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基于微机的齿轮传动系统复合测试站,包括测量原理、两级并行处理系统结构和软件结构等。初级变换网络实现多参数同时获取,宏流水线系统实现实时处理,双口存储器和信号灯逻辑实现环形滑动窗控制异构处理机间的数据流量,并达到任务级同步。该两级并行处理结构提高了测试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试KOKLEPC—Cluster008-01微机群并行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性能,开发了基于MPI函数库的并行处理性能基准测试软件KOKLEBT。该软件使用SOR方法来求解大规模定常热传导工程问题。为了进行并行处理,对数值分析问题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域分解,并分配给参与并行计算的微机群,达到了预期的测试目的。  相似文献   

3.
传动系统智能分析站中复合信息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齿轮传动系统智能分析站中复合信息的获取方法及动态参数的测试原理。应用分离与合成技术,从栅式转矩传感器的简单信号中,测取传动系统转矩、转速、加速度、效率、传动误差等五个动态参数;采用并行处理方法实现这些参数的同时获取。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量气缸的实际摩擦力,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伺服电机速度控制的气缸摩擦力测试台,实现了测试过程中被测气缸运行速度和两腔压力的独立控制.系统采用多线程的流水线并行处理方式,在保证了采样数据完整性和操作实时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同时系统实现了批处理测试的功能,从而简化测试操作,减少失误.实验表明,该测试平台测试方法合理,测试范围较广,测试精度和效率较高,操作和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并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地提高分布式多处理器数控系统的实时处理性能,从系统角度研究了数控系统核心任务的并行处理.设计了基于缓冲区队列同步的管道流并行处理和基于栅栏消息传递的主从站之间的同步算法,建立了并行处理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说明与评价分析.通过模型分析,给出了影响系统并行处理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数控系统中采用并行处理,并在系统设计时通过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能够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达到提高分布式多处理器数控系统实时处理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多DSP并列高速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研制的多DSP并行SHARC12数字信号处理阵列板的设计、组成、功能的实现方案和测试结果.该装置适用于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如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雷达电子信号处理及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在主从式并行处理系统中,利用共享存储器技术,可以实现主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大量数据的高速传输。针对查询式共享存储器技术,详细分析了其中竞争公共RAM的仲裁逻辑,并给出了软件仲裁和硬件仲裁两种实用方案。整个设计软硬件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8.
按照航空电源测试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种航空电源地面测试用三相交流电子负载系统。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DSP处理器的两层控制网络,以两级三相PWM整流器作为主电路,采用电流滞环PWM的控制方式。同时还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模拟不同特性负载,同时能够实现电能的回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VXI总线的模块化是多DSP并行处理系统的构建,并着重论述了利用Spar-tanⅡ系列FPGA实现了多DSP间的高速交叉开关互连网络,从而实现了多DSP间互连网络拓扑结构随算法要求而进行的动态编程重构,提高了并行处理的效率,增大了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PLC网络技术在排涝站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整个排涝系统的测控目的,架构了Controller Link和DeviceNet两级总线控制网络。主站PLC与中控室工控机通过RS-232C进行上位机连接,主站与各子站之间采用Controller Link网络连接,子站通过DeviceNet总线采集各种传感器信息,并实现了现场信号的输入输出。研究结果表明,从控制层到设备层的网络通信提高了排涝站的运行可靠性和工作效能,这对于研究和建设现代化无人监控排涝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以两片TMS320F2812为核心的双DSP芯片并行处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双DSP并行处理模块以及人机接口模块的设计。并在此硬件基础上,对两块DSP的任务做了分配,讨论了软件流程设计及C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核电站安全DCS控制系统逻辑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软件逻辑测试方法,得到当前测试方法仅支持单站测试且使用仿真模拟环境,无法提供控制站集成后的真实运行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核电站安全级DCS控制系统逻辑自动测试方法,通过搭建多控制站应用软件逻辑测试真实环境,实现多站逻辑同时测试,并优化测试用例设...  相似文献   

13.
位置随动控制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满足设备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性能测试和故障分析的需求,基于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C语言为开发工具,完成了具有在线检测与故障分析功能的性能测试机构的设计;并利用硬件电路的可测试性设计,检测信号的双路并行处理相互印证技术;基于UDP协议的故障报告与分析等手段,实现了故障报告的实时接收和处理,故障代码的生成和传送。试验结果表明,借助于该测试机构,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重要单元的故障信息,并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伺服缸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其CAT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伺服缸的摩擦力测试和动态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对中大型伺服缸实现自动测试,其性能达到国家B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DSP的遥感图像实时并行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简要介绍遥感图像实时处理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几种基本的并行处理策略、并行处理技术及其相关的并行处理硬件平台,并针对具体应用背景提出了基于双DSP的遥感图像实时并行处理系统方案,同时,给出了利用上述并行处理系统实时处理展宽卫星云图的最终结果.该项并行处理方案的提出为将来星载大数据量实时处理技术的实现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起动机工作原理基础上,开发出由工控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构成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的测试系统,实现了起动机开关性能、空载性能、负载性能以及制动性能测试.针对起动机负载性能测试特点,采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压和力矩,有效地确保测试控制精度和测试快速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动车微电脑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  陈基伟  吕鑫钢 《机电工程》2004,21(12):12-16
设计了一套基于双单片机的电动车微电脑控制系统;两片单片机通过双口RAM并行处理;详细介绍了同步调频和调幅(FPWM)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强、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白光干涉的纳米级生物膜层厚度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在光纤传感器端面上直接测量生物免疫反应的方法,能够测试到纳米级厚度生物膜层的亚纳米级厚度增加量。将生物膜(如抗原)固定在光纤探针端面上,入射光在光纤生物层、以及生物层一空气的界面处两次反射,由于两束反射光之间存在光程差,所以产生干涉现象,通过分析干涉谱线可以测量出抗原层的厚度。当抗原和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生物膜层的厚度产生变化,干涉谱线产生移动,通过检测干涉谱线的移动来判断样本溶液中是否存在待测抗体。能够测试出亚纳米级生物膜厚度的增加量。给出了测试曲线。该方法测试精度高,结果可靠,测试系统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能够进行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液体发动机试验中测控参数多、分布广,并且需要高速实时传送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EtherCAT实时以太网的发动机测控系统。系统采用一主多从结构,主站包括CX-2040-0125嵌入式软PLC和基于LabVIEW设计的上位机人机界面;从站包括三台C6900-0050工控机设计的控制站、工艺站和测试站,通过EtherCAT完成主从站间通信,实现发动机试验参数的测量与控制。同时具有手动、自动时序控制方式,保证试验系统按照预先设定时序可靠、安全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实时性能好,测控精度高,能够满足发动机试验对测控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核电站非安全DCS控制系统逻辑自动测试装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当下常用的控制系统逻辑测试环境搭建方法,得到当前常规测试方法采用DCS与测试装置连接,并且只有在信号电缆接线完成后,才能执行相关逻辑测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系统逻辑自动测试方案,通过搭建虚拟控制站逻辑模拟现场设备和柜间通讯点,实现在无接线的情况下完成柜间通讯,并优化测试用例设计,实现核电站非安全级DCS控制系统逻辑测试。该方法目前已经在漳州2号机组非安全级DCS项目使用,通过使用结果来看,此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人为失误率,并且能够减少接线过程中对设备造成的损伤,为今后其他核电站及相关项目的逻辑测试的效率、有效性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