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对隧道塌方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建立博弈-灰靶多指标评价模型.通过优选风险评价因素,运用博弈理论对序关系分析法(G1法)、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确定的权重组合进行优化,结合灰靶多属性决策理论将隧道塌方风险等级进行定量划分.为进一步确定评价对象的塌方危险程度,引入"靶数"的概念,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直观性.以桃子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双基点灰靶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双基点灰靶模型评价计量泵的综合性能综合时考量了评价对象与正负靶心的关系,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采用模糊一致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降低了权重求解的难度,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提高了效率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铁路绿色施工在国内尚处于探索与推广阶段,鉴于铁路绿色施工项目在评标指标选取、权重确定、指标等级标准划分以及评标模型的选用等方面还不成熟。本文结合铁路绿色施工的特点,借鉴传统评标指标,通过现场案例调研、Delphi法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补充绿色施工的技术要素体系,完善传统铁路施工项目评标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然后,以改进主成分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多层次绿色施工评标指标体系进行降维,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投标文件中的有用信息,又能简化定量化评标过程的复杂性,大大提高评标的效率,从而快速地实现对中标候选人的比选排序。最后,通过将该评标模型应用于兰州西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绿色施工项目,验证其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理论,提出了利用多项参数综合评价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方案。方案依据中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标准》选取了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等7项参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相似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等级赋值区间的特点,将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灰类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得出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评价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徐涵  刘彦辰  吴会军 《建筑科学》2021,37(4):149-155,179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运行后评估对绿色建筑的实际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IEQ)进行评价成为重要工作.IEQ评价模型通过对IEQ分项(热环境、空气品质、光和声环境)评价进行加权可获得IEQ评价指标,但是各分项权重的确定尚需完善.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寒冷地区各2个绿色办公建筑,开展IEQ评价指标研究:首先根据问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了各IEQ分项的权重,并根据用户对环境的感知敏感度确定了4个分项主客观评价的权重,得到了IEQ评价模型;接着对IEQ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比较了本文与其他研究的权重,并分析了不同权重对建筑IEQ评价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确定权重时,若这些建筑采用单独的权重与采用合并的权重得到的IEQ评价等级一样,则可将这些建筑合并为一个线性方程来确定权重;不同IEQ评价模型的权重存在差异,但不显著;随着建筑IEQ分项的评价差距增大,权重对建筑1EQ评价的影响增大(可造成1个等级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办公建筑的IEQ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工管理贯穿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高铁客站施工阶段绿色性能等级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首先建立适应西北地区的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首次引入BIM技术指标;然后采用组合方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融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西北某高铁客站施工管理绿色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度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制定高铁客站绿色星级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参考我国相关行业规范标准及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证据组合的绿色施工灰色评价模型。利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采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模型,确定评价对象的灰色评估系数及所属灰类,并采用基于多准则排序融合的证据组合方法综合多位专家的灰色评价结果,得到最终评价结果,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作出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云模型、投影寻踪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组合赋权的岩体质量二维评价模型。该模型依据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指标隶属于不同质量等级的云模型参数;基于层次分析与投影寻踪法求解各指标的组合权重;代入岩体实测资料,得到待评岩体隶属于各质量等级的综合确定度;以模糊熵E作为辅助参评量,结合等级评价共同构建岩体质量的二维评价模式。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某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评价中,将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运用于岩体质量评价有效可行,且评价结果直观,为岩体质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岩体围岩稳定性评价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影响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组合赋权规则,得到相对客观准确的结果。依据岩体围岩稳定性影响指标和分级标准,甄选了6个定性指标和8个定量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耦合评价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评价指标组合赋权值、置信度判别准则,对研究评价12处围岩断面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获得了每个围岩断面稳定性等级,并与现场评价和模糊理论评价结果对比,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岩体围岩稳定性的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模型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了评测对象信息的完整性和评测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可靠性,为工程岩体围岩稳定性的评价分级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具有工程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7,(3)
