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CaCO3微乳液存在下的万吨级氯乙烯原位聚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功开发了一种聚合级纳米CaCO3微乳化体系,可直接用于氯乙烯(VCM)的原位聚合.当体系与VCM比例在3%~5%时,所得PVC-SG5型树脂白度为86,表观密度为0.59g/mL,吸油率达到25%左右,PVC树脂加工流变性能比传统产品有大幅提高,制品的冲击性能增加2~4倍.电镜显示纳米颗粒与PVC基体之间呈三维网架结点结构,在高分子基体内部分纳米颗粒崩解为5~10nim的粒子.该项技术解决了纳米微乳化体系稳定性的问题,并初探了纳米原位聚合反应动力学和成粒过程的影响因素.已先后在国内2万t/a工业装置及6万t/a生产流程实现了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乳化分散技术使CaCO3实现良好分散,通过氯乙烯原位悬浮聚合制得了纳米CaCO3微乳化法原位聚合PVC树脂(简称纳米PVC树脂)。为解决纳米PVC树脂的颗粒形态控制难题,提出了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建立了纳米PVC树脂颗粒特性的软测量预测模型,应用效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纳米PVC树脂的平均粒径。利用该软测量预测模型在30 m3聚合釜上实现了纳米PVC树脂颗粒特性优化,制得具有较理想颗粒特性的纳米PVC树脂。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乳化分散技术使纳米CaCO3实现了良好分散,用于氯乙烯原位悬浮聚合,制得性能优异的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考察了纳米CaCO3含量对氯乙烯原位聚合成粒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纳米CaCO3含量、反应器搅拌强度以及聚合配方中分散剂含量与PVC颗粒平均粒径的数学关联式。以上研究结果已应用于6万t/a工业装置,文中还列举了30m3以上大釜的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生产实例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湿法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3)与VCM原位聚合,制备了nano-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简称原位PVC树脂),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①nano-CaCO3能够很好地分散在PVC树脂中,对PVC基体产生很好的补强作用;与普通PVC试样相比,原位PVC试样缺口冲击强度提高到13.3 kJ/m2,效果显著;其加工性能也得到了提高。②试样冲击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原位PVC试样为韧性断裂,普通PVC试样为脆性断裂。③DSC试验表明,原位PVC树脂的热稳定性优于纯PVC树脂。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生产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聚氯乙烯树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 2 .5万t/aPVC生产装置上实现了纳米碳酸钙与VCM的原位聚合 ,生产出的PVC树脂的表观密度为 0 .5 7~ 0 .6 1g/mL ,增塑剂吸收量为 19.0 %~ 2 5 .6 %。随着纳米乳液的增加 ,聚合时间缩短 ,树脂白度增加。当纳米PVC用量分别为 0、3%、4 .5 %时 ,其最大扭矩分别为 32 .2 6、2 9.19、2 7.4 8N·m ,平衡扭矩分别为 17.6 5、15 .34、14 .4 8N·m ;当纳米PVC树脂用量分别为 3%、4 .5 %时 ,测得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分别为 38.5、6 8.9kJ/m2 ,6 9.2、74 .8MPa ,81.0、85 .0℃ ,而用普通PVC测得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5 .5kJ/m2 、6 1.9MPa、79℃。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产VCM满足不了PVC树脂生产的需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山农药公司)自1998年开始使用进口VCM。为此,将进口VCM和自产VCM混合, 送往各生产用户,保证安全生产,显得尤其重要。江山农药公司PVC树脂生产能力为12万t/a,自产 VCM 6万t/a,缺口为6万-8万t/a。随着PVC树脂产量的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华纳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CaCO3微乳液存在下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纳米PVC复合树脂,在云南盐化股份天塑分公司30m^3聚合釜上实现了产业化。该项目研究了纳米CaCO3团聚体的解离技术及原位聚合过程中的继续分散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纳米CaCO3在PVC基体内呈微胶束结构和微曝炸崩解结构,聚合过程崩解后的纳米CaCO3颗粒直径为5~10nm,呈良好的分散分布。在剪切速率为50rad/s的剪切流变实验中,纳米PVC比普通PVC切变黏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在ThennoHaake上进行塑化实验,实验温度185℃、转速50r/min,纳米PVC的塑化时间为2.5min,普通PVC的塑化时间则需要6min。  相似文献   

