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记忆非线性功率放大器预失真困难以及预失真精度不高的问题,充分考虑了记忆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失真特性及其结构特点,提出了神经网络分离预失真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原理、实现结构和自适应算法.该方法把记忆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分为3个模块来实施,即抵消记忆效应模块、AM/AM失真矫正模块和AM/PM失真矫正模块,并基于神经网络预失真器非直接学习结构,利用Levenberg-Marquardt BP算法确定各个神经网络预失真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邻信道互调功率约30dB.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项式的记忆型数字基带预失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由自适应均衡器和基于多项式的无记忆预失真单元级联组成的记忆型数字基带预失真器.在该预失真器中,首先通过传输窄带训练序列得到能够补偿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无记忆预失真器的参数.然后通过一种自适应均衡算法修改均衡器的参数抵消功率放大器的记忆效应.由于将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和记忆效应分开处理,其结构和自适应算法复杂度比普通记忆型预失真器大大降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预失真器能够有效地校正由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和记忆效应引起的信号失真.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OFDM传输系统里高功率放大器(HPA)预失真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模型的有记忆高功率放大器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该方法分别基于Wiener、Hammerstein和Wiener-Hammerstein模型各自构成一个有记忆HPA的自适应预失真器。从而避免了因分别估计Wiener-Hammerstein模型各个环节特性参数所带来的复杂性。使得有记忆高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设计变得简单了。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块化模型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OFDM 传输系统里高功率放大器(HPA)预失真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 模块化模型的有记忆高功率放大器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该方法分别基于Wiener、Hammerstein和Wiener- Hammerstein模型各自构成一个有记忆HPA 的自适应预失真器。从而避免了因分别估计Wiener-Hammerstein 模型各个环节特性参数所带来的复杂性。使得有记忆高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设计变得简单了。  相似文献   

5.
针对WCDMA等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有记忆非线性放大特性,分析数字预失真器的结构和常用预失真器的识别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Hammerstein有记忆功放模型的自适应辨识算法,此算法较LR算法对信号的频谱再生有了更好的抑制。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导致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传输性能下降问题,采用两个类似结构的单输入单输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串联后级联高功率放大器实现其预失真.前一网络是基于改进的非直接学习方法训练得到的高功率放大器的幅度预失真器,克服了非直接学习的缺陷;后一网络是高功率放大器的相位特性模型,回避了逆向模型的弊端.仿真结果显示了在输入回退低至2.93dB时,该方法仍能使高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带外谱扩散降低约15dB,而其他方法此时不能起任何作用,且前者网络规模小于后者,表明了该方法结构简单,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非线性高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  相似文献   

7.
针对通信系统中宽带功率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了最小差错概率(MBER)算法,以优化非线性均衡器参数,并采用非线性均衡器与数字预失真器对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进行联合补偿.预失真用于减少非线性失真对带外的干扰,非线性均衡器用于减少带内失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BER算法的非线性均衡器性能优于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均衡器;联合线性化简化了预失真器的结构,并可获得更优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功率放大器的记忆非线性特性,给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预失真处理方法。选取记忆非线性多项式作为预失真器模型,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多项式的系数进行最优估计,获得预失真器模型参数。分别对连块Wiener模型和记忆多项式模型这两种经典功率放大器模型进行预失真处理,结果表明,所给方法对记忆非线性功放的线性化效果良好,可正确判别发送信号。  相似文献   

9.
针对卫星星载功率放大器工作在饱和区域所造成的卫星传输信号非线性特性,以及传统的前置预失真器由于延时、高阶信号调制等原因,不能完全消除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影响与记忆效应。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幅度高阶信号调制的后置预失真器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多变量矩阵后置预失真器来消除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影响和记忆性影响。从误码率、功率谱和星座图3个方面对所设计的后置预失真器进行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后置预失真器可以有效消除高阶调制信号的非线性影响和记忆性影响,在实际应用领域拥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前置预失真器不能有效消除高阶信号调制所引起的卫星星载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干扰和记忆性干扰,提出了一种后置非线性失真消除算法。该算法根据卫星通信标准 DVB-S2下的高阶信号具有多个幅度的特点,结合功率放大器的记忆特性,建立了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非线性失真消除模块来实现卫星输出信号的线性化。在卫星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较大时,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幅度调制所产生的非线性干扰和记忆干扰。从误码率和星座图两个方面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后置非线性失真消除算法可以有效降低高阶调制信号所带来的非线性干扰和记忆性干扰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估计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系统里有记忆高功率放大器(HPA)的特性,给出一种在线辨识 方法。应用基带里的复数Wiener-Hammerstein模型(WHM)描述未知HPA 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用一个有记忆的 幂级数模型(PSMWM)去近似这个HPA,进而通过赤池情报量准则(AIC)来确定有记忆幂级数模型的阶数,应用递 推最小二乘法在线估计HPA特性的参数。并用数字仿真实例证明了所给出的辨识方法是有效的,并具有快速收敛 特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建立了宽带MISO/OFDM传输系统的模型,并对该系统的最大子载波信噪比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与没有采用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的传统发射分集OFDM传输系统相比,该系统的误比特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均峰比的宽带输入信号,结合最小均方算法和Wiener模型的优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ener模型的数字预失真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这种算法的有效性,补偿了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提高了功放效率,对发射机功放线性化技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记忆多项式预失真能够有效地补偿卫星信道的非线性失真,但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将RPEM算法应用于卫星记忆多项式预失真中,提出了一种快速收缩递归预测误差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Shrinkage方法和L1范数与L2范数差值最小化公式,获得了噪声自由先验误差与噪声自由后验误差的关系,推导了一种最佳遗忘因子,有效地提高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收缩递归预测误差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信号的星座扭曲和频谱再生,解决了非线性失真的问题,同时在几乎不增加计算复杂性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系统发射功率,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针对多用户OFDM系统,将其信道分配和比特分配相结合,提出了更优的多用户OFDM自适应组合调制比特分配算法(MCABA).根据信道特性的瞬时估计值,自适应地为各用户分配子信道和比特,在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使总的发送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以达到接近理论上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系统发射功率,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针对多用户OFDM系统,将其信道分配和比特分配相结合,提出了更优的多用户OFDM自适应组合调制比特分配算法(MCABA)。根据信道特性的瞬时估计值,自适应地为各用户分配子信道和比特,在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使总的发送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以达到接近理论上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e bits and power allocation model of adaptive power-rate mixture for multi-user multi-serve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as analyzed with the restrictions of maximal total power, fixed rate for each real time (RT) user, minimal rate for each non-real time (NRT) user, maximal bits and power for each subcarrier in each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mbol. An algorithm of resource dynamic allocation in the first OFDM symbol of each frame and resource optimal adjustment in the latter OFDM symbol of each frame was proposed. In the first OFDM symbol of every frame, resource is firstly assigned for RT users so as to minimize their total used power until satisfying their fixed rates; secondly the remainder resource of power and subcarriers are assigned for NRT users so as to minimize their total used power until satisfying their minimal rates also; lastly the remainder resource is again assigned for NRT user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al fairness strategy so as to maximize their total assigning rate. In the latter OFDM symbol of each frame, bits are swapped and power is adjusted for every user based o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results of anterior OFDM symbol.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in the typical power-line channel scenario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classical multi-user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s and it realizes the multiple aims of multi-user multi-serve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