介绍了双基点灰靶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双基点灰靶模型的评价脉冲袋式除尘器的综合性能,并采用模糊一致矩阵确定性能指标的权重,能有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速铁路86.5%的长度采用桥梁架空铺设的方式。与传统路基铁路比较,这种形式具有积极的的生态效应。首先基于宏观景观格局尺度,结合局部片段,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出桥梁形式对自然廊道和斑块的生态影响较小。并进一步从中、微观尺度上,依据生态设计原则提出桥梁与生态相关的要素及其设计要求,并结合京沪铁路的典型桥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后期运行中进一步减少生态影响的控制和优化策略,保证京沪高速铁路桥梁的生态效应能得以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绿色通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好正 《山西建筑》2010,36(16):345-348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对其进行绿化设计的依据及目标,并将绿化设计与路基、桥梁、隧道和站区等工点防护工程有机结合,给出了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建议,以期达到加强工程绿色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破坏,保障旅客视觉舒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信息化技术在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跨新沂河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BIM技术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技术研究。基于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特点,完善了桥梁结构及施工临时设施的参数化族库,建立了施工场地和桥梁结构模型; 开展了钢筋的碰撞检查和施工过程的碰撞分析,优化桥梁的设计方案; 基于BIM模型,模拟了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形成了3D施工文档用于可视化交底,并将BIM与施工监测结合,实现桥梁施工监测布置方案的可视化; 针对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的4D(3D+时间)施工进度模拟与施工进度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参数化建模策略提高了高铁连续梁桥的建模效率; 基于BIM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模拟不仅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完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理解难度; 4D进度管理可实现材料、设备、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的动态及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研究成果为高铁桥梁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藏高原沙漠化风沙灾害,通过调查研究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及青藏铁路植草固沙措施,认为植草固沙既能治理风沙灾害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为提高人工种植成活率,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合理的植生基质配比;同时对青藏高原植被及植草固沙措施效果研究后认为,人工种植植物生长高度及生长量均优于自然生长条件,植草固沙措施是最理想的固沙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巨大,根据铁建设[2005]160 号文的要求,针对建设工程规模和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布设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进行施工,因此混凝土搅拌站位置的优选也变得十分重要。在综合考虑铁路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成本、作为临时工程的拆除及生态恢复成本、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优化选址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其求解。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此模型和其算法进行求解,确定了最优方案,验证了此模型在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优化选址方面的可行性及其算法有效性。为铁路混凝土搅拌站位置优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理念的共识。当前,中国大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不可持续的桎梏。结合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基于 DPSIR 理论框架,梳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关注的重点指标,进一步探索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建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大城市实现和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程现场环境复杂,获取包含丰富信息的图像难度大且标注成本高,造成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深度学习施工机械图像数据集构建困难。为满足快速、高质量构建建筑工程领域施工机械深度学习图像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建模引擎的施工机械图像生成与自动标注方法,并以挖掘机为例构建了名为SCED(Synthesize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Dataset)的挖掘机数据集。首先,采用三维建模引擎UE4对目标挖掘机设备进行模型构建,然后借助UnrealCV工具对原始模型进行多角度、多区域的图像采集,使用自编写模块实现自动语义分割与掩码图像生成,并完成图像的自动标注,最终生成包含10 000张图像的数据集。与现有公开机械数据集进行了目标尺寸、数量与构建工作量的对比,并比较了构建效率与成本,最后进行了图像数据集质量与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构建方法综合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构建的SCED图像数据集丰富性和泛化能力更好,针对小目标物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建筑施工领域深度学习图像数据集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标准BP 神经网络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模型收敛速度慢、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融合改进天牛须和正余弦双重优化算法(BAS-SCA)优化BP 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模型。以某市高校建筑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显著性理论初步选择工程造价影响因子,利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筛选出关键因素;基于此,通过构建基于BAS-SCA-BP 的神经网络估算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AS-SCA-BP 的估算模型较标准BP 神经网络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有了大幅提高,与其他智能算法改进的BP 神经网络估算模型的性能相比较,该模型在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实施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铁路项目中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利润分配不均匀的问 题,选取总分包双方的利润为研究对象,在达到帕累托集体最优的基础上,运用 Shapley 值法对总分包方和分包方的利润进 行分配,建立了以设计单位牵头的铁路 EPC 项目总分包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型,并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双方投入资源与铁路 项目风险分配的修正。模型确定了总分包集体最优效益下的各自利润和创新优化收益分配比例,为铁路 EPC 项目中分包合 同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我国地铁盾构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基于航空领域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 HFACS),以2003~2019 年发生的 53 起典型地铁盾构安全事故案例为样本,提出改进的适用于地铁盾构安全事故的 HFACS 模型。此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地铁盾构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各层级和整体性分析,挖掘出子层级 19 个人为因素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地铁盾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大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组织氛围不良、监管不到位、事故处理不及时、盾构工人状态、组织过程管理漏洞、技能失误、物理环境差、资源管理漏洞、设计工作不合理及未纠正问题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及各层级人因表现形式,从人因分析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地铁盾构安全事故预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