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钽粉纯度和颗粒结构分析了对钽阳极漏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烧结温度和短时间烧结下,降低钽粉金属杂质含量对改善漏电流显得尤为重要.而掺杂剂对漏电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掺杂种类.随着氧、碳等气体杂质的增加会增加漏电流,碳含量的影响表现尤为明显,与具有相当纯度和表面积的球形颗粒粉末相比较,片状粉具有较低的漏电流.从而可以通过降低钽粉中主要杂质含量或改变钽粉粒子结构等方法有效降低钽阳极漏电流。  相似文献   

2.
高活性稻壳灰的制备及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煅烧制度对稻壳灰火山灰活性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有效制备高活性稻壳灰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可以稳定地实现半工业化生产 Si O2 含量大于 90 %且主要为非晶态的白色多孔状稻壳灰 ,其火山灰活性很高。在稻壳灰的粉磨过程中 ,必须加入助磨剂 ,否则细颗粒的二次团聚会使稻壳灰的活性降低。在水泥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稻壳灰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水泥胶砂强度 ,而且水胶比越大 ,强度提高率越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谷朊粉的功能特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谷朊粉为加工对象,研究超高压加工对谷朊粉的改性作用。在压力300 MPa的条件下对谷朊粉进行超高压处理,以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和热稳定性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的超高压时间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高压作用时间的延长,谷朊粉的溶解度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改性10 min时达到最大值3.0 mg/m L;乳化性和起泡性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乳化稳定性、起泡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变化相对复杂,对各种性质影响的具体规律略有差异。对紫外光谱图分析可知,由于超高压的作用,谷朊粉样品的吸收峰值降低且峰位发生蓝移;对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发现超高压处理促进了谷朊粉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换,进而证明了超高压处理会对谷朊粉的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氯乙烯和木粉、稻壳粉、果壳粉制备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木质填料种类、含量和粒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维卡软化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含量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表观黏度增加;维卡软化点显著提高:当粒径为60目,维卡软化点由15份时的90.1℃升高到75份时110.9℃,提高了23.85%;粒径减小,力学性能提高.添加量相同时,PVC/木粉体系的维卡软化点和表观黏度较高,稻壳粉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热处理稻壳对Cr(Ⅵ)的吸附特性,比较了不同水热时间处理稻壳对Cr(Ⅵ)的吸附,结果表明:水热处理4 h的稻壳去除Cr(Ⅵ)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吸附量几乎是未处理稻壳的4倍;对水热处理前后的稻壳做了热重和FTIR分析,表明水热处理使稻壳中活性羟基发生脱水缩聚;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pH值降低、初始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及吸附时间延长而增加,水热处理后稻壳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6.

酸预处理稻壳在0.7 MW双循环流化床中燃烧制备纳米SiO2的中试实验

陈佩,别如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

创新点说明:

提出一种将稻壳预处理和双循环流化床燃烧相结合连续制备纳米SiO2的新方法,以该方法在稻壳大规模生产纳米SiO2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解决了流化床中稻壳燃烧出现的结渣和团聚问题。

研究目的:

将酸预处理后的稻壳在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烧,达到大规模连续制备纳米SiO2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也解决了稻壳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粘结团聚问题。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酸对稻壳进行预处理,提前除去稻壳中阻碍稻壳燃烧的碱金属等,而后将酸预处理后的稻壳在特定设计的0.7 MW的双循环流化床(DCFB)中进行燃烧试验。

1) 通过流化床的运行温度情况、燃烧效率以及烟气排放等方面研究预处理后稻壳在流化床中的实际燃烧情况;

2) 采用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手段对稻壳在DCFB中不同工况燃烧后不同位置所得稻壳灰进行表征;

3) 对比了本实验所得稻壳灰与其它条件所得稻壳灰的理化性能。

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酸预处理除去了稻壳中大量的金属杂质尤其K,抑制了结晶二氧化硅的形成,因此稻壳在0.7 MW双循环流化床中燃烧状况良好,并未出现粘结团聚问题,并且燃烧效率高达99.5%;燃烧后所得的稻壳灰均为白色颗粒,呈无定形结构,SiO2纯度最高可达98.6wt.%以上,残炭含量最低至0.2wt.%以下,比表面积最高为178m2/g,平均孔径为5-6 nm;与其它条件下所得稻壳灰的性能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大规模循环流化床中所得稻壳灰的性能处于优良水平。

结论:

酸预处理提前除去稻壳中的碱金属杂质,不仅解决了稻壳在流化床中的燃烧问题,还大幅提高了稻壳灰的质量。相比于实验室电加热炉中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稻壳酸预处理结合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方法即可大规模连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同时也为工业过程提供热量,这是一种高能量富集的过程。

