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提高米糠的利用价值,将米糠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对灰树花液态发酵转化米糠生产灰树花多糖的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从基础发酵培养基出发,在米糠添加量(1%~5%(wt))、葡萄糖添加量(0.5%~2.5%)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葡萄糖添加量(1%~2%)、米糠添加量(4%~6%)和蛋白胨添加量(0.3%~0.5%)三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灰树花液态发酵过程中在基础培养基中最优的额外添加物和量为:米糠40~60g/L、葡萄糖15g/L、蛋白胨3~4g/L。得到胞内多糖为281.3mg/100mL,菌丝的平均产量值为1 246.7mg/100mL。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米糠为主要培养基成分替代或少用葡萄糖等碳源,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灰树花是食药两用真菌中的极品,其中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研究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灰树花最佳种子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初始pH为6.0;种子培养温度为25℃,最佳接种时间为108 h;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进行深层发酵,灰树花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325g/L和0.53g/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MRS基础培养基上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筛选嗜酸乳杆菌Z-43最优增菌培养基。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葡萄糖1.25%、蔗糖1.25%、酪蛋白胨1%、牛肉粉1.5%、鱼蛋白胨1%、大豆蛋白胨0.5%、番茄汁10%、碳酸钙0.3%、吐温80 0.1%、脯氨酸0.02%,其它成分参照基础培养基;按接种量4%,初始pH 6.5,39 ℃进行发酵培养,优化后菌体浓度为3.12×109CFU/mL,是基础培养基的3.7倍。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HCS04-002的高活菌数培养,获得其生长的最适发酵条件,对发酵工艺和发酵培养基分别进行优化。以菌泥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初始pH值等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CS04-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9 ℃、接种量3%、初始pH值为7.2;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蛋白胨24 g/L、酵母浸出物30 g/L、葡萄糖19 g/L、乳糖11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HCS04-002菌悬液活菌数达2.73×109 CFU/mL。  相似文献   

5.
为高值化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开发新型的保健食品,在加入米糠的培养基中,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生产富硒灰树花多糖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得到灰树花富硒液体培养过程中Se的最适添加量,并以菌丝干重、多糖含量、硒含量和富硒率为评价指标,按U12(124)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索富集硒的多糖的产物与葡萄糖、米糠添加量和添加方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为:在硒含量为0~300mg/L下液态深层培养,菌丝均能生长,硒最适添加量为10mg/L,但超过50mg/L,菌丝生长和多糖生产都受到明显地抑制。回归得到方程,并通过方程预测优化培养基:硒、米糠、葡糖糖的添加量分别为0.11、7.5、2.5g/100mL时,此时菌丝干重为1.32g/100mL,菌丝多糖为0.444g/100mL。  相似文献   

6.
吴彩琴  陈野  郝迎 《食品科学》2009,30(7):186-189
本研究以豆粕和米糠为固态培养基,固体发酵生产冬虫夏草多糖。通过对培养基组成配比、接种量、温度、培养基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时间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在豆粕:米糠为1:2(W/W)固体培养基发酵生产冬虫夏草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0%、温度26℃、培养基含水量为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和培养时间7d。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本研究生产的冬虫夏草多糖为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曲霉TQ-57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培养基水分50%,相对湿度75%,起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d,蛋白胨用量为3.0%,甘油用量为0.2%,Monacolin K量可达到2.243mg/g。通风培养时Monacolin K量为2.563mg/g干基质。  相似文献   

8.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米糠和L-抗坏血酸)及发酵条件(pH、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茁芽短梗霉P1012(Aureobasidium pullulans P1012)产普鲁兰多糖的影响,以期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研究对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试验及优化发酵条件,再结合正交试验考察了三因素(米糠、蔗糖和L-抗坏血酸)两水平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影响,从而优化茁芽短梗霉P1012发酵工艺,并通过上5 L发酵罐发酵培养验证。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70 g/L、米糠3 g/L和L-抗坏血酸3 g/L。发酵条件控制为温度28℃、p H 5.0、接种量4%以及转速200 r/min。经5 L发酵罐培养后,测定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43.77 g/L,糖转化率为62.53%。发酵液pH由5.00升至6.56,黏度达到52.10m Pa·s,具有特别的芳香气味。获得茁芽短梗霉P1012的发酵工艺参数,为进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乳球菌CW22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1.5%,蛋白胨2%,酵母膏1.5%,硫酸镁0.087%,吐温-80.2%,磷酸氢二钾0.2%,柠檬酸铵0.2%,乙酸钠0.5%,硫酸锰0.025%,30℃培养28 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0,接种量2%.通过优化发酵条件,细菌素产量提高了313%.  相似文献   

