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湖凹陷东部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湖凹陷东部是苏北盆地最主要的油气产区,油气来源复杂,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一质谱分析为基础,将该区原油划分为来自阜四段烃源岩的“阜四型”和来自阜二段烃源岩的“阜二型”,其中“阜二型”占较大优势。综合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油气主要来自汜水、龙岗和三河3个次凹,其中“阜四型”原油主要分布在石港断裂带和龙岗次凹附近。“阜二型”原油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按照甾烷异构体比值C2920S/(20S+20R)将阜二型原油进一步划分为未熟-低熟原油和低-中等成熟原油。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遵循就近运移、聚集的基本规律,凹陷内各次凹中心即为油源中心。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中部,该区油源充足,多期断裂发育,油气运移畅通,纵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成藏条件十分优越,但油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通过对许庄地区阜宁组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烃类流体包裹体成分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主要来源于邵伯次凹、樊川次凹阜四段成熟烃源岩以及本地阜二段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基于34个烃源岩与50个原油样品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研究了廊固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有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较高且富含沟鞭藻类,沉积于淡水较强的还原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输入量较少且低等水生生物输入较多,沉积于咸水强还原环境。在油源对比基础上,结合原油分子生物标志物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3种成因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牛坨镇凸起周边地区;第Ⅱ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偏北部的旧州—王居一带;第Ⅲ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以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和曹家务—柳泉构造带南部的部分地区。廊固凹陷各油藏紧邻烃源岩聚集成藏,其分布规律受控于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曹家务和中岔口地区是第一类原油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域,柳泉构造带王居地区是第二类原油勘探潜力较大区域。  相似文献   

4.
复杂油气藏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胜坨油田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原油划分为4个组群。组群1是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宁海、坨一区西部;组群2是由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坨二、三区及一区东部,是胜坨地区的主要原油组群;组群3为混源油,油源是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四段上亚段两套成熟烃源岩所提供,分布局限;组群4为低熟油,是由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伽马蜡烷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提供的烃类,仅分布于胜北断层北侧。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分别从东、西两个充注点在坨一区西部和宁海地区聚集成藏;利津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在坨一区东部聚集成藏。坨二、三区8砂组都源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次油气充注过程。早期成藏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主要在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8砂组以下(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晚期成藏发生在明化镇时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晚期形成的油气主要在8砂组以上(包含8砂组)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储层成藏。早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胜北断层,晚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南北向断层北部。  相似文献   

5.
三河次凹戴一段(E2d1)底部与下伏的阜宁组(E1f)地层存在着不整合接触关系,地震速度上具有突变,引起三河次凹戴一段底部地震资料主频低、频带窄的问题,对三河次凹戴一段底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采用Q偏移技术来补偿戴一段底部地层的吸收衰减作用.通过有效Q场的求取、Q层析反演、Q叠前深度偏移等处理技术完成Q...  相似文献   

6.
哈拉哈塘油田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原油成藏期次复杂、部分单井原油密度多变。通过原油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碳同位素值、饱和烃色谱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原油成熟度等研究表明:原油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北东构造高部位密度高、降解程度强、成熟度低,南部构造低部位原油密度低、降解程度低、成熟度高的特征。哈拉哈塘油田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晚期原油成熟度较低(4-/1-MDBT<3.0),遭受强烈降解,在志留系以残余沥青为主,在奥陶系为重质油,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5~8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西侧的艾丁地区。海西晚期原油成熟度中等(4.0<4-/1-MDBT<5.5),以中质油为主,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115℃,在哈拉哈塘油田东北地区与加里东晚期原油混合,同时也是哈得逊油田和东河塘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主要油源。喜马拉雅期原油成熟度较高(4-/1-MDBT>6.0)、密度低,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南部。导致单井原油密度多变的原因主要有3种:①多期充注与降解。不同期次原油成熟度和密度差异明显,且降解程度不同,混合不均匀导致原油密度多变。此类型单井较为常见,多分布在大型断裂附近。②"轻质油洗作用"。轻质油与重质油混合导致原油胶体失稳,产生组分分异,沥青质沉淀,据此提出了"轻质油洗作用"概念以解释此现象。