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度和中国新疆万寿菊提取加工过程中的苯并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万寿菊和万寿菊提取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苯并芘(1.67~94.9μg/kg)污染,且各类农资材料中均不同程度含有苯并芘,从生产过程推理,原料污染应该是万寿菊提取物中苯并芘的主要来源。在生产中要控制产品中苯并芘的污染,首要的是加强原料的控制,从根本来讲,应加强对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周丽  杨清山  连运河  王磊  张晓芳 《食品科学》2016,37(14):165-168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度辣椒和新疆辣椒及其辣椒提取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辣椒和辣椒提取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1(0.93~51.53 μg/kg)污染,在辣椒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部分迁移到辣椒油树脂当中,辣椒红中几乎没有。这一结果说明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来源于辣椒原料且易迁移到辣椒油树脂中。在生产中要控制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首要的是做到控制好原料。  相似文献   

3.
辣椒及辣椒提取物中危害物的测定及迁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辣椒及辣椒提取物中危害物含量,采用国标等方法对印度teja辣椒、中国新疆甜椒及其提取物中苯并芘、乙硫(a)磷、罗丹明B、毒死蜱、三唑磷、苏丹Ⅰ、苏丹Ⅲ、苏丹Ⅳ检测并进行迁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辣椒和辣椒提取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物污染。在辣椒红、辣椒油树脂生产过程中,印度teja辣椒粉中苯并(a)芘、罗丹明B、毒死蜱、乙硫磷、三唑磷、苏丹I、苏丹Ⅲ、苏丹Ⅳ主要迁移至辣椒提取物;辣椒提取物中苯并(a)芘、毒死蜱、乙硫磷、苏丹I、苏丹Ⅲ、苏丹Ⅳ主要迁移至辣椒红,罗丹明B、三唑磷主要迁移至辣椒油树脂。中国新疆甜椒粉中苯并(a)芘、罗丹明B、毒死蜱、苏丹I、苏丹Ⅲ、苏丹Ⅳ主要迁移至辣椒提取物;辣椒提取物中苯并(a)芘、罗丹明B、毒死蜱、苏丹I、苏丹Ⅲ、苏丹Ⅳ主要迁移至辣椒红,罗丹明B、三唑磷主要迁移至辣椒油树脂。这一结果说明在辣椒生产过程中,原料被危害物污染后在生产过程中易富集并迁移到辣椒红、辣椒油树脂中。因此,为防止辣椒提取物中危害物的污染,首要加强对辣椒原料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类溶剂是印017刷油墨中的良好助剂,为防止苯类溶剂对食品污染,控制食品包装材料中苯类溶剂的残留量,本文对糖果及糖果包装纸中苯类溶剂的残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苯在糖果、糖纸中均未检出,甲苯、二甲苯在糖纸中残留较高、特别是二甲苯通过糖纸造成了糖果车间空气和包装糖果的污染,其污染程度不等。本文对苯类溶剂的残留及污染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五种常用植物香料,并用福林-酚法检测提取物总酚含量,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azyl,DPPH·)法检测提取物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法检测提取物总还原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提取物抑制Fe2+-半胱氨酸引发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丁香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肉桂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较高,其抗氧化活性与常用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用相当。总体而言,高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比低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高,抗氧化活性也比低极性溶剂提取物的强。  相似文献   

6.
于明  刘玲玲  徐鑫  吴新风 《中国酿造》2014,(11):110-112
以不同极性溶剂分别对瘤果黑种草籽进行提取,得到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并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 PPH),2,2'-连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 B TS)和还原能力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评价新疆瘤果黑种草籽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瘤果黑种草籽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优于其它溶剂萃取物,清除D PPH 自由基的能力优于B H T,瘤果黑种草籽各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强A B TS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达81.33%,其A B TS自由基清除率强弱顺序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黑种草籽提取物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瘤果黑种草籽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分别采用传统溶剂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对发芽前后燕麦酚类物质进行提取,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总酚含量、提取物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法更有利于燕麦酚类物质的提取,但由于酶法提取物中5种主要蒽酰胺2c、2p、2f、t2和t3的相对含量较溶剂提取物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且酶解后产生了新的组分,导致其抗氧化活性较溶剂提取物有所降低。此外,发芽过程可作为提高燕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苯并[a]芘是一种致癌物质和突变原。随油料生长环境及加工制作方式的不同,会生产或存在于食用植物油脂中,如果生产过程控制不当还会造成苯并[a]芘污染的超标。苯并[a]芘作为油脂中一项重要安全检测指标,其污染水平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透视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安全风险现状,解析油料生长期环境影响及油脂加工过程可能造成的苯并[a]芘污染机制与途径,分析苯并[a]芘污染风险因素,探讨油品加工中防止和减少苯并[a]芘污染的有效防控措施。促进油品行业采用先进设备,加强生产过程流程管理,严格工艺参数控制,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使苯并[a]芘污染严格控制到国家安全限量10μg/kg以下,规避由此引起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以期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市场更加安全、放心。  相似文献   

9.
黑莓果渣经不同溶剂(水、pH3水、60%乙醇、80%乙醇、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在室温下振摇提取,得到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测定体系、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O2-·和·OH的活性进行测定,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抗氧化能力;酸性溶剂提取效果优于非酸性溶剂;60%乙醇为最佳的提取溶剂,其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2-·活性均弱于VC,而清除·OH活性较强且高于VC。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主要为解决HPLC测定毛霉菌丝提取物的提取溶剂选择和检测器选择的问题,采用8种溶剂对毛霉菌丝进行提取,提取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折光仪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果,再上HPLC进行验证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溶剂提取物的折光指数与空白和纯溶剂相比变化不大,不适宜在HPLC检测时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而紫外检测特性和荧光检测特性的分析表明:50%的甲醇溶液、50%的乙腈溶液和AMF这3种溶剂提取物有较好的信号响应,进一步进行这3种溶剂毛霉菌丝提取物的HPLC上机试验。结论是可选用50%的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检测,检测波长设置为215.5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