11.
Monacolin K是红曲霉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红曲霉产生Monacolin K 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红曲霉发酵条件,获得Monacolin K的最大产量。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大米 38.5%,麸皮7.5%,水50%,葡萄糖2.5%,蛋白胨1.5%,pH值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在30 ℃培养36 h,将获得的种子液接种到固体 发酵培养基,先30 ℃培养3 d,然后在26 ℃培养15 d。在最佳条件下,莫纳可林K的产量为14.05 mg/g。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选择一株具有水质净化能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HN-2),以麸皮及米糠为主要基质对其开展了固态发酵研究。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获得了最佳的固体培养基组合,包括:麸皮6.87g、米糠9.84g、葡萄糖0.26g、大豆蛋白胨0.10g、MgSO4.7H2O 0.05g、CaCO30.25g、K2HPO4.3H2O 0.10g。当初始湿度为65%、初始pH值为6.0时,在37℃经过48h的固态发酵,干酪乳杆菌HN-2的菌体密度最大可达2.47×1010cfu/g。  相似文献   

13.
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发酵最佳培养基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蛋白胨、麸皮、MgSO4·7H2O、KH2PO4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2.5%,蛋白胨0.1%,麸皮0.5%,MgSO4·7H2O0.015%,KH2PO40.1%。发酵6d干菌体得率为19.91g/L。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5.
从黄海海泥中筛选产磷脂酶菌株,其中酶活力最高的HL9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最佳生长培养基组成为米糠与酵母粉,最佳生长pH 8.0、NaC1质量浓度30 g/L、培养温度25℃.优化后产酶最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 g/L麸皮和5 g/L鱼粉蛋白胨,NaC120 g/L...  相似文献   

16.
以稻壳和麸皮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 ,采用绿色木霉 (Trichodermasp 3 2 942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浅盘发酵实验表明 ,稻壳经 4%的NaOH溶液 40℃浸泡 2 4h后 ,以 30 %的质量比添加到麸皮中发酵 ,滤纸酶活和CMC酶活比未经处理时提高了 2 7 5 %和 2 5 1 %;最优发酵条件为 :培养温度 30℃ ,接种量 2 0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 45 %~ 60 %,此时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可达 5 1 5IU/g(干物质 )和 38 46IU/g(干物质 )。  相似文献   

17.
惠丰立  褚学英  柯涛  张彩莹 《食品科学》2010,31(19):292-294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固态基质,研究不同固态基质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g/100mL 的麦秸杆、花生壳、稻壳和锯末,可使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提高了15.5%~24.8%。在4种不同固态基质中,稻壳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以稻壳作为固态基质,确定了添加固态基质条件下酵母菌乙醇发酵的最适条件为:稻壳2.5g/100mL、初糖12g/100mL、温度30℃、发酵时间48h。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可达到51.8g/L,为理论产率的92.7%。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黑牛肝菌液体的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及培养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葡萄糖、蛋白胨、装液量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牛肝菌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7.5g/L、蛋白胨8.5g/L、KH2PO42g/L、MgSO4.7H2O1g/L、VB10.01g/L、CaCO32g/L;培养条件为装液量96mL,培养温度28℃,转速160r/min,初始pH5.5。此时可达到最大菌丝体生物量25.4801g/L。  相似文献   

19.
以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AF-1为发酵菌株,对其发酵产磷脂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3%,磷酸氢二钠1.5%,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6%,氯化钙0.01%;15 L发酵罐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 h,装液系数为0.67,接种量为10%,初始pH值为7.5,发酵温度为35 ℃,通气量为0.3 m3/h,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液磷脂酶活力为41.57 U/mL。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Aspergillus niger X-6 发酵生产菊粉酶的产率,运用Plackett-Burmen 方法对麸皮、菊粉、蛋白胨、酵母膏添加量和发酵时间、温度、pH 值、接种量8 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麸皮添加量、发酵时间和pH值为3 个显著影响因素,然后采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对上述3 个因素进行产酶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建立菊粉酶产率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产菊粉酶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麸皮添加量4.64%、发酵时间81.5h、pH6.0。在此条件下,产酶活力达20.42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3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