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江 《人民长江》2006,37(1):21-22
彭水水电站是乌江干流开发的重要梯级之一,对于加快川东、黔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彭水水电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地勘和设计研究工作,解决了枢纽布置中的诸多重大问题.着重介绍了枢纽布置设计与研究中坝址、坝型选择以及大坝、电站厂房与通航建筑物布置研究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成果.彭水水电站枢纽布置,认真学习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多年来各个方面的经验,通过30多年的规划、设计、科研和论证,已成功解决了狭窄河道上枢纽泄量大、电站装机容量大、水头低、地下洞室群尺度大、布置复杂、通航建筑物布置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最终提出并已开工建设的彭水水电站枢纽布置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不允许断航,且洪水流量大.根据枢纽布置、地形条件和施工期通航要求,采用束窄河床导流方式,分三期导流.通过导流与通航模型试验验证,临时航道内布置13孔泄洪闸方案,泄洪通道过流能力和临时航道通航条件均满足要求,有效解决施工导流与通航"两难"问题,提高施工工期保证率,顺利地推动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杨本新 《人民长江》1996,27(11):19-21
万安船库是目前我国设计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是赣江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船闸。船闸设计规模为500吨级,闸有效尺寸为175m×14m×2.5m。设计中重点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利用永久船闸解决枢纽二期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问题;二是研究采用简单分散式输水系统解决高水头船闸的水力学问题。重点介绍了万安船闸的布置怀结构设计特点3以及枢纽分期施工通航措施,总结了船闸施工期及永久通航设计与运行的经验与教训,同  相似文献   

4.
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是继飞来峡水利枢纽后在北江干流上拟建的又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清远枢纽的整体布置、消能防冲、施工导流、船闸通航及电站发电等几方面水力学及泥沙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优化了枢纽的整体布置、消能防冲设计、电站进出口及船闸上、下游通航建筑物的布置,以及施工导流布置方案,达到了进水平稳、水...  相似文献   

5.
通航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期通航问题是通航河流河床式枢纽工程布置的考虑重点。利泽航运枢纽坝址洪水流量大、水位变幅大,丘陵区河道宽度有限,枢纽布置、施工导流及施工期通航问题较突出。依据河势和地形地质条件,枢纽采用船闸和电站异岸布置,通航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布置合理,整体布置紧凑;采用分期施工导流方案,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采用先全年围堰建设船闸,利用河道临时通航,后全年围堰建设电站、船闸通航,从而基本满足了施工期不断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彭水水电站的勘测设计与科研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30多年来,针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及水文特性,对枢纽布置、坝型及泄水建筑物、电站主厂房轴线、尾水洞体型和通航建筑物型式等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多方案研究,确定了长溪坝址及河床泄洪、右岸地下厂房、左岸通航建筑物的枢纽布置格局,以及大坝采用碾压混凝土弧形重力坝、主厂房采用与岩层走向呈0°角布置、电站尾水采用变顶高隧洞、通航建筑物采用船闸加升船机的建筑物型式方案.这些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彭水水电站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通航河流,发展航运是兴建三峡工程主要综合效益之一.三峡通航建筑物由目前世界上设计总水头和阀门工作水头最高的双线五级大型船闸、世界上提升高度和提升重量最大的一线大型垂直升船机和施工期一线临时通航船闸3个工程组成.扼要介绍了三峡通航建筑物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通航建筑物在枢纽中的布置,双线五级船闸的建筑物、机电设备及输水系统布置,闸首、闸室结构和高边坡设计,垂直升船机和临时船闸主要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的布置,主要结构和设备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我国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分汊河流较多,渠化工程布置困难.多汊河流在进行河道通航渠化过程中,需要在枢纽布置、航线规划和通航水流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本研究以浙江衢江安仁铺航电枢纽为例,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多汊河流上航电枢纽的航线规划、航道整治及枢纽运行调度等关键技术难题.比较了枢纽上游多条航线的通航水流条件,给出了最佳航线和船舶航行安全条件;针对下游航道两岸过渡的特点,提出了下游航道优化布置方案和整治范围.结合枢纽合理运行调度,较好地解决了该枢纽的整体通航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低水头航电枢纽的经济效益与枢纽布置、建筑物选型、优化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又决定了施工导流布置及影响到施工期通航,通过对石虎塘航电枢纽布置及建筑物的选型优化,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导流及施工通航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福 《人民长江》1993,24(3):38-43
三峡工程施工期间的长江通航问题关系到整个枢纽布置和施工总体布局,曾进行过长期慎重的研究。三斗坪坝址河床开阔,施工导流流量巨大,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比较过两期和三期导流方案。两期导流明渠不通航,采用临时船闸通航方案;三期导流明渠通航,采用明渠结合临时船闸及升船机通航方案。经三峡工程可行性专题论证阶段和初设专题研究阶段讨论审议后认为:明渠通航方案的通航可靠性优于明渠不通航方案,建议按明渠通航进行初步设计。