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发黑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亟需一种新型的发黑工艺方法来替代。通过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一种新型的磷化发黑的工艺方法,并通过数据验证了各种因素对发黑膜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铁件的磷化发黑液在温度控制在10~35℃时,处理6~10min可以得到效果较好的磷化发黑转化膜层。  相似文献   

2.
为发挥常温磷化和常温发黑的优越性,文中设计了一种实验工艺将两者充分结合.实验通过在磷化剂中添加硫酸铜,磷化结束后磷化膜的表面覆着一层铜,通过氧化发黑剂亚硒酸与铜反应,生成硒化铜,这样材质表面就生成一层黑色的磷化发黑膜.实验配方的基础磷化物为锌、磷酸、硫酸铜.实验通过调配硫酸铜的含量、反应时间等,找出最优的磷化发黑工艺,并得到均匀、致密的磷化发黑膜,可用于各种需防腐蚀、耐磨的工件表层中.  相似文献   

3.
复合磷化膜的耐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经复合磷化液磷化处理后、钢铁表面磷化膜的摩擦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探讨了摩擦零件表面状态及摩擦时润滑状况对复合磷化膜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复合磷亿膜能够提高耐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钢铁常温发黑液配方和主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将钢铁发黑剂和磷化处理液有机地结合起来,配成常温磷化发黑液,对比了两种不同发黑液处理后的发黑膜的性能,并对发黑膜各方面性能进行了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包括两方面的科研成果:1.钢铁磷化过程的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本项目着重测试解析低温磷化过程的时间——电位曲线、磷化液的配方、工艺参数对磷化过程的时间——电位曲线的影响规律,不同的时间——电位曲线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低温磷化过程的时间电位曲线,扫描电镜分析股形貌,晶体尺寸,结合磷化膜性能,磷化膜加涂复合层的耐蚀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典型的低温磷化成膜过程可以分为: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非晶形沉积(或钝化)→金属阳极溶解→结晶化和晶体生长→晶体生长和溶解平衡等五个阶段。因溶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磷化膜的形成原理,介绍了油管接箍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工艺处理过程和检验方法。该工艺处理技术使油管接箍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由于具有微孔结构的磷化膜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润滑性、耐蚀性、不黏附熔融金属(锡、铝、锌)性及较高的电绝缘性,从而使油管达到耐腐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磷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这一特点,在常温下,对钢铁的综合磷化处理配方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种新的、环保型的综合钢铁前处理配方,其处理成膜的耐蚀性强,能满足作为漆涂底层用膜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钢铁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在生产中会经常碰到,以前大多使用高温氧化处理工艺,生产周期长,能耗大(需在140℃以上处理30~90分钟),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工人劳动条件差等缺陷,限制了发黑处理的应用。 NB-1常温发黑剂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它具有不需加热,可大量节约能源,发黑处理时间只需2~5分钟,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不需特殊设备,无亚硝  相似文献   

9.
钢铁磷化处理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机器零部件、工模具等的涂装底层的防腐蚀、耐磨损、绝缘、减少磨损等的保护层。概述了钢铁磷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分类,同时介绍了钢铁磷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并讨论了钢铁常温磷化和黑膜磷化技术原理。重点说明了钢铁常温磷化促进剂的种类、作用及钢铁黑色磷化处理技术方法,钢铁黑色磷化处理方法有硒-铜系黑色磷化、氧-铜系黑色磷化、硫-铜系黑色磷化和着色-磷化二步法黑色磷化。总结了钢铁磷化膜的性能特点、适合的具体应用条件及未来磷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磷化电梯钢丝绳制绳钢丝经锰系或锌锰系磷化液处理得到耐磨磷化层,使用磷化钢丝捻制电梯钢丝绳,磷化膜与润滑脂的复合作用,可同时达到耐磨、减摩和提高耐蚀能力的综合效果,延缓钢丝表面微动磨损损伤和锈蚀的发生,从而大幅度延长使用寿命.阐述了钢绳失效过程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技术原理,介绍了磷化电梯钢丝绳的生产制造技术,并对磷化电梯钢丝绳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性常温磷化一般常温磷化液成膜速度较慢,所以处理时间比高中温磷化长。在常温磷化液中加入改性剂后,成膜速度明显加快,膜层的耐蚀性、附着力、抗冲击性明显提高,解决了一般磷化工艺工件磷化干燥后表面产生锈、泛白或挂灰伪通病,其典型工艺规范为:磷酸二氢锰铁盐4...  相似文献   

