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长沙市的现状,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基础,利用TransCAD仿真软件构建了长沙市"四阶段法"交通需求模型,并基于不同的交通模式,对目标年长沙市交通状况进行预测,通过指标测算,论述了长沙市选择公共交通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实现公共交通模式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潇 《城市建筑》2014,(9):336-336
由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武汉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从道路资源、机动车增长、交通瓶颈、停车设施、公共交通五个方面,对其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3.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地区,其交通需求产生和分布、交通设慈供给等均对上海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将长期依赖于公共交通;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与中心城居民的出行差异较大,出行更为不便,且柔性出行需求受到抑制;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较为落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较低,必须优化其公交线网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公交管理技术。研究结果为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的定义,对沈阳市浑南新区轨道交通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轨道交通设施、线路运行情况、交通换乘情况等方面,归纳了浑南地区轨道交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将道路设施分为机动化道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自行车交通设施、步行交通设施等,通过开展现状调查,找出了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道路设施的人性化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校际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可以定量衡量两地的交通连接方便程度,揭示往返两地学生的交通方便程度,从而找到校际交通中的薄弱环节和改善措施,促进同一地区高校间的学生、学术交流,为教学资源的跨区共享提供交通支持。文章以武汉市若干所高校校际公共交通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调查问卷并使用ArcGIS和MATLAB等软件进行分析,利用模型对各主要线路可达性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群体的校际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旨在反映市政部门的线路设置与各校的校际交流点是否方便学生群体的跨校出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4)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是城市综合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本文作者通过对超大城市(重庆)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交通网络、交通法规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了解,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公共交通在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就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管理各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发展不断产生,其中交叉口是一切交通问题的起源,本文以鲁家村十字为例.试图对交叉口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交叉口的交通现状调查,分析问题的产生,从公共交通及周边用地布局的角度人手,寻找问题,探究交叉口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而提出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某开发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并与周边地区典型路面结构对比,根据路面可靠度系数,调整了交通等级和路基强度等级的划分、拟定了路面结构组合、对路面厚度进行了计算,对该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常德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和特色,提出了基于新形势下常德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新机遇下,通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式完善常德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对策,旨在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机动车拥有率急速上升,其公共交通出行率日益下降,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拥堵.为此,本文对哈尔滨市的公共交通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了解决对策,尤其是大力支持公交优先政策,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以缓解城市交通堵塞的现状.为助力...  相似文献   

14.
胡垚  吕斌 《国际城市规划》2012,27(5):102-111
本文从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政策作为切入点,旨在探索国内外大都市的低碳交通策略.通过对12个国际大都市在推行低碳交通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当前大都市交通的五种低碳化策略,并对每一类策略的利弊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规划战略层面探索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规划策略,在实施层面构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重的缘色出行结构,在管理层面完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应是现阶段我国大都市主要的低碳交通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将南京都市区划分为5个圈层和566个交通小区,采用南京都市区2006年土地使用现状数据,用区位熵采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机会数,根据机会累积可达性测度方法,计算了20、40和60min三种阀值下的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①在当前建成环境下,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呈同心圆模式;②小汽车相对于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可达性优势非常明显;③尽管公共交通在长距离或长时间出行中,相比自行车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近距离或短时间出行中,可达性优势很微弱;④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中心城圈层和外围圈层,公共交通的可迭性小于自行车,说明当前的公共交通设施供给与土地开发模式不利于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规划、核心商圈的形成、交通换乘等方面已逐渐呈现出了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的特点 ,其思想已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运用。从而引出了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 (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的概念 ,并对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所应具备的特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要放在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回顾上海近三十年交通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交通需求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点,近三十年上海交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大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未来五年要坚持"和谐高效、服务民生、节约资源、科学决策"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五项发展策略。为了推进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绿色、节能、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就加强大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什刹海地区街道步行乐趣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不仅起到了交通通行的作用,还作为重要的邻里交往空间影响着城市的肌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单调的机动车道代替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汽车不仅将人逐出街道,还阻断了街道两侧的交流,给步行活动造成不便。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和AHP层次分析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从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街道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什刹海地区五类典型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活动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反应;通过调研建立街道步行乐趣评价体系,对什刹海地区各类型街道满意度进行打分,针对典型街道提出提升街道步行乐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交通站点是公共交通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运行效率。本文基于"城市人"理论,遵循"理性与物性,自存与共存"的原则,围绕"价值导向—基本范式—分析方法—对策制订"四方面内容,探讨公交站点配置优化方法。笔者以武汉市12个典型生活圈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在可达性和满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公共交通站点规划中涉及的两组"典型城市人",探讨公共交通站点友好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