通过水工模型船模试验表明:当明渠通航设计流量为20000立方米/秒和10000立万米/秒可以满足长航和地航船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了2008年三峡水库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10年来,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区泥沙冲淤情况、坝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冲刷情况,结果表明:入库沙量大幅减少、来沙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小于预期、淤积形态良好,重庆河段未出现累积性淤积;坝下游河道发生大范围强烈冲刷、河道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水库及坝下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水库调度指标不断优化调整,试验性蓄水使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等方面提前5年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对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供水、发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累积过程,仍需长期跟踪观测与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汛期水库中小洪水调度等,研究形成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建立坝下游河道崩岸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水文泥沙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工作,为三峡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由于长江水量大、截流水深,致使围堰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在各期围堰施工中遇到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施工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其中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导流底孔与深孔联合渡汛、导流底孔跨缝布置的处理方法、二期围堰施工措施、二期大江截流经验等,都具有三峡工程特色。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为第一阶段建设划上了句号。在过去的5年中,确立了建设管理体制和5个方面的主要管理路线,明确了工程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的指导思想。在截流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方案合理,施工单位选择得当,航运系统的配合及项目法人的强有力领导,使大江截流高质量地完成,载入了世界建设史册。1998年至2003年的第二阶段建设即将展开,除做好技术和施工设备准备外,加强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仍然十分重要,要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把三峡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重大技术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守仁 《人民长江》2003,34(8):4-11
三峡水利枢纽通过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枢纽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测、设计计算分析、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先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报告,并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组织专家审查定案.主要论述大坝坝址、正常蓄水位、枢纽总布置、施工导流及施工进度和大坝、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漂污物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以来长江漂污物问题日趋严重。这对沿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对葛洲坝工程的发电、通航构成危害,三峡工程完建并投入运行后,危害将会进一步加剧。而已往在电厂前沿清漂或将漂污物排向下游的方法效果不甚理想。经对长江若干典型河段河势的初步考察和模型试验探索,探明了川江漂污物的特性和漂污物在三峡工程坝前河段的运行规律,认为在远离坝前的适当河段,运用水力学原理,采取挑、导、拦等简便易行的工程措施以设置聚漂区,为进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建设非常关心和重视。国务院领导对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 ,对今年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作出了具体指示 ,为 2 0 0 2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工作会议明确了指导思想。下面 ,我就如何贯彻吴邦国同志的指示 ,进一步提高认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 ,确保顺利实现 2 0 0 3年三峡工程 13 5m水位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的目标 ,谈几点意见。1 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2 0 0 2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刚刚过去的 2 0 0 1年 ,三峡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芬兰水道测量新技术周刚炎,邹家忠为学习和借鉴国外在水道测量方面技术,根据“中芬黄河防洪减灾系统建设项目”(芬兰政府贷款项目)的有关协议,1995年6月12日至26日,水利部水文司组织长委等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行15人在芬兰进行了学习与考察,考察团先后对芬...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运行后,大量泥沙将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其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我国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开展泥沙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水库淤积、坝下游冲刷和重点河段河道演变原型观测资料,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推动了对长江水文泥沙规律的认识和泥沙研究的发展.介绍了长达70 a的工程论证过程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动工三年来两坝间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金海 《人民长江》1996,27(12):5-7
根据葛洲坝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两坝之间达到冲淤平衡后河道的基本状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以后两坝间河道的演变情况。认为三峡工程动工后,对两坝间 影响主要在:(1)施工中的填方和弃渣增大了河道的淤积量,增大了葛洲坝的库容损失;(2)弃渣使泥沙组成粗化,这有可能增大葛洲坝水轮机的磨损;(3)对航道的影响在三峡坝区主要是航道变窄,但航深仍能保持施工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其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该工程建成后,可得到巨大而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宏观效益将辐射到全中国。三峡工程宏伟而浩大,在80000m3/s流量和60m水深的长江上修建拦河大坝,无论从整体工程到每个单项工程都达到或超越当今世界最高等级。三峡工程总工期为17年,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目前各项工程正按预定计划实施,施工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