8.
纳米PVC树脂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用于氯乙烯原位聚合的无机纳米微乳化体系,并介绍以此生产出纳米PVC树脂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的纳米PVC树脂的粒径分布更为集中,比普通PVC树脂的熔融流动性更好,适用于生产管材和型材;生产出的φ110×2.7给水管的维卡软化点为84℃,纵向收缩率为1.7%.  相似文献   

9.
采用纳米CaCO3的微乳化分散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对该PVC树脂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PVC树脂在较高剪切应变下,熔体扭矩的下降幅度比通用PVC树脂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在Haake流变仪上测得塑化熔融时间从通用PVC树脂的6 min缩短到2.5 min。这种新型PVC树脂的微商热失重曲线(DTG)的失重速率变化最大温度从299℃上升到320℃,维卡软化点上升了9℃。此外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在PVC树脂基体内呈现了小于100 nm颗粒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0.
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的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纳米CaCO3的微乳化分散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对该PVC树脂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PVC树脂在较高剪切应变下,熔体扭矩的下降幅度比通用PVC树脂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在Haake流变仪上测得塑化熔融时间从通用PVC树脂的6 min缩短到2.5 min.这种新型PVC树脂的微商热失重曲线(DTG)的失重速率变化最大温度从299 ℃上升到320 ℃,维卡软化点上升了9 ℃.此外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在PVC树脂基体内呈现了小于100 nm颗粒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双(二甲基氯硅基)-2,2,4,4-四甲基环二硅氮烷的水解反应合成了1,3-双(二甲基羟基硅基)-2,2,4,4-四甲基环二硅氮烷。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条件。产物收率达到92%。并经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1,2.4-三唑类化合物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自旋转换作用。为了制备具有自旋转换功能的化合物,本文设计合成3-甲基-4-取代-5-(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报道了3-甲基-4-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和3-甲基-4-对甲氧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的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利用交叉Cannizzaro反应,合成2-甲基-3-(2-呋喃基)-2-丙烯-1-醇的一种新方法。该合成法,步骤简单;原料易得,价廉;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率可达58.1%。较已有文献报道的产率44%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丙腈为初始原料,依次合成丙脒盐酸盐,2-乙基-4,6-二羟基嘧啶,最后合成目标产物2-乙基-4-甲氧基-6-羟基嘧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碱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2-乙基-4-甲氧基-6-羟基嘧啶收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以四乙基碘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8%。(相对于2-乙基-4,6-二羟基嘧啶的摩尔分数),物料配比1:1.15,氢氧化钠质量百分比浓度的15%,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70℃,反应总收率高达80.7%。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传统的用剧毒的甲肼作原料的缺点,创新地采用二步反应合成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丙二腈与原甲酸三乙酯反应得到乙氧基亚甲基丙二腈;其产物再与硫酸甲肼反应得到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该方法条件温和,收率高,从而为合成1-甲基-4-氰基-5-氨基吡唑找到工业化生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硝基甲烷和四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烷基羟基化和溴化两步合成2-溴-2-硝基-1,3-二丙二醇,考虑了烷基羟基化反应,溴化反应温度,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收率可达78.6%  相似文献   

17.
以哌啶为催化剂,以丁酮和硝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了2—甲基—2—乙基—1,3—二硝基丙烷。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摩尔比):丁酮:硝基甲烷为1:3,催化剂用量3mL/0.15mol丁酮,搅拌时间17h,产物收率64.7%。  相似文献   

18.
在对甲苯磺酸和硫酸铝复合催化剂存在下,以正庚醛(A)和1.2-丙二醇(B)为原料经脱水缩合合成了新型香料4-甲基-2-己基-1,3-二噁戊烷。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A): n(B)=1:1.1、催化剂用量为主原料总质量的0.35%、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90~98℃,产物收率达94.2%。产物经理化检测和红外光谱确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以薯蓣皂素(Diosgenin)为原料合成O,O-二乙基-O-异螺环-4-烯-3-肟硫代磷酸酯的工艺,IR、^1HNMR、MS、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所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以戊腈为原料,经加成、取代得到脒(2),再与乙二醛缩合、脱一分子水得到眯唑啉酮化合物(3),最后经氯代、氧化后得到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收章40.5%。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短,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是-条新的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1)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