni、Mo 、Cr 3 种元素时, 改善了基体对SiCp 的支撑强度。SiCp 镀覆与基体多元合金化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化学镀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性能及应用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镀液成分等与镀速的关系,提出的化学镀工艺镀速较快、稳定性较好,已应用于阀门行业。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能很好适应电镀金刚石钻头要求的新型胎体材料即镍钴锰三元合金镀层 ,给出了新镀层的电镀液配方 ,对比测量了镍钴锰镀层与目前广为采用的镍钴和镍锰镀层的硬度与韧性。结果指出 ,镍钴锰三元合金镀层具有比镍钴或镍锰镀层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低得多的钴含量 ,更适合于制造电镀金刚石钻头。在适当条件下 ,镍钴锰胎体钻头可以分别更好地适应于镍钴和镍锰胎体钻头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黄新民 《矿冶工程》1999,19(4):52-54,
真空熔炼的Ni-Cr-W-Co-Fe-C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温,但其价格较贵难以广泛应用,探索了以粉末冶金方法制备这种高温的可能性,用此法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工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凯  吴锋  陈实  张存中 《矿冶工程》2006,26(1):74-76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AA型MH/Ni电池储氢合金电极上镀覆一层厚约0.1 μm的Ni膜。研究了镀层对MH/Ni电池循环寿命以及充电时内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镀覆在极片表面的Ni膜能够抑制合金的粉化和氧化, 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电极复合O2的能力, 并抑制充电时H2的产生, 从而显著降低了电池在充电时的内压, 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高金刚石-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刚石表面镀覆技术、预合金基体金属粉末 ,提高金刚石热稳定性及其与金属粘结剂的浸润性 ,使金刚石的高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高抗冲击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优化超硬复合体结构形状 ,提高其耐磨性和高抗冲击性能 ;设计合理模具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从而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金刚石 -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添加金刚石对镍基合金的强化与磨损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添加金刚石对镍基合金的强化与磨损性能的影响,随着金刚石添加量的增加,金刚石复合的体积分数提高,金刚石弥散分布于镍基合金之中,复合的体积分数增加,基质的强化效果增强,硬度提高,比Ni-P,Ni-Mo-P,Ni-Cu-P合金具有更高的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As ani mportant part in the newenergy sources,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ies include the H2genera-tion,storage and application.The hydrogen storageis the key step[1].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o the 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technology due toits high hydrogen storage rate,safe and stable applica-tion.Sodiumborohydride(NaBH4)is a complex hydride.When sodiumborohydrideis used to store hydro-gen,andits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is theoretically about10.8%(mass fraction)[2].Na…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preparation methods, supports and active parts on both the activation and stability of catalyst for the sodium borohydride hydrolysis were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catalysts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prepared by chemical plating. Compared to exchange resin and activated alumina, the diatomite with high BET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is more suitable for as the catalyst's support. Co is much better than Ni when used as catalytic active p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