沉淀物中沥青质主要来源于早期重质油,而混染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主要来源于晚期轻质油。此类井主要分布于轻质油和重质油混合带。③原油乳化。原油与地层水混合形成油包水,为假稠油。在中质油井和重质油井区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坝田地区和周缘次凹以及断层上、下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明确主力生烃次凹,判识断层封闭性,分析坝田地区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龙岗次凹周缘原油成熟度最高,为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是坝田地区周缘主力生烃次凹。F_1断层上、下盘原油正构烷烃、甾烷、萜烷分布以及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揭示F_1断层处于封闭状态,证实龙岗次凹烃源岩所生成的成熟油未越过F_1断层运移至坝田地区。坝田地区含油砂岩抽提物成熟度低,与自身斜坡区烃源岩和汊涧次凹、东阳次凹所生成的低成熟阶段产物相似。低成熟阶段烃源岩生烃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油藏。因此,坝田地区勘探潜力较差,而紧邻龙岗次凹的断块圈闭是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胜坨油田原油物性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可将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原油分为稠油和正常稀油,稠油分布于浅层,是由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提供的低熟油遭受次生改造而形成;正常稀油分布于深层的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中,成熟度较高。按照硫含量,又可分为3类:高含硫原油分布于浅层,油-源对比表明该原油来自于盐湖-咸水湖的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低硫原油分布在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储集层中,原油来自于淡水-半咸水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中等含硫原油则多为混源油。因此硫含量可以作为油源对比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分布在青西凹陷和南部凸起,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油源分别为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的烃源岩。第1类原油为低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低成熟的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烃源岩,下沟组中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第2类原油为中等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下沟组中段烃源岩,下沟组下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部分贡献;第3类原油为高成熟原油,油源为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柳沟庄油田中-浅层的原油主要为第2类原油,少量为第1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和下沟组上段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原油为第3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3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南部和北部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烃源岩。南部凸起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2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烃源岩。青南次凹的下沟组中段、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是酒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层。  相似文献   

10.
苏北盆地第三系烃源岩排烃范围及油气运移边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指标相关性分析,从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中筛选出排烃下限指标,最终以Ro≥06%,SM≥010,C29Mor/C29Hop≤045,CPI≤1.3作为苏北盆地下第三系、泰州组源岩排烃“门槛值”圈定各套源岩的排烃范围。金湖凹陷中,阜四段可排烃生油层主要分布在三河、龙岗、汊西次凹,阜二段可排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以上次凹及其内斜坡。高邮凹陷中,阜四段可排烃生油层范围主要局限在高邮深凹、刘陆舍次凹及内斜坡地带,阜二段可排烃源岩广泛分布于除柘垛凸起以外的地区。以荧光薄片、烃类包裹体法和油-岩成熟度对比追踪法探索油气运移边界。研究表明,来自高邮、临泽凹陷的远距离运移油气已经到达柘垛凸起。经分析,XC1井泰州组油可能来自临泽凹陷,这种“上生下储”现象大部分来自顺向(正)断层调整:而XG1井阜一段油来自高邮凹陷东部的泰州组成熟源岩,经长距离运移和反向(正)断层调整(“下生上储”)到达柘垛凸起的阜一段储集层,估算运移距离在20 km左右。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沙埝南-永安地区阜二段和阜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但对于戴一段原油的来源问题研究较少,存在较多争议。为了查明戴一段原油来源问题,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阜二段源岩主峰碳以C22 圆顶或C25 尖顶分布为主,奇碳优势不明显,原生甾烷呈“椅式”分布;阜四段源岩主峰碳以C23 尖峰为主,奇碳优势明显,原生甾烷呈“ V” 字型。通过原油与阜宁组源岩对比分析,认为戴一段原油主体来源于阜四段,深凹带原油与阜二段源岩关系密切。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苏北盆地曲塘次凹阜三段研究成果,结合取心井岩心资料,重点研究了陆相湖盆砂质碎屑流与底流改造砂的成因机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物性特征差异。对比结果表明:砂质碎屑流属于块体流沉积,而底流改造砂的形成机制受到风驱底流的控制,主要为长期活跃的底流;底流改造砂较碎屑流砂体而言,石英体积分数降低,岩屑体积分数升高,黏土体积分数升高,砂体明显减薄;碎屑流砂体沉积构造主要是块状层理,而底流改造砂体的沉积构造主要有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普遍发育泥岩纹层;底流改造砂体储层物性差,孔渗相关性差。这2类砂体在湖相深水区中呈交互沉积,为苏北盆地曲塘次凹阜三段地层"满凹含砂"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黑帝庙次凹葡萄花油层是目前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对其油源条件、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式进行了研究。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黑帝庙次凹葡萄花油层的油气主要来自嫩一段烃源岩。通过分析来自嫩一段烃源岩的油气进入葡萄花油层的成藏机理,认为嫩一段油气"倒灌"运移进入葡萄花油层须同时具备2个基本条件:嫩一段烃源岩内存在超压和嫩江组沉积早期发育连通嫩一段烃源岩与葡萄花油层的油源断层。