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高值化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开发新型的保健食品,在加入米糠的培养基中,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生产富硒灰树花多糖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得到灰树花富硒液体培养过程中Se的最适添加量,并以菌丝干重、多糖含量、硒含量和富硒率为评价指标,按U12(124)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索富集硒的多糖的产物与葡萄糖、米糠添加量和添加方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为:在硒含量为0~300mg/L下液态深层培养,菌丝均能生长,硒最适添加量为10mg/L,但超过50mg/L,菌丝生长和多糖生产都受到明显地抑制。回归得到方程,并通过方程预测优化培养基:硒、米糠、葡糖糖的添加量分别为0.11、7.5、2.5g/100mL时,此时菌丝干重为1.32g/100mL,菌丝多糖为0.444g/100mL。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并拟在固态发酵设备中发酵生产多糖保健食品,以米糠为基础培养基,对灰树花固态发酵米糠产多糖条件进行探索。针对定量米糠,选取水分、蛋白胨、葡萄糖和pH 值影响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按L16(45)的正交试验方案得到优化培养基,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得到较优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固态培养基组成为原始米糠(水分为65%,按原始米糠质量计)、蛋白胨0.5%、葡萄糖4%、pH5.5、装样量20g/250mL 三角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11d,多糖得率以米糠为标准计算,可达4.52%。用SPSS 软件处理数据,得到表征多糖产量和培养基成分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液态发酵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适合灰树花多糖生产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2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12g/L,橄榄油1%;发酵参数为:初始pH6.0,温度25℃,装液量100mL/500mL,摇床转速140 r/min。其胞外多糖产量可以达到0.471g/L。  相似文献   

4.
以菌丝体干质量、胞内多糖含量及腺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一株冬虫夏草菌的液态发酵条件。确定利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发酵生产菌丝体、胞内多糖及腺苷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3%,温度24 ℃,培养时间4 d,摇床转速140 r/min;试验得菌丝体干质量为17.232 g/L;胞内多糖含量为78.34 mg/g;腺苷含量为633.7 μg/g。  相似文献   

5.
苦荞、天麻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添加苦荞和天麻,可分别使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较传统液态深层发酵提高0.5 g/L和2.1 g/L。并在此基础上,对碳源、氮源进一步优化:葡萄糖40 g/L,蛋白胨4 g/L。同时对摇瓶发酵过程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银耳芽孢高产胞外多糖深层液态发酵培养基,提高银耳芽孢多糖的发酵产量以及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不同来源的碳氮源及营养元素对银耳多糖产量的影响,并结合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得到高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使用50 L发酵罐进行了发酵工艺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银耳芽孢高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 g/L,NaCl 0.6 g/L,复合氮源(酵母浸膏和玉米浆干粉1:1)3.6 g/L,MgSO4 0.5 g/L,KH2PO4 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 ℃,发酵初始pH5,发酵时间6 d,接种量3%(v/v),摇床转速150 r/min。优化完后银耳芽孢胞外多糖产量为214.45 mg/100 mL,在摇瓶发酵阶段达到了较高的产量水平。50 L发酵罐放大发酵中验证多糖得率为258.78 mg/100 mL,比摇瓶实验得率提高了21.03%。本次优化显著促进了银耳芽孢胞外多糖的产量,为其规模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是食药两用真菌中的极品,其中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研究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灰树花最佳种子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初始pH为6.0;种子培养温度为25℃,最佳接种时间为108 h;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进行深层发酵,灰树花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325g/L和0.53g/L.  相似文献   

8.
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麸皮。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同时建立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随葡萄糖和麸皮含量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灰树花发酵最优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27.83,麸皮35.57,KH_2PO_43,MgSO_4 1.5,VB_1 0.05,在此条件下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达到1.397 g/100m L,2.176 g/L和22.177 U/100 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1.9,0.75倍和2.71倍。研究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初始pH、接种量、温度、转速、接种种龄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的最适初始pH为5.0,接种量10%,选取培养7 d的种子液,25℃,180 r/min振荡培养7 d即可结束发酵。  相似文献   

