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测了丰水期和枯水期供水管网中余氯和加氯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和加氯消毒副产物的总体和分段变化趋势相似,经过管网输送后三氯甲烷相对出厂水有所增加;管材、使用时间、输送距离会不同程度影响管网中三氯乙醛的浓度;枯水期加氯消毒副产物在出厂水的基础上也会增加。所建立的关系模型显示,监测点加氯消毒副产物与出厂水加氯消毒副产物、管材和输送距离、监测点余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流域,部分区域水源依然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季节性暴发的水质问题。梳理了太湖流域高藻水源水质特征以及净水工艺面临的挑战,从消毒副产物控制角度介绍了水厂多点加氯技术原理,从取水口预加氯、混凝池前加氯、砂滤池前加氯、炭滤池后加氯、出厂水补加氯各环节阐释了多点加氯技术在水厂各工艺环节的净水技术内涵。通过近10年长尺度的连续监测评估,验证了多点加氯技术对含碳和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协同控制效果,为采用太湖等湖库型水源的水厂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考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来水厂的生产性试验,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砂滤池和炭砂滤池的强化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厂预加氯的条件下,砂滤池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仅为2.5%和3.5%,去除效果较差,较难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而炭砂滤池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5%和90%,处理效果较好,作为自来水厂的强化处理工艺是可行的。但是,炭砂滤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余氯消耗较大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水厂净水过程中出水的亚硝酸盐氮的增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的增高与滤前加氯关系密切,在沉淀池和滤池中更为明显,滤前投氯量在1.0 mg/L可使出厂水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达到当地夏季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以液氯作为单一消毒剂时,在原水氨氮浓度突升条件下,运用出厂水补充加氯保证出厂余氯及降低总氯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出厂水补充加氯时,不仅可以保证出厂水余氯合格、稳定,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氯的投加量,降低氯耗,进而降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两座不同水源的典型水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M)和总有机物(以DOC表征)在水厂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厂常规工艺对AOC、BDOC与DOC的去除能力均不高,且受水温影响明显,两水厂出水均为生物不稳定性饮用水;DOC主要在沉淀单元被去除,BDOC在沉淀、砂滤单元都有去除,AOC则主要在砂滤单元被去除;加氯可造成DOC(或BDOC)向AOC的转化,使出厂水AOC浓度增加,要确保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同步削减水中BOM与总有机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在制水过程中消毒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通过对九溪水厂加氯消毒方式的改造,采用多点加氯的模式,较好的解决了水厂滤池亚硝化细菌的滋生、出厂水亚硝酸盐超标、出水余氯不稳定的现象,同时降低制水氯耗,减少加氯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8.
邵迎 《西南给排水》2002,24(2):23-24
介绍了水厂在试运行期间针对滤前水余氯过低,出厂水余氯不稳定而对加氨、加氯工艺所做的改进-滤前水采用氯氨消毒及加药工艺的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9.
浅析紫外线消毒对自来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在清水池、供水管网中繁殖,死亡会在水中散发土臭素、产生藻毒素,藻类与氯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影响供水安全。G水厂在炭砂滤池和清水池间采用紫外处理工艺。通过分析比较炭池、紫外出水中藻类的数量,紫外线消毒对藻类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经检测分析,炭池出水藻类总数与紫外出水藻类总数相比,去除率平均可达到58.85%。且紫外对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等不同藻种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紫外线消毒可以对炭砂滤池出水中的部分藻类进行灭活,进一步保证出厂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预加氯和预臭氧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和副产物生成差别,以实现引江原水预氧化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中试结果表明,两种预氧化方式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各单元出水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主要消毒副产物指标均低于国标限值,但预加氯产生的氯消毒副产物明显高于预臭氧。预臭氧产生的甲醛未检出,溴酸盐生成量在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当地植被严重破坏,暴雨季节引发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对当地河流的水质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流经平武、北川的涪江水震后的浑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严重高于震前,以涪江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液氯消毒,消毒副产物在暴雨季节有大幅度的增加。尽管出厂水的消毒副产物能够满足国标要求,但管网末梢水的消毒副产物超标的风险比较大,为保证水质,提出了针对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海宁市第三水厂的加氯系统进行了改进,在清水池进口处增设余氯监测点,并将控制加氯量的比例控制器和PID控制器替换为自适应控制器。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器可根据流量、余氯值、滞后时间等参数的变化来自动控制清水池前加氯量和出厂水补氯量,确保清水池出口余氯值和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并减少了氯耗和加氯次数,延长了加氯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生物活性炭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性能,分析了经两种工艺处理后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风险。