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铁建设中地铁车站的施工较为复杂,对工程测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结合广州地铁九号线工程实例,总结了典型地铁明挖车站结构施工中工程测量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测量方案设计,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 《山西建筑》2007,33(7):126-128
结合上海某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数据,对该围护形式在地铁深基坑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种估算内插型钢弯矩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指出该工法在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BIM模型在地铁车站机电安装施工阶段的应用框架。以成都地铁5号线杜家碾车站机电安装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车站土建BIM模型进行了修正,进而辅助地铁站机电安装工程的BIM建模和施工,最后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和BIM模型在车站机电安装施工阶段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地铁车站防水施工的相关概念,总结我国地铁车站防水施工的要点,同时针对性分析了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措施,并提出了地下车站工程防水新工艺,为以后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兵  徐明新  陆景慧 《山西建筑》2007,33(5):263-264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的特点,提出了风险分析在车站施工中的重要性,从常见的几种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入手,论述了地铁车站施工中蕴含的风险源即为基坑工程风险源和结构工程风险源,并分别给出了这二者的具体风险源和一些具体的施工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阮国勇 《山西建筑》2008,34(18):298-299
结合成都地铁一号线文武路车站工程实例,对军用梁在地铁施工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详述分析,以积累地铁车站施工经验,促进军用梁技术的应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新管 《山西建筑》2012,38(5):109-111
简要分析了某地铁车站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重点和难点,详细介绍了HPE液压垂直插入工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并给出新的技术对策,解决了钢管柱安装工艺落后的问题,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城市地铁盖挖逆作车站工程实例,介绍了侧墙支架大模板体系在盖挖逆作地铁车站工程中的应用,并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在顶板和中板限高条件下侧墙支架体系的受力特点,通过力学计算,验证了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施工中侧墙支架大模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类似工程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液压劈裂技术在工程建设及采石矿产行业、拆除工程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但在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少。为此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地铁车站施工中采用液压劈裂技术开挖岩石进行了应用研究,从液压劈裂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要点、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对液压劈裂技术在地铁车站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通过该技术在中风化板岩地层的应用,高效解决了城市繁华地带深基坑高强度岩石开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地铁车站机电安装工程综合管线施工管理与技术做了指引性阐述,对综合管线施工安装布置原则作了介绍,在地铁车站施工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梅展军 《山西建筑》2010,36(29):7-8,48
以某市地铁1号线的南一环站为例,介绍了高架桥与地铁车站结合的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弊端,并提出了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几点建议,以期为类似车站设计项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CFD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ventilation for subway side-platfor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obtain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subway station and the optimized ventilation mode of subway side-platform st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ventilation for subway side-platform station as main line, builds three dimensional models of origina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existed and rebuilt station. And using the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as its physics model, the thesis make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to subway side-platform station with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collected for simulation computation through field measur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velocity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t the station under some reasonable presump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t last, an optimization ventilation mode of subway side-platform station wa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3.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结构沉降控制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至东大桥站区间隧道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垂直密贴下穿既有2号线朝阳门站。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密贴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规律,据此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进行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下穿段两沉降缝间的既有地铁车站结构为沉降控制的重点区域;区间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初支背后回填注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千斤顶顶升则是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控制的关键措施;隧道开挖初期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沉降显著,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千斤顶顶升力并加强注浆质量,确保了下穿施工期间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下结构等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一期工程在东三环区域的几个地铁车站为例,结合车站的建筑形式、管线处理、桥桩保护以及商业开发,简要分析在复杂桥桩区的地铁车站设计思路,以期对此后在这种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高亮 《山西建筑》2010,36(28):143-144
结合北京地铁9号线丰台科技园车站侧墙混凝土施工情况,对地铁车站侧墙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6.
刘雁翎 《山西建筑》2009,35(10):135-136
针对地铁车站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因车站断面大、内衬结构的分段施工,造成预留搭接缝和手工焊缝多、工程的防水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广州地铁5号线浅埋暗挖车站主要防水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类似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昊 《华中建筑》2009,27(9):59-61
当前武汉城市地铁建设逐步展开,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区域开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引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该文首先对地铁站综合开发的一些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以中南路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通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区域现状,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以及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合理地采用明暗结合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明挖方案的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以及暗挖对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的干扰小,在埋深较大的岩石地区造价低的优点。以青岛地铁车站设计为例,探讨岩石地区明暗结合的车站设计特点,结合周围环境保护要求确定了明挖基坑的钢管桩+锚杆和喷锚不对称的支护形式,暗挖段以围岩条件为依据,分别采用了全长粘结型砂浆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的支护形式,并通过数值模拟证实该方案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岩石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地铁一号线医学院站为例,详细介绍了与地铁车站结合的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些措施,包括结合平面功能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可识别性,合理设置封闭楼梯间,地下商业区和地铁站厅之间应以通道形式相连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下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站内空间不仅仅是人们换乘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地铁站拥有巨大的客流量和多样的使用者,其站内所呈现出的各种信息会在其空间使用者中不自觉地被感知和传播,因而地铁站内空间更是一个信息传播高效的文化驿站,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大众美育力的场所.里斯本地铁站建设重视乘客在换乘与等候过程中的感受和城市文化与艺术气质的展现,通过各种空间艺术手法,丰富地铁站内空间的装饰,展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在等候的片刻中美育大众,形成具有美的哲学的新时期里斯本地铁站,成为当代欧洲城市中颇有特色的地铁站空间艺术.文中以里斯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铁站为例,解析其站内空间艺术的处理手法,以启示我国繁荣的地铁站建设,呼吁地铁站建设中要重视站内空间的艺术性创造和大众的美育,使掩于地下的平凡的地铁站内空间熠熠生彩,超越通常人们对地下空间的负面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