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室外应急疏散,是安全疏散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建筑火灾逃生新方法,本文中阐述了提倡室外应急疏散的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应急救生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情况及应用现状等基本动态进行了归纳介绍,并提出了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普及室外应急疏散理念及应急救生设施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2.
指出在塔式高层住宅设计当中设置应急疏散电梯的必要性,定义应急疏散电梯的概念,浅谈对设置消防电梯的认识,提出设置应急疏散电梯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徐海宇 《中国电梯》2010,(16):49-50,60
指出在塔式高层住宅设计当中设置应急疏散电梯的必要性,定义应急疏散电梯的概念,浅谈对设置消防电梯的认识,提出设置应急疏散电梯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型购物中心存在的出口前障碍物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某大型购物中心为例,运用Pathfinder 软件进行模拟疏散,探究设置在出口前障碍物的形状、尺寸以及布局方式对应急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方形障碍物对应急疏散的影响最大;两侧布局的障碍物比中心布局障碍物更有利于疏散;沿出口纵深方向布置障碍物的长度方向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反思。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理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避难场所定位、容纳量测算、功能分区、应急通道设计、设施配置、标识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是地铁场所内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本文结合地铁既有线路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现状,从其分类、控制方式、位置设置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提出应急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应急疏散空间是乡村防灾韧性最直接的空间表征,由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两部分构成。现有的乡村综合防灾规划中对应急疏散空间研究不足,缺少科学实用的应急疏散空间规划方法。从韧性提升的视角提出乡村应急疏散空间规划方法及其技术要点。结合乡村特征识别空间脆弱性,通过多区域协同防灾空间规划、仿真优化的疏散路径规划和设施配置等方式,提升应急疏散空间工程韧性。深度介入社区应急疏散能力训练,建立多主体协同、多阶段联动、具备地方性特色的乡村社区应急响应机制,同步加强社会韧性。该方法完善了乡村综合防灾规划中的相关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8.
魏晓童 《城市建筑》2014,(9):223-223
通过对建筑安全疏散现状以及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分析,表明在高层建筑内设置应急避难区,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高层建筑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应急避难区在高层建筑内设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 ,法律正式规定应急发电设备作为楼房防灾设施 ,是 1 974年的事情。当时 ,日本针对 70年代初期发生的楼房火灾事故 ,对消防法、消防工程施工条例及规程进行了部分修订 ,在消防用设备的条款中规定 ,大楼有设置应急电源设备的义务 ,并强化了应急发电设备的技术标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期 ,日本大兴土木 ,掀起建楼热 ,设置应急发电设备的数量持续增长。这种势头至今未衰。一、应急发电设备的发展简史1 黎明期。在战后的 2 0年间 ,日本处于经济恢复时期 ,应急发电设备的主流是船用低速柴油机和 1 4极、1 8极、2 2极等多极发…  相似文献   

10.
对宾馆饭店人员救生设施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宾馆饭店人员救生设施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加强人员救生设施设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参考规范对超高层建筑,尤其是40层(约150m)以上的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遇到一些与建筑安全使用、有效救援相左的问题。以一幢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为例,从消防登高面、避难层设置、客梯疏散和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和解决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力图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保证并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在安全疏散系统防火设计中,如何进一步确定人员数量和疏散时间,综合计算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度,使安全疏散的设计更加灵活、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地下捷運場站一旦災害發生,現行的工程設計單位、捷運管理單位與轄區消防隊甚至地方政府相關機關彼此在防救災準備、緊急應變規劃與災害搶救協調上是否足夠,亟需進上步去瞭解,俾找出問題並研擬對策。針對地下捷運系統埸站發生災變時,平時防災規劃設計内容、避難逃生作業準則、緊急應變與救災支援體系及運作方式進行研究,期能在防災準備、初期應變、緊急避難與消防救災等體制作為下,有效控制災損並達成維護旅客生命安全、站體設施防護及確保安全營運管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案例,阐述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如:疏散时烟气进入疏散楼梯的三个原因;现有规范规定的消防设施无法扑灭立体式燃烧的火灾;现有云梯消防车扑救能力有限.建议规范的制定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建议加强对疏散时是否可以使用电梯以及住宅建筑是否应加设报警广播系统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围绕航空应急救援任务拓展及发展趋势,提出集指挥管理、救援实战、参谋辅助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新型航空应急救援指挥人才概念,论述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新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并从设立专业、创新方法、强化保障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策略,为解决航空应急救援指挥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可宁  屈建军 《山西建筑》2010,36(17):102-103
以正在扩建的宜昌市桃花岭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工程为例,针对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五种紧急意外事故,通过建立应急组织体系,设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机构,制定了有效的应急预案,并提出了对深基坑应急抢险处置措施的建议,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安全规划中,人群紧急疏散是其重要内容。在紧急救援的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利用应急资源,疏散出最多灾民,是城市人群紧急疏散的第一准则。本文在探讨动态紧急疏散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最优化方法,以疏散出人数最多为目标函数,考虑时间因素和多种疏散方式,建立"多对多"动态人群紧急疏散与车辆配置决策模型,并用多维动态规划逆序解法对其进行求解,以获取城市人群紧急疏散与车辆配置的最优策略,拟缓解城市紧急疏散中时间和资源与应急行为的两大矛盾。最后,数值仿真与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和求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高海拔环境下特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的特征及规律,综合考虑高海拔环境、恐慌心理、火灾因素、人员年龄性别组成以及列车结构等因素,采用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模拟技术,对人员疏散速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修正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紧急救援站内各结构参数耦合变化下的人员疏散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提升,人员疏散速度逐渐降低,海拔高度由1 km上升至5 km时,疏散速度海拔平均修正系数α1由1下降至0.616;(2)随着心理压力值增加,人员疏散速度不同程度加快,疏散速度恐慌修正系数α2为1.346;(3)海拔高度3 km以上时,人员疏散速度折减明显,海拔高度为3 km、4 km和5 km对应的人员疏散速度与平原地区相比分别降低了约12%、23%和38%;(4)海拔高度越高、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宽度越小、间距越大,则出口处聚集现象越严重,人员疏散率降低;(5)海拔高度3 km时,紧急救援站疏散横通道的间距不宜大于60 m,海拔高度4 km和5 km时,其间距不宜大于50 m,横通道宽度均不宜小于3.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