9.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的碳氮营养需求及发酵条件对灰树花茵丝体的生物量与多糖产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具有较广泛的碳源谱和氮源谱,最佳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麸皮-豆饼粉培养基。最适发酵条件为25℃,摇床转速100r/min,接种量10%,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100mL发酵液,pH在5.0~6.0,发酵周期为8d,在上述营养和发酵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积累最多,同时灰树花多糖可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香菇资源,该实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菌种,对香菇残次品进行液体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香菇与水的比例为1∶9(g∶mL),麦芽糖添加量为0.9 g/L,蛋白胨添加量为0.7 g/L,酵母膏添加量为0.5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活比培养基优化前提高了22.5%。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2.
利用BoxBehnken3×3设计优化了影响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生产的主要培养基组成,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KH2PO4),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典型性分析,获得最大菌丝体量(17.61g/L)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2g/L,KH2PO42.97g/L,蛋白胨6.58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而获得最佳胞外多糖量(1.326g/L)时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8.6g/L,KH2PO44.06g/L,蛋白胨3.79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相比,优化后的灰树花菌丝体与胞外多糖的量都有较大的增加。15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条件下,扩大培养后的菌丝体产量最大值达22.50g/L。  相似文献   

13.
以茯苓菌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对其产茯苓粗多糖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 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 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茯苓粗多糖产量的3个显著性因素:葡萄糖、酵母粉、硫酸镁。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得到 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47.1 g/L、酵母粉20.5 g/L、硫酸镁1.8 g/L、蛋白胨30 g/L、硝酸钠5 g/L、磷酸二氢钾1.0 g/L、VB1 1 g/L、无水氯 化钙0.1 g/L。 在此优化条件下,茯苓粗多糖产量为138 mg/100 mL,是优化前的1.3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发酵产胞外多糖能力,该研究对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试验等方法优选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36 g/L、胰蛋白胨7 g/L、硝酸钠4 g/L、氯化钾0.5 g/L、磷酸氢二钾1.3 g/L、硫酸镁0.4 g/L和硫酸亚铁0.1 g/L。在此优化条件下,多糖产量最高,为(23.76±1.05)g/L,相比原始培养基提高54.42%。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甘肃省野生三地羊肚菌为研究对象,探究羊肚菌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最佳方案与体外降血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红糖、玉米粉等7种添加物对羊肚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羊肚菌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测定羊肚菌胞外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当红糖添加量2.20 g/L、尿素添加量3.18 g/L、玉米粉添加量2.40 g/L时,实际得到羊肚菌胞外多糖的含量可达到1.20 g/L。羊肚菌胞外多糖在浓度为1.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73.46%和36.37%,羊肚菌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高生物量富硒酵母。从6种发酵培养基中确定G改良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从影响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生长的12个因子中筛选出葡萄糖、蛋白胨、KH2PO4、CuSO4添加量这4个关键因子。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及交互作用。试验得出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7 g/L、KH2PO4 6.5 g/L、CuSO4 0.01 g/L。结果表明,培养基优化后酵母生物量为12.01 g/L,有机硒含量为1 337.46 μg/g,谷胱甘肽为134.27 mg/L。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添加量由25 μg/mL提高至30 μg/mL,酵母生物量为11.21 g/L,有机硒为1 673.32 μg/g,谷胱甘肽为126.80 mg/L。  相似文献   

17.
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药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应用Minitab15软件设计了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筛选出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天麻浓度、无机盐配比4个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30g/L,蛋白胨质量浓度5.5g/L,天麻质量浓度7g/L,KH2PO4质量浓度1.5g/L,MgSO4质量浓度0.75g/L。每升发酵液中可得到灰树花胞外多糖为3.91g,与不添加天麻的对照组相比,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3.4%。  相似文献   

18.
在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醇提物,考察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 g/L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及优化添加量。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天麻醇提物能够显著提高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的含量,在其质量浓度为7g/L时,菌丝体干重、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08 g/L、5. 974%和2. 055 mg/g,与不添加天麻醇提物相比分别增加了0. 36、1. 29和1. 44倍(P<0. 05)。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分别为天麻素5. 837 5 mg/g,对羟基苯甲醇1.107 2 mg/g,对羟基苯甲醛0.660 1 mg/g,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均为对羟基苯甲醛,其.优化添加量分别为100、250、150 m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竹黄菌株通过液态发酵的方法获得活性成分竹红菌素系列化合物.首先采用单因素的分析方法找到了竹黄菌比较合适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碳源.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分析探讨蛋白胨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蛋白胨最佳浓度为1.82 g/L, 葡萄糖的最佳浓度为2.42 g/L.优化后竹红菌素产量为0.62 g/L.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为在较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杏鲍菇菌体,该试验探讨了液态发酵方法制备杏鲍菇.试验以杏鲍菇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态发酵培养基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态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KH2PO40.8g/L、MgSO41.2g/L、VB110mg/L时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较高.在摇瓶培养条件中研究了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对液态发酵杏鲍菇菌体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种子培养6d,装液量20% (v/v),接种量为10% (v/v),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摇瓶转速为140r/min,发酵8d,杏鲍菇菌丝产量可达8.23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