关键词:稻壳,循环流化床燃烧,预处理,纳米SiO2,稻壳灰

  相似文献   

7.
用三种偶联剂(KH550、KH560、HW101)分别对隔声材料的填料(钢渣)进行处理,制备两种隔声材料,即玻纤/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和钢渣粉/玻纤/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SEM、万能材料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对材料的结构形态、拉伸、顶破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隔声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的加入能有效提高材料的隔声性能,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钢渣粉经过偶联剂处理而制得的隔声材料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稻壳纤维改性磷酸镁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壳制备混凝土具有自重小、保温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开发稻壳在混凝土的利用为稻壳的处理提供新的途径.利用稻壳和磷酸镁水泥制备稻壳纤维磷酸镁水泥基复合材料,采用乳白胶、硅烷偶联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测试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密度和导热系数.此外,还对粉煤灰掺入对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及粉煤灰的掺入均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稻壳纤维磷酸镁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在膨化之后呈现特殊的芳香气味,将其应用于酵母馒头中可提升风味.采用微波膨化爆裂玉米,将其粉碎后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复配粉,探究爆玉米花粉对复配粉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等的影响,并测定最佳复配粉配方的馒头与对照组(小麦粉)馒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随着爆玉米花粉添加量的增加,面糊的热稳定性和抗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处理,静压强度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发射光谱,XTL-II观察和分析了优质人造金刚石的特征,从晶形、强度、杂质、热稳定性4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其在工程钻头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质人造金刚石具有晶形好、强度高、杂质少、热稳定性优质等特点,高品级金刚石钻头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硼酸二甘油酯棕榈酸酯作为PVC-稻壳粉木塑润滑加工助剂应用于木塑的加工研究,考察了稻壳粉在木塑复合材料中加入量分别为30%、40%、50%、60%时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加入比例增大时,产品的挤出速度、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硼酸二甘油酯棕榈酸酯的加入量完全替代原有润滑剂使用时,PVC-稻壳粉木塑的挤出速度平均提高了3.98%。冲击强度平均增加了2.36%,拉伸强度平均增加了0.82%,弯曲强度平均增加了0.55%。同时吸水率最大增加了0.2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混合试验及分级试验研究了玉米粉、脱脂米糠、玉米淀粉下脚、提取过肌醇的米糠及混合载体的特性.结果表明,脱脂米糠、提取过肌醇的米糠及米糠与稻壳的复合物的混合性能较好,振动分级和下落分级后的变异系数较小,是预混合饲料良好载体;而玉米粉等振动分级及下落分级均较严重,不宜作预混合饲料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以液压油为动力设备的稻壳成型机,采用双液压泵工作,双作用、双活塞杆、双向液压缸,满足了动力是阻力的函数,动力是速度的函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液压式稻壳成型机液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稻壳生物质解毒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林生物质解毒Cr(Ⅵ)是一种廉价的环境修复方法。以稻壳和重铬酸钾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辐射作用,研究生物质对Cr(Ⅵ)的解毒行为,探索微波/生物质解毒Cr(Ⅵ)的实验条件。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重铬酸钾与稻壳的质量比对Cr(Ⅵ)的解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壳对Cr(Ⅵ)的有明显解毒效果,在微波功率为800 W,作用时间为4 min,重铬酸钾同稻壳的质量比为1∶7的条件下,Cr(Ⅵ)的解毒效果可达98%以上。生物质稻壳有潜在修复受Cr(Ⅵ)污染环境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研究表明固体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废旧高分子材料、生活垃圾、活性污泥等)在超/近临界介质(水、氨、甲醇等)中可分解成燃料、化工原料等.但由于固体物料向高温高压反应器连续进料这一技术难点未被攻克,阻碍了超/近临界介质中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的工业化进程.本文研制了一套近中试规模的固体物料在高压下连续供给装置,通过将固体物料和水混成浆料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固体物料的高压连续供给,压力可达40MPa。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蒸煮法对竹粉的主要组分木质素与纤维素进行分离,并将其分别与ABS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含量不同的两种竹粉及竹粉中木质素、纤维素对竹粉/ABS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高的竹粉与ABS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竹粉的组分中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由纤维素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热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主食上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格局。武汉受区域位置的影响,其面点小吃在选料上呈现出米面结合的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武汉的饮食物产极其丰富,人们在长期的饮食生活中形成了软糯鲜香的口味审美特征。并由于武汉的饮食物产、武汉人的饮食追求以及各地的文化交融,形成了武汉面点小吃以酵面、米浆、肉糖制馅、蒸炸为主的工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超声辐射下用等体积的水萃取稻壳热解油,离心分离后得到水溶物和水不溶物.分别占总稻壳热解油质量分数的81%和19%;依次用石油醚、CS2、CCl4和苯萃取水溶物,分别得到萃取物F1~F4,其中F4约占水溶物质量分数的24%,从F4中共检测出18种有机化舍物,主要成分为苯酚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粉对直接挤出制备米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米粉凝胶品质的影响,采用气流超微粉碎系统超微粉碎籼米,把超微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2种颗粒度(80目和120目)的籼米粉中,研究混合粉破损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变化对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比例超微粉的混合粉制作的米粉进行煮沸损失、质构和白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粉可提高破损淀粉含量,减小平均粒径,降低糊化温度,减少煮沸损失,增加米粉咀嚼性和改变米粉白度;添加同等比例的超微粉80目米粉煮沸损失、白度值均高于120目粉,咀嚼性低于120目粉;添加少量(25%)超微粉能改善米粉表面光滑度,添加量大于50%时米粉出现部分膨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废稻壳制白炭黑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废稻壳、氢氧化钠、硫酸和盐酸为原料合成白炭黑.考查了合成方法、反应温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