12.
对常温锌系磷化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促进剂及其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磷化液在常温下20min即可在钢铁表面上生成一层均匀、致密、耐腐蚀性良好的磷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技术观察了磷化膜的微观形貌,通过测定膜厚验证了磷化液的成膜速度和工艺的效果。用硫酸铜点滴试验检测了磷化膜的致密性和耐腐蚀性,确定了常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和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13.
钢铁常温发黑工艺是近年来国家推广的、用以替代传统碱煮工艺的一项钢铁表面处理技术,但至今为止,钢铁常温发黑工艺均采用一步浸渍法,常造成溶液不稳定,黑化膜质量不理想等弊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反复试验,研制成CW—92钢铁常温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所采用常温发黑新工艺之后,钢铁零件的常温发黑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使钢铁零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层,该膜层呈微孔结构,对干燥气体的抗蚀力较强,但在水及潮湿气体中抵抗力较差,同时残余的酸性溶液还可能使零件发生电化学腐蚀。为了提高发黑膜的抗蚀能力,同碱性发黑一样,发黑件需要进行脱水封闭,同时还可增加其美观度。为此,我们采用了南京产的TS型脱水防锈油来对发黑件脱水封闭,提高了发黑膜的抗湿性和抗蚀力,改掉了碱性发黑的机油加温等脱水封闭操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1.脱水防锈的简单原理 TS脱水防锈油的特点,是能够置换粘附在金属零件上的水份,因而使零件免于被腐蚀。经发黑处理的零件,流动水冲洗干净后,直接浸入脱水封闭油中,零件的发黑膜层中便吸附有防锈油。这时脱水防锈油利用其脱水组分,使油不断替代零件表面的水  相似文献   

15.
钢铁常温发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发黑技术广泛应用于枪炮、工具、量具、模具、紧固件、仪表及机械零部件和成品的保护与装饰,特别适用于不允许电镀或油漆加工的精密机械和制件的处理,以改善其表面物化性能,具有很大经济价值。传统的碱性发黑工艺采用亚硝酸钠烧碱的加热氧化体系,能耗大,生产周期长,工人劳动条件差,因此限制了发黑工艺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各国对发黑工艺的改进都作了不少工作,美日更为突出,除继续研究碱性加热氧化发黑工艺外,常温发黑已趋工业化应用,我们在综合文献发黑体系和剖析国外常温发黑剂组分基础上研制了H-845常温发黑剂,并探索了相应的常温发黑工艺,室温发黑2~5min即可,操作简便,膜层良好,使用安全,可节省大量能源,使钢铁发黑在表面处理中具更强的竞争力,本文就H-845常温发黑剂和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比较,常温发黑工艺和应用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低成本简便的磷化工艺,它的优点是: (1)成本低廉,配液成本约0.17元/L。 (2)磷化设备简单,投资少。 (3)磷化膜抗腐蚀性能好,膜层结合力好,膜层质量明显优于常温磷化、常温发黑和碱性高温发黑,可用于涂油、涂漆防锈,也可用于冷加工润  相似文献   

17.
前言钢铁表面的发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保护性涂饰。通常采用的传统工艺是在高温下,进行碱性氧化发黑。近年来我校研制的常温发黑剂是在常温下,利用化学转化原理进行发黑,其工艺较之于传统碱性发黑具有省时、省电、简便及改善生产条件等许多独特优点,因而在现代的表面处理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常温发黑是通过发黑剂中某些离子在钢铁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沉积出一保护性的黑色膜层,其主要反应如下: 2/3Fe+Cu~(2+)→Cu+2/3Fe~(3+) 4H~++Cu+H_2SeO_3→CuSe↓(黑) +3H_2O 发黑剂其主要成份cu~(2+)及SeO_(3)~(2-),在发黑过程中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不断进行,槽  相似文献   

18.
五、热处理辅助工序——表面处理 59.发蓝和磷化处理有何异同?应用如何? 答:发蓝和磷化都属于表面处理的一种。工件经发蓝处理后,表面生成一层带磁性的呈黑色或蓝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薄膜。而磷化处理后,磷化膜是一层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这层膜呈灰色或暗灰色的结晶状态。磷化膜与发蓝膜相比,磷化膜虽没有发蓝膜那样美观、光亮,但其物理、化学性质均比发蓝膜好。发蓝膜厚度一般为0.5~1.5微米,而磷化膜的厚度远远超过发蓝膜的厚度,一般为5~15微米,磷化膜的抗蚀能力为发蓝膜  相似文献   

19.
钢铁材料表面锰磷化膜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钢铁材料表面锰磷化膜的摩擦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指出了磷化膜提高耐磨性的原因有:降低磷化件表面粗糙度,增加摩擦副润滑效果;防止承载状态下的摩擦副表面粘着等。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摩擦副材料,综合控制锰磷化处理工艺,磷化件的表面状态及润滑条件,可有效地提高摩擦副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清洁铁系磷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磷化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磷化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清洁铁系磷化过程的机理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清洁铁系磷化的过程包括置换、成膜、老化3个阶段。置换是均匀成膜的基础,成膜决定膜厚,老化决定膜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