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中频炉熔炼7055铝合金,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万能拉伸机等方法研究多级均匀化工艺对7055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均匀化处理的7055铝合金铸锭存在着严重的组织偏析,合金经470℃×30 h单极均匀化处理后,晶界上的非平衡相有所减少,已形成不连续分布,成分偏析得到改善;在单极均匀化基础上增加410℃×4 h的中间保温,均匀化效果更好,非平衡相的溶解数量增多,晶界更为平直,且形状规整;而经250℃×4 h+410℃×4 h+470℃×30 h三级均匀化处理后,消除了铸锭晶界上的非平衡凝固共晶组织,晶界呈线条状。经时效处理后,其力学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对7055铝合金铸锭进行不同均匀化处理制度的模拟分析,得出最优均匀化处理参数,分析不同均匀化处理制度后7055铝合金铸锭力学性能、硬度、金相组织和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60℃×1 h+430℃×2 h+470℃×15 h均匀化处理制度后,7055铝合金铸锭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较低,伸长率较高,有利于后续的塑性成形加工,使得加工后合金内应力消除更彻底,组织更均匀;边部、中部组织中未溶第二相绝大部分回溶于基体,心部组织存在少量第二相,回溶更加充分,均匀化效果良好,与模拟分析结果相吻合;电导率更小,电阻率更大,即过饱和程度相对更大,均匀化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布氏硬度测试等材料方法,研究了新型变形镁合金Mg-xZn-1Mn(x=4%,5%,6%,质量分数)的铸态合金以及均匀化热处理T4和时效处理T6后合金的显微组织、成分以及硬度的演变规律,建立ZM合金的热处理制度。并以空位扩散机制为基础,研究均匀化扩散动力学过程,建立ZM合金的均匀化扩散方程。结果表明:在ZM系列合金中,铸态组织枝晶偏析严重,晶界上有许多粗大的Mg-Zn共晶组织,Mn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于合金中。随着Z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化合物体积分数增加,枝晶明显细化。得出3种合金合理的均匀化处理工艺分别是:ZM41为370℃×12 h;ZM51为390℃×12 h;ZM61为390℃×20 h。随着Zn含量的增加,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增加。在均匀化过程中,随均匀化处理温度提高,均匀化程度越高,时效硬化效果越好。经均匀化热处理后,大部分的Mg7Zn3相溶入基体。通过扩散动力学计算得到ZM41合金的均匀化处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为0.0008/t=exp(- 1160T9.5/T),570 K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拉伸试验机等检测手段,研究了2024高强度铝合金铸锭分别在均匀化温度480℃、495℃和510℃保温8h后经空冷和水冷方式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适合的均匀化工艺处理,铸态合金中的枝晶和非平衡低熔点共晶相逐渐溶解,晶界由连续分布逐渐转变呈不连续均匀分布状态。合金经495℃×8h水冷均匀化处理效果最佳,尤其硬度和拉伸性能变化显著,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53.4HV、269.8MPa、402.5MPa和10.6%,较铸态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43.4%、59.2%、55.3%和132.5%。  相似文献   

5.
对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分别进行T6时效和双级时效处理,然后在空气和3.5%NaCl溶液中进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测定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电导率,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断口形貌。研究7055铝合金在T6及3种不同双级时效态下在空气和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结果表明:7055铝合金只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应力腐蚀敏感性明显;相同时效制度下,4种应变速率(1.3×10 6,0.8×10 6,0.5×10 6和0.2×10 6s 1)中,应变速率为0.5×10 6s 1时应力腐蚀敏感性大;T6态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最差,二级时效时间达到15 h后合金对应力腐蚀不敏感;应变速率为0.5×10 6s 1时,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断口的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在惰性介质中慢应变速率拉伸断口断裂方式为韧窝断口。  相似文献   

6.
刘成  罗兵辉  王聪  杨磊 《铝加工》2010,(4):8-14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2024铝合金铸态与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演化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的铸态组织枝晶偏析严重,在晶界存在很多低熔点共晶相,Cu,Mg和Mn元素在晶内及晶界分布不均匀;经过均匀化处理后,合金组织中的非平衡相逐渐溶解,各组元分布趋于均匀;该合金的过烧温度为503.1℃,合理均匀化制度为495℃,24 h,该制度与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DSC、金相显微组织、电导率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6005A铸锭均匀化热处理后不同的冷却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存在非平衡共晶相,合金成分分布不均匀,组织呈枝晶状;采用合适的均热工艺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后,非平衡共晶组织消失,枝晶偏析消除,成分分布均匀,最佳均匀化制度为560℃/8h。而铸锭的电导率随着均匀化热处理后冷却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OM、SEM、XRD和TEM分析手段对C17510合金的固溶时效与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轧态C17510合金的合理固溶处理温度为950℃.时效态C17510合金的硬度与时间呈单峰型曲线,合金的电导率与时间呈先剧增,后缓慢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冷轧态C17510合金经950℃×0.5 h固溶处理+525℃×4 h时效处理后,其维氏硬度为231,电导率为56%IACS.  相似文献   