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TOC和UV254均有去除效果,但臭氧/活性炭工艺远优于生物活性炭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率可达25%以上,而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去除率在40%以上,且以活性炭滤池去除为主。经加氯消毒后,臭氧/活性炭工艺出水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醛的生成量比生物活性炭工艺都有所降低。因此,臭氧/活性炭工艺相比于生物活性炭工艺更能有效降低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芜湖某水厂以往采用人工方式投加液氯,根据出厂水余氯值反馈预估需要的后加氯量,因此具有很大的延时性和不确定性,出厂水余氯值波动较大,对供水安全影响很大。通过分析当前的加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影响出厂水余氯值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添加中间加氯点和补加氯点,建立了四环加氯控制模型,通过PLC不仅实现了液氯的自动投加,而且实现了将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内,保障了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不同滤料滤池对浊度、有机物、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其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炭砂滤池、炭滤池以及砂滤池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炭砂滤池对浊度控制效果最佳;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TOC、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相当,明显优于砂滤池;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砂滤池,在水温较高的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滤池进出水主要以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组成;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当,去除率分别为20.18%和21.50%;砂滤池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6.15%.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了2座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的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并分析了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改造前后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厂水余氯可稳定保持在原有水平,微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各种消毒副产物均可稳定达标,吨水运行成本仅增加0. 001元左右。改造既消除了液氯这一危险源,又确保了出厂水和管网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7.
以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为研究对象,将天津某净水厂强化集成工艺近三年的实际生产运行数据,特别是高温高藻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氧化—上向流脉冲澄清—主加氯消毒的强化集成工艺可以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对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浊度、COD_(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90%和64%以上,出厂水浊度和COD_(Mn)最低分别达到0.13 NTU和0.29 mg/L,藻类均未检出,三卤甲烷、卤乙酸、甲醛、溴酸盐等消毒副产物指标也远低于国标限值,能够保证出厂水的水质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O_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的处理效果,两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O_3-BAC工艺对COD_(Mn)的去除率为49.79%~81.63%,运行前半年去除率为80%;随后去除率有所下降,运行一年后稳定在49.79%~72.45%,出厂水COD_(Mn)下降至0.77~1.25 mg/L。原水氨氮在0.1~0.35 mg/L时,氨氮去除率通常在75%~95%;原水氨氮在0.05~0.1 mg/L时,去除率相对降低,为20%~60%,出厂水氨氮基本保持在0.02~0.05 mg/L。采用O_3-BAC工艺后,出厂水三氯甲烷由常规工艺的0.006~0.0307 mg/L降至0.002~0.009 mg/L,远低于0.06 mg/L的限值要求;出厂水臭和味为0级、色度小于5度。目前,活性炭处于稳定的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9.
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类物质(THMs)是一种致癌物质,在加氯前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是控制THMs生成的有效方法.在常规的混凝/气浮工艺前增加过氧化氢预氧化,不但降低了混凝剂的投量(最佳投量由170 mg/L降至140 mg/L),而且提高了处理效果,大大降低了后续加氯消毒工艺生成的THMs量,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在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炭砂滤池与砂滤池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两种滤池对浊度、CODMn、NH3-H、UV254、TOC、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炭砂滤池出水平均浊度达到0.17NTU,而砂滤池出水平均浊度为0.22NTU;在前2个月炭砂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平均可达60%,随后去除效果有所下降,并稳定在50%左右,砂滤池的去除率稳定维持在20%左右;运行初期炭砂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砂滤池差别不大,当待滤水的氨氮浓度高达1.57mg/L时,炭砂滤池出水氨氮浓度降至0.36mg/L,而砂滤池出水只能降至0.97mg/L;运行期间炭砂滤池对UV254的去除率先高后低,而砂滤池对UV254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10%以下;当待滤水TOC均值为2.18mg/L,炭砂滤池对TOC平均去除率达到42.28%,而砂滤池对TOC平均去除率仅为16.81%;炭砂滤池过滤后出水中三卤甲烷平均去除率达到34.25%,而砂滤池的平均去除率仅有1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