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叙述了导弹推进剂的一种复合包覆层,对包覆层的选型依据、内外包覆层的组分、作用机理和粘结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某推进剂端面包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推进剂端面包覆层脱粘机理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经优化筛选确定了最佳的包覆工艺参数,使包覆层的脱粘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包覆层界面粘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偶联剂在包覆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分析手段,研究了偶联剂对填料在包覆层中的分散均匀性、力学性能以及包覆层与推进剂的粘接性能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还对偶联剂在包覆层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分子筛改性NEPE推进剂丁羟包覆层,该包覆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填料变化对包覆层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分子筛改性机理,并优化了包覆层中填料含量。结果表明,丁羟包覆层中分子筛和二氧化钛质量分数均为20%时,包覆层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3.96MPa,断裂延伸率为629.91%,且抗硝化甘油迁移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磷腈阻燃剂的结构特征,并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综述了磷腈阻燃剂的合成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亲核基团对环状磷腈上的氯原子进行取代反应的合成过程,并对其耐热性和残炭率进行评价;阐述了磷腈阻燃剂在固体推进剂包覆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其对三元乙丙橡胶包覆层、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以及聚氨酯包覆层的耐热性能、阻燃性能和耐烧蚀性能研究;提出了磷腈在绝热包覆层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将分子筛添加于包覆层中,可显著提高包覆层的综合性能。从分子筛的结构特点,包括其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泼的硅羟基等方面探讨了分子筛改性丁羟包覆层及其与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黏结性能提高的机理,发现分子筛改善包覆层的性能与其自身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包覆层的耐烧蚀性能,在包覆层配方中引入有效阻燃剂包覆红磷.采用氧-乙炔烧蚀装置分别考察了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微米Mg(OH)2、Al(OH)3,三聚氰胺和硼酸锌复配填充UPR包覆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复配时对UPR包覆层表现出较佳的耐烧蚀性能;当包覆红磷,纳米Mg(OH)2和UPR的质量比为30:20:100时,材料的线烧蚀率降至0.285mm/s,降低幅度为56%.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包覆红磷/纳米Mg(OH)2/UPR体系的耐烧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包括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在锂硫电池构件中的应用。回顾了三种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包覆层、硫载体、含硫聚合物、集流体和粘结剂以及隔膜改性剂和功能隔层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经过导电高分子包覆的硫颗粒或碳/硫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相比于聚苯胺或聚吡咯,商业化的聚噻吩水溶液在制备包覆层上具有工艺优越性。提出了锂硫电池中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方向,即基于物理和化学固硫机理设计导电高分子包覆层、开发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技术以及探索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特殊固硫机理,以期为高性能锂硫电池中导电高分子的选材和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国产SPD 6×1200型六面顶压机上,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铁触媒表面的氧化铁包覆层对金刚石成核的影响.研究发现,在5.7GPa和1600℃的条件下,铁触媒表面的氧化铁包覆层与石墨碳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了Fe3O4和FeO,同时包覆层内部的铁熔融渗出,并与石墨碳源接触,促使了金刚石的成核生长.与纯铁触媒相比,氧化铁包覆层对金刚石成核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包覆层厚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文中同时还借助穆斯堡尔谱、X-ray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手段,对上述实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钛材白冷结晶罐中防腐蚀的机理,提出了钛材料用作防腐蚀层的搅拌包覆层的结构设计,制造技术及成本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多种键合剂与CL-20界面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4种键合剂对CL-20晶体进行包覆,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显微红外光谱(MIR)研究了包覆性能及其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键合剂可以在CL-20表面形成一层粘附层以及键合剂与CL-20的NO2基团存在诱导效应,从而证明了键合剂对CL-20有良好的包覆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包覆双层共挤塑料模具,它包括模体、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口模板、芯棒和分流锥,模体上设有基层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汇流板上设有包覆层进料口、包覆层纵向流道Ⅰ、包覆层横向流道Ⅰ、包覆层横向流道Ⅰ Ⅰ和二个对称的包覆层纵向流道Ⅱ,包覆层纵向流道Ⅰ与包覆层横向流道Ⅰ连通,包覆层横向流道Ⅰ与二个对称的包覆层纵向流道Ⅱ连通,二个对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两种PAN原丝油剂的理化特性,对原丝性能、预氧纤维皮芯结构、碳纤维灰分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种油剂在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包覆型碳纤维原丝油剂在原丝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并较少的渗透到纤维内部,控制了预氧化阶段氧和能量向纤维内部的径向扩散速率,包覆层在预氧化与低温碳化阶段更容易脱落和排出,减少了纤维缺陷的产生,更好的保护了纤维的皮部结构且使碳纤维的灰分质量分数更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以粉煤灰空心微珠为基核、以镍铁氧体为包覆壳体的复合粉体,分析了复合粉体的物相、形貌、表面成分与电磁参数,探讨了复合粉体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自蔓延燃烧过程中,镍铁氧体通过非均匀成核方式在空心微珠表面成核、生长、延展,最终形成完整包覆层。自燃烧复合粉体包覆层含有少量Fe Ni3相,经900℃热处理后消失。由于包覆层物相、结构及基核间的微小区别,使得在2~18 GHz,自燃烧复合粉体的介电常数、磁导率与热处理复合粉体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研究破孔率的意义,给出了破孔率的定义以及研究破孔率的实验方法;讨论了包覆层厚度、包覆层中阻燃剂含量、包覆层内外层比例以及包覆层中增塑剂的种类与含量对包覆火药破孔率的影响规律,这对包覆大药的研究及装药结构的确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可用来制造飞行事故信息记录器阻燃包覆层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阻燃作用机理。文中着重介绍了氧化锑、氯化石蜡及溴化石蜡阻燃体系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耀鹏  杨毅 《化工进展》2005,24(2):178-181
利用在活化微米金属铝粉表面包覆纳米SiO2致密膜的方法,以对推进剂燃烧具有催化作用的纳米膜取代了铝粉表面本身的惰性氧化层。分析了纳米膜包覆的形成机理,并以此制备了纳米SiO2/A1复合粒子。通过检测分析,发现包覆前后颗粒粒度变化不明显,包覆膜的厚度在10nm左右,与铝粉本身的氧化层厚度相当;发现复合颗粒表面有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及Si-O-Si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包覆膜为SiO2。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磷酸铵(APP)耐水性不足、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等问题,采用甲醛-三聚氰胺(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双层包覆了APP(EM-APP),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方式表征了包覆效果;采用水平垂直燃烧、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等设备考察了包覆APP用于阻燃PP的效果,探讨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包覆操作不但有效提高了APP的耐水性,且将具有成炭功能的包覆层引入到APP表面;EM-APP相较APP,800℃时残炭量提高14.2%,在聚丙烯中加入同样质量份时,前者具有更高的阻燃效率,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包覆改善了APP与PP的相容性;燃烧过程中包覆层起到了协同成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磷酸铵(APP)耐水性不足、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等问题,采用甲醛-三聚氰胺(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双层包覆了APP(EM-APP),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方式表征了包覆效果;采用水平垂直燃烧、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等设备考察了包覆APP用于阻燃PP的效果,探讨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包覆操作不但有效提高了APP的耐水性,且将具有成炭功能的包覆层引入到APP表面;EM-APP相较APP,800℃时残炭量提高14.2%,在聚丙烯中加入同样质量份时,前者具有更高的阻燃效率,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包覆改善了APP与PP的相容性;燃烧过程中包覆层起到了协同成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铝是重要的金属燃料,纳米铝粉粒径小,表面能高,具有较高活性,在含能材料领域有很高应用价值。但其小尺寸效应使纳米铝表面很容易生成一层氧化铝薄膜,因此纳米铝表面包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近几年纳米铝粉的制备方法和表面包覆改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包覆材料、包覆工艺中包覆材料与纳米铝的比例、活性铝质量分数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包覆纳米铝颗粒在体系中的分散性能、铝的氧化机理以及活性纳米铝质量分数分析将是接下来较长时间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