9.
采用硬度计、电导率测试仪、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不同均匀化条件下7050铝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465℃均匀化48 h后,T(AlZnMgCu)相已经完全转化为S(Al2CuMg)相,残余相面积分数由铸态4.7%减少到0.8%,硬度提高到HV190,电导率减少为28.9 IACS%;经465℃/48 h+485℃/13 h均匀化后,残余相面积分数减少到0.36%,硬度提高到HV205.1,电导率减少为27.6 IACS%,S相完全溶入基体;在465℃/48 h+485℃/24 h+500℃/11 h三级均匀化过程中,合金没有发生过烧,残余相面积分数为0.31%,硬度为HV206.6,电导率为27.3 IACS%。  相似文献   

10.
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断口扫描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包括铸态、均匀化态、热轧态和T6峰时效态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从铸态、均匀化态、热轧态到T6峰时效态,均不存在应力腐蚀性能上的"遗传性"。另外,除了热轧态的合金不具有应力腐蚀敏感性外,其余3种状态下,6061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情况为:均匀化态铸态T6峰时效态,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系数分别为0.094、0.064、0.053。  相似文献   

11.
林廷艺  卢燕  曲鹏举  张晓燕 《稀土》2020,(2):112-117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导电率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研究了稀土铝合金电工圆杆的组织和性能随均匀化工艺改变而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均匀化处理可达到细化晶粒、均匀试样组织,净化晶界的效果。与单级均匀化相比,双级均匀化可以使枝晶间未溶物显著减少,且第二相较均匀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中。试样在410℃保温2小时后升至425℃继续保温1小时,将获得较佳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102 MPa,导电率57.96%IACS;对该试样进行形变量为83%的轧制处理后,强度升高至178 MPa,导电率有所降低,为57.06%IACS。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金相观察、形状回复率测试和拉伸试验,研究Zr含量及固溶温度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Zr含量,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铜基记忆合金的记忆性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改善合金冷加工性能;固溶温度对铜基形状记忆合金影响很大,在810℃时,金相呈现典型的板条状马氏体,形状回复率能达到90%以上,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SEM及EDS等分析手段,对比分析5083合金不同均质制度下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研究结果显示,5083合金均质处理后,枝晶组织消除,初生相部分回溶到基体中,弥散相均匀析出,起到一定的弥散强化作用,强度和塑性均优于铸态;未均质铸锭以脆性断裂为主,均质处理的铸锭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其中510℃×28h均质处理的断口韧窝分布均匀、深度大,合金强度高,韧性和塑性好;合金基体上分布着针状、脆性的FeAl3相,510℃×28h均质处理后其尺寸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半连续铸造713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 以铸态组织分析为基础, 采用双级均匀化. 结果表明: 与其他7×××系铝合金相比, 7136铝合金铸态组织没有明显的层片状α(Al)+T共晶相的特征, 也没有发现S相的存在. 基体中的弥散相为微米级的圆形或棒状MgZn2相, Mg元素和Zn元素随着液态合金的凝固, 在Al基体中以MgZn2相的形式析出, 为了平衡Mg元素和Zn元素的分配系数, Mg元素和Zn元素从液态向固态迁移, 这也是使得晶内Zn元素和Mg元素偏高的原因. 经过462℃, 24 h单级均匀化, 残留相大致消除. 随着均匀化时间的延长, 残留相有减少的趋势, 但作用相对较小. 经过450℃, 24 h+470℃, 24 h双级均匀化, 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取的峰值非常小, 晶间除了少量高熔点Al7Cu2Fe相残留, Al2Cu等其他相已基本消除, 均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应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SIGMASCOPE SMP10型导电仪、洛氏硬度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分析了固溶时间对C72500合金微观组织、电导率、硬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在1~4h范围内,C72500合金电导率随着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增大,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固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800℃×3h。合金在800℃×3h固溶后经45%总加工率的冷轧后,合金的的抗拉强度为453MPa,延伸率为3.0%。  相似文献   

16.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g-9Y-1MM-0.6Zr alloy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ptical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ardness and tensile testing. Homogeni...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选用不同的固溶温度、固溶冷却方式和时效保温时间对Ti-8V-8Cr-2Zr-3A1合金丝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丝材室温拉伸性能及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在740~820℃范围内,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对温度不敏感,固溶温度继续提高时,材料晶粒明显变大,强度降低,塑性下降;固溶温度为740℃,分别以水淬、空冷方式冷却,材料的组织、性能无明显变化,以炉冷方式冷却,强度提高,塑性下降。眼镜架用Ti-8V-8Cr-2Zr-3A1合金丝材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740℃×10min/AC+550℃×(4~6)h/AC,经该工艺处理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约1120MPa,延伸率大于12%,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对TA19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9钛合金棒材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等轴组织转变为双态组织,经(915~940)℃×1h/AC+550℃×8h/AC双重退火处理后获得等轴组织,经(965~990)℃X1h/AC+550℃X8h/AC双重退火后获得双态组织。TA19钛合金棒材的较佳热处理温度为(965~990)℃×1h/AC+550℃×8h/AC,经该制度热处理后棒材的室温拉伸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