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单一组分相容剂「相容剂分别为NBR270、NBR P65、CPE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复合相容剂(SEBS/NBR和CPE/NBR)及交联程度对HPVC/SBR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相容剂可明显改善HPVC/SBR共混物的性能;动态硫化在改善共混物力学性能方面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机过氧化物硫化体系,通过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测试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HPVC/SBR并用比为80/20,过氧化二异丙苯(硫化剂DCP)用量为15份时,加入1~3份不同种类的相容剂,可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中以氯化聚乙烯(CPE)的作用效果最好;返炼次数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ShershnevVA(MoscowInstituteofFineChemicalTechnology)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氯乙烯/丁苯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硫化条件、相容剂和返炼次数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3份相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中以嵌段共聚物SEB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郭红革  赵树高  傅政 《橡胶工业》1997,44(8):451-454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PVC/SBR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硫化体系、相容剂及PVC交联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C/SBR并用比为75/25,相容剂NBR/氯化聚乙烯并用比为2.5/2.5,采用半有效或半有效加2份交联剂DCP的硫化体系时,共混物综合性能较好。在PVC中加入0.4份促进剂NA-22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压缩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5.
锡偶联型溶聚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共混物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的锡偶联型溶聚丁苯橡胶/天然橡胶(SSBR/NR)共混物的生胶及硫化胶的性能及断裂形态。实验表明,SSBR/NR共混物具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共混体系为相容体系。SSBR与NR共混后,改善了SSBR的加工性能,提高其拉伸细度和撕裂强度。当SSBR/NR(质量比)为80/20时,共混物的硫化胶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动态硫化法制备SBR/PP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在双辊开炼机上制备SBR/PP共混物,并研究不同硫化体系、共混比、混炼时间、炭黑用量、环烷油用量和流动助剂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低结晶度且熔融指数小的PP与SBR共混,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橡塑比为70/30 ̄60/40,共混时间为9min时,共混物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炭黑用量增大,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硬度增大而扯断伸长率降低;环烷油、流动助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EVM/NBR动态硫化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橡胶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NBR共混比、硫黄和叔丁基酚醛树脂(2402树脂)硫化体系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动态硫化和静态硫化共混物在性能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EVM/NBR共混比显著影响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而采用NBR预先动态硫化的方法后,共混物胶料的挤出口型膨胀率明显减小,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减弱了硫黄和2402树脂等硫化体系对EVM硫化的影响,使多种硫化体系可以共存于共混物中。DSC分析表明EVM/NBR动态硫化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且介于EVM和NBR之间,说明EVM和NBR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高温贮存稳定的SBS/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沥青生研究中引入动态硫化概念,制得了力学性能优良、高温贮存稳定的SBS/沥青共混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聚亚丙基碳酸酯(PPC)/SBR共混物进行了初步的配方设计。设计考虑了PPC用量、促进剂、硫化体系、硫化条件和助交联剂马来酸酐(MA)5个因子。结果表明PPC和MA用量是对共混物性能影响最显著的2个因子。按照优选配方得到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SBR。  相似文献   

10.
热塑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一系列配比的热塑性酚醛树脂(PF)/丁腈橡胶(NBR)共混物的性能。共混比为(3—50)/100的PF/NBR共混物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DSC分析表明六亚甲基四胺固化PF和硫黄硫化NBR是共混物硫化过程中的主导反应,但红外分析表明NBR中—CN与PF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反应正是共混物获得良好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  郭红革  李良 《橡胶工业》2001,48(6):325-329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不同类型SBR及不同硫化体系对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BR/PP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比为60/40,E-SBR/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稍好于S-SBR/PP共混物;采用硫黄硫化体系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优于采用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硫化体系的共混物;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的交联密度低于静态硫化SBR母炼胶的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12.
以中密度聚乙烯(MDPE)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共混物主体,以氢氧化铝为主阻燃剂,并加入硫化剂,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着重讨论了硫化体系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用适当的硫化阻燃体系,MDPE/EPDM共混物的性能较佳,可以达到无卤阻燃电缆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吴波震 《塑料工业》2007,35(B06):147-149
对PVC/ABS软质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TN试研究。结果发现:PVC/ABS共混体系的性能是组分的函数,ABS的加入改善了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在一定范围内(20—30份)随着ABS组分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软质UHMWPVC/LMWPVC共混增塑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UHMWPVC树脂与LMWPVC树脂共混的方法,在研究其流变性能的基础上,对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LMWPVC后体系的力学性能下降不大,而流变性能获得明显改善.加入少量LMWPVC树脂后,体系的强度有所提高,产生了类似“假增塑”的现象.增塑剂用量对体系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增塑效率与增塑剂用量成正比关系.增塑剂对体系回弹性的影响比较特殊,在一定的增塑剂用量范围内,增塑剂才与回弹性成比例关系.物料的混和方法对体系的大部分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对断裂伸长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目前研究较多的纳米材料———纳米碳酸钙(Nano CaCO3)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后,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共混物各相相容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纳米碳酸钙引入PVC/PP共混体系后,共混物两相的相分离度降低并且力学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发现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与其相态结构的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反应型增容剂PS-co-GMA在PA1010/ABS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PS-co-GAM作为PA1010/AB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探讨了增容剂的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1010/ABS-g-GMA共混体系,比较了两种增容方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P/EVA共混体系敏化辐射交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多官能团单体-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存在下,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混体系的辐射交联、并应用凝胶量、力学性能等数据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AIC对PP/EVA共混体系的辐射交联的敏化作用显著,EVA对体系凝胶生成有正的协同作用,改善了TAIC在共混体系中的分布。敏化交联还改善了PP/E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强了相间粘附,提高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HDPE/AS共混体系形态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相容剂LDPF-g-AS对HDPE/AS共混体系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采用固相接枝有效地形成了苯乙烯和丙烯腈与聚乙烯的 支共聚物,将其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可大大减小分散相的粒子尺寸,显著提高共混体秒的力学性能,说明LDPE-g-AS是该共混体系的有效相容剂。  相似文献   

19.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silicon rubber,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EPDM), and cis‐polybutadiene rubber (BR), a blend made by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is blend had thermal resistance 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blend was studied by SEM,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phases of BR, EPDM, and polysiloxanes (silicon rubber) c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compatibility and covulcanization were goo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ss ratio of peroxide and silica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blen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blend were improved when silicon rubber/BR/EPDM was 20/30/50, dicumyl peroxide/sulfur was 2.5/2.5, and the amount of silica was 80 phr. The integral properties of rubber blend had more advantages than did the three rubber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1: 4462–4467, 2006  相似文献   

20.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材料,聚偏氯乙烯(PVDC)为共混材料,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MAH)为相容剂,采用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LDPE/PVDC/LDPE-g-MAH共混物,考察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加入25%PVDC,LDPE/PVDC共混物的熔融温度下降了1.79℃,吸油率降低了9.66%,物理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加入LDPE-g-MAH后,LDPE和PVDC之间的界面黏结力增强,相容性提高,结晶温度和结晶度略有下降;与纯LDPE相比,含3%LDPE-g-MAH的LDPE/PVDC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1.63%,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3.35%,吸油率下降了16.29%,柔韧性和阻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