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卓越计划",针对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创新教育的改革需求,依据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双语工程图学创新教育模式。提出合理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分级适度应用双语进行教学及助学,其工程图学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达到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而且为培养卓越人才营造了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创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提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卓越计划"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构建校企合作、企业全面参与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关系、开展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实施毕业设计形式改革等措施,建立企业全程参与,校企共克难关、携手共赢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机制,以确保"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阐述了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基于标准化设计的理念提出大学生创新训练时注意事项,为了使大学生创新作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满足产品创新设计的基本规范,提出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制冷》2015,(2)
"卓越计划"是我国加快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以土建类建环专业为例,分析了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及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研究制订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置于同等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包装专业发展的目标.本文首先对高职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梳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以及专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包装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上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宏观思路,多措并举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进行融合,并从院校...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结合大连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定位,本文分别从存在问题、评价方案和成效与体会三个方面,对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成功实施与完善"卓越计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区域间高层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创业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实施"省特支计划",提升安徽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省特支计划"紧紧围绕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激活存量与引进增量相结合,突出创新创业,集成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从今  相似文献   

8.
董鹏  陈治辉 《湖南包装》2013,(2):36-38,3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9.
创新和创业教育是未来包装高等教育的重点,是未来包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以创新和创业知识、创新和创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和创业精神培育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应包括创新和创业精神、创新和创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和创业实践三大部分。创新和创业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政策     
<正>欧盟未来3年为"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豪掷300亿欧元近日,欧洲委员会公布了欧盟科研创新资助计划"地平线2020"2018-2020年度支出方案,总金额300亿欧元,其中包括27亿欧元用以启动欧洲创新理事会。据悉",地平线2020"是欧盟科研与创新资助计划,预算将投入770亿欧元,支持欧洲卓越科学行动,并促成了发现系外行星和引力波在内的突破性成果。未来3年,欧盟的科研资助将聚焦于能带来更大影响、关注度更少但更关键的课题,例如移民、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团队层面的学习目标导向、团队成员交换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方法以90个"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参赛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套成组的问卷进行现场研究。结果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团队成员交换均与团队创新绩效正相关,团队成员交换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该研究加深了对创业团队学习目标导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高学习目标导向的创业团队可以通过提高团队成员交换质量来提高团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下,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利用学校特色与优势积极实施包装设计"双创"教育。围绕创新创业教学核心,做好一体化设计,大力促进从教到学、从学校培养到校企地合作培养的两个教学模式转变,实施从学生、班级到导师3项考核制度,通过竞赛驱动、项目孵化、双创实践和创业指导4轮教学驱动,积极开展创新沙龙、设计论坛、成果展示、校企联动和双创评优5项活动,大力推动包装设计"双创"教育,持续凝炼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各高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并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如何深入乡村,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硅谷》2014,(2):I0027-I0027
正日前,青岛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下发首批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名单,共有42名创业领军人才、40名创新领军人才入围。该计划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青岛英才211计划"的一项高端人才计划,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全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利用10年的时间,引进培育并择优资助2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为全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现蓝色跨越提供强有力  相似文献   

15.
《硅谷》2013,(7):I0033-I0033
近日,成都高新区2012年度企业表彰会在蓉召开。会上,成都高新区向区内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百人计划"获得者共41人授予"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奖",累计奖励金额达4050万元。此外,2012年成都高新区共评审两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资金和房租补贴,累计资助118家科技型初创企业4282万元,这两项用于资助奖励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累  相似文献   

16.
以墙体景观创新设计为出发点,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入艺术设计领域,既开启了高职教育的新模式,又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对于今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及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CDIO是当前国际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实现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措施,两者都以培养国际化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当前图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施CDIO教学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保证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对于启发与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造性有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与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荆楚网-湖北日报 《硅谷》2013,(12):I0031-I0031
襄阳高新区近日宣布,该区史上最优厚人才计划——"521人才计划"正式启动,未来5年内,将通过资金奖励、政策扶持和平台建设等措施,投入不少于2亿元的专项资金,引进1000名左右掌握国内外领先技术,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该区新人才计划规定,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千  相似文献   

19.
《硅谷》2014,(3)
正从长沙高新区组织人事局获悉,第二批"555"高层次人才计划名单已经出炉。经过层层筛选,此次共有12人入选,其中方盛华美的邓静、哈药慈航的BruceYacyshyn和李月明、华曙高科的许小曙4人分别获得100万元创新创业资助。该人才计划是麓谷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人才专项:五年内,高新区将重点引进5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引进的"555计划"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给予最多1500万元经费支持。此次入选的高层次人才还将在个税返还、办公厂房租赁、麓谷项目用地、科技创新奖励、贷款贴息、企业税收奖励等方面享受优惠和减免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当前高校双创课程体系建设不甚完善。本文以陶瓷包装课程为例,通过对西部高校艺术设计类双创教育的调研分析,提出了陶瓷包装创新创业教改之策,从而为艺术设计双创教改提供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