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其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对压力测量、变容室气体温度测量、变容室体积变化率测量、恒压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测控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气体微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均优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2.
胡刚 《计量技术》2005,(9):34-36
本文针对液压式测力机单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位移、压力双闭环数字伺服控制系统方案.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框图及其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5MN液压式基准测力机上试验的结果.通过研究和试验表明:双闭环数字伺服控制系统,可以替代手动方式或模拟伺服放大器,用于液压式测力机的电液伺服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体微流量标准装置的测控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采用电容薄膜规、光栅尺、铂电阻温度计等高精度传感器测出了变容室内气体的压力、体积变化县、温度等参量;并以计算机为控制器,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在流量测量的动态过程中将变客室内气体的压力被动控制在±0.01%之内;工作软件实现了对气体激流量标准装置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光电开关位置编码测控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中,往往要对一平面内的运动位置,包括直线位移和角位移进行测量和控制。本文对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做了比较全面的简介。并结合实例从软硬件方面详细讨论了利用光电开关实现的位置编码在闭环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该方法的实现,对平面内位置的测控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打印成型件的精度和质量,对FDM型3D打印机进料系统及其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改进.系统采用功率管IRF530N、加热管和PWM组成加热模块,采用铂热电阻Pt100、差动放大电路和PID算法组成温度测控模块.既简化了标度变化的计算量,又降低了电阻值温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针对基于步进电机结构的送料控制模块,给出了减少步进电机失步的措施.系统实现了180~250℃,±1℃精度的恒温控制,为FDM型3D打印机系统的恒温和高精度进料提供了保障,并且在简单调整后,还可对湿度、压力、位移和角度等物理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小流量阀及控制技术.结合位置保持换向阀,改造了传统的恒定载荷轴承强化寿命试验机,确立了相应的状态检测参数,开发了自动加载轴承强化寿命试验机测控系统,提出了适合于轴承强化寿命试验的间隙控制与连续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及变参数快速PID调节方法;研发了试验系统的状态参数检测与控制的PLC软件和基于PPI协议的虚拟仪器监控软件;试验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具快速相应控制的特性,且控制精度优于2%.  相似文献   

7.
谭晓晶  吴斌 《振动与冲击》2012,31(14):16-21
对于大刚度结构试验,采用传统的位移控制加载试验难以进行,为此提出了外环位移控制、内环力控制的混合控制加载方法。在结构上设置外接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反应,并设计位移控制器实现结构位移的反馈控制,同时采用一个位移与力转换系数,把位移命令转换为力命令使得加载设备采用力控制加载模式工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介绍该方法的原理,然后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当选用合理的控制器参数时,该方法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精度,要优于传统拟动力试验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小位移的精确加载和测量,试验结果更准确。同时该方法中的内环采用力控制要比采用位移控制得到的试验结果更精确。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大刚度结构的拟动力试验。  相似文献   

8.
车体静强度试验需要通过液压缸对车体进行作用力加载。针对传统车体静强度试验台手动调节液压缸作用力操作复杂、精度低以及试验台信息化程度低、监管困难等问题,基于LabVIEW设计了车体静强度试验台测控系统。基于LabVIEW开发了该测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在控制算法上,针对液压缸加载特性和系统安全性、鲁棒性的要求,对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算法进行改进并基于自适应算法对PID参数进行调整;选择S7-200 SMART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下位机来对液压泵站进行控制,上、下位机间采用OPC(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过程控制中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进行通信;基于以太网开发了试验台信息化系统,并设计了信息化流程。试验结果证明:该测控系统实现了对液压缸作用力的快速、准确控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鲁棒性;达到了对液压泵站远程操作、数据实时采集及对试验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该测控系统可推广至需对液压缸作用力进行自动控制和对系统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符合某企业的轴向柱塞泵测试要求,对轴向变量柱塞泵的静态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及开发了该测控系统。该测控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数据采集卡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的控制。测控系统的关键参数如压力、转速、控制信号的测试精度通过闭环控制得到保证。在建立测试信息数据库后,测控系统能对按测试工序模块化自动连续完成一系列试验的测试。现场测试表明,该测控系统能对多种规格的轴向柱塞的静态性能(排量验证、变量特性、效率特性、超载试验)进行自动测试,同时测试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dbus通信协议及工业控制计算机(IPC)、组态软件、可编程控制器(PLC)、位移传感器设计开发出机翼精加工水平测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自动/手动自由切换控制、数据的集中管理、传感器的校正、故障报警及检测等多方面功能,为精加工的快速、精确、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该系统投入运行后,较好地实现了工艺控制要求,测控过程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一种较经济的测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张昌凡 《包装工程》2002,23(4):14-16,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滑模变结构的定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在线调整滑模变结构参数,在定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MVCD制造设备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片机为处理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制造设备控制系统整体设计,具体说明了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处理器模块、过程通道模块以及人机接口模块设计等。设计了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应用了模糊控制理论对模管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压力差进行控制,减少了控制系统振荡,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月球机器人高精度定位模糊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规模糊控制的不足,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直接适应控制,它结合了模型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优点,实现了模糊控制的智能化,并将其应用于月球机器人的定位控制中。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户式冷水中央空调系统目前存在的缺点,研究该系统的变频-定频综合控制技术,通过参数自调整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完成对回水温度的变频控制,并完成系统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5.
双模模糊滑模控制裹包机交流转矩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接缝式裹包机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精度差的问题,采用了双模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消除了抖动问题,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证明了双模模糊滑模变控制方法的合理和优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恒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直流推进电机调速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原控制系统速度调节器两端并入模糊控制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Fabry-Perot干涉仪的新型纳米测量系统,阐述了系统各环节的数学模型。针对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的特点,详细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控制系统,提出了通过控制控针振动曲线不变进行纳米测量的理论依据及实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系统设计及理论依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模糊控制在制冷空调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模糊控制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制冷空调的优化运行和节能;本文阐述了模糊控制在制冷空调控制领域应用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在制冷空调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控制的轻轨列车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轻轨列车单元式空调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组成及空调器制冷量的测试方法和原理。针对系统的复杂非线性、时变性且难以精确测量等特点,对温度、湿度等试验工况参数采用模糊控制,克服传统控制方法的弊端,提高工况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也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20.
模糊自适应控制中 ,往往涉及到对模糊控制规则中各个参数的调节 ,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本文通过讨论在自适应模糊控制中可能采取的各种调节措施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为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方法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