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油气在其内部超压作用下,通过断层向下运移至姚一段葡萄花油层。嫩江组沉积早期发育的断层的活动期与嫩一段生、排烃高峰期的良好匹配,成为来自嫩一段烃源岩的油气在黑帝庙次凹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受嫩一段烃源岩内部超压、断层输导体系及姚一段砂体分布的控制,形成新生古储一断层输导一岩性圈闭的成藏模式,具备形成断层一岩性及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北部湾盆地涠洲11?4油田与涠洲11?4N油田的原油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运聚差异性。研究区原油分为A和B两类,前者成熟度高,主要来自流二段底部油页岩,后者成熟度低,主要来自流二段上部与流一段泥岩。A类原油在凹陷边缘构造高部位的涠洲11?4油田新近系角尾组与凹陷内构造低部位涠洲11?4N油田下部的流三段均有分布,而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涠洲11?4N油田上部的涠洲组和流一段。原油空间类型与烃源岩分布关系表明,A类原油主要在流二段下部的流三段成藏或沿流三段砂体侧向向构造高部位运移成藏;B类原油主要在凹陷内通过断裂近距离垂向运移成藏。这指示了成熟度较低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在凹陷内近距离运聚成藏,而A类原油主要在流二段底部油页岩附近与凹陷边缘的构造高部位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东营凹陷发育了咸水湖相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和半咸水深湖相的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将油气藏的形成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期为早第三纪东营期末,凹陷中心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并开始排烃,后由于喜山运动使全区遭受抬升和剥蚀,油气生成过程中断,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表明,此阶段的原油成熟度较低,油气生成数量有限;第二期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沉积时期,伴随着凹陷的持续全面沉降和深埋,沙河街组三段下部和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进一步成熟,生烃作用增强,原油的成熟度较高。两次成藏的原油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凹陷边缘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低,是早期充注成藏的;生油凹陷中心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高,为第二期充注成藏的;而过渡带(斜坡带)油藏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比较复杂,总体特征是混源聚集、多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高柳断层两侧原油物性和富集层位差异明显。高柳断层以北,原油主要富集于沙河街组三段,普遍具有高蜡特征;高柳断层以南,原油主要富集于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东营组,含蜡量相对较低,为正常原油。应用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不同层系原油来源。沙三段高蜡油来源不同于高柳断层以南正常原油,前者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四亚段(Es43)烃源岩,后者主要来自高柳断层以南林雀次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Es43烃源岩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重输入的特征,为深层高蜡原油提供了蜡质来源。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改造、烃源岩较低的热演化程度和沙三段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是高蜡油生成、运移和保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沾化凹陷四扣洼陷油源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四扣洼陷下第三系发育了沙河街组沙四上段、沙三段和沙一段三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是该区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沙一段为低成熟烃源岩;而沙四上段烃源岩分布局限。油源对比显示渤南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义东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罗家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和沙四上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深对苏北盆地曲塘次凹阜二段致密油储集层的认知,为致密油开发打下基础,应用大量岩心分析化验数据,通过开展源岩、岩性、电性、物性、脆性、含油性、地应力"七性"关系分析,建立阜二段储集层测井"七性"关系研究综合图,开展纵向甜点识别与评价。研究认为:阜二段优势储集层源岩品质好,为优质-好烃源岩,岩性以含云或云质泥页岩为主,微裂缝和次生溶蚀孔发育,脆性高,含油性好;阜二段"甜点"具有源储一体的特点。最终识别出2个纵向"甜点段",即阜二Ⅲ亚段⑤小层和阜二Ⅱ亚段④小层,为研究区致密油气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认识支撑。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是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早期勘探主要围绕古近系泰州组展开,阜宁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皮厚肉薄",资源有限。通过解放思想,转变勘探思路,海安凹陷南部阜宁组相继发现了张家垛、曲塘、向阳—胡集3个含油气区带,"十二五"期间累计提交探明储量达1353×10~4t。通过海安凹陷南部岩性油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海安凹陷南部存在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封存箱"生、储体系,具有高效排烃、高效富集的特征,重新计算海安凹陷曲塘次凹资源量达9000×10~4t;(2)建立了海安凹陷南部滩坝砂沉积模式,曲塘次凹滩坝砂发育,坝砂呈现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集中分布于北部张家垛曲塘地区,南部以滩砂为主;(3)海安凹陷南部生烃期、排烃期与阜三段圈闭形成期时空匹配关系较好,有利于形成阜三段滩坝砂岩性油气藏;(4)平面上油藏围绕生烃洼陷展布,受沉积微相控制;纵向上主要生储盖组合决定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层位。长期活动断层为输导断层,控制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20.
辽西凸起是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目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分、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原油均属于低硫、轻质低成熟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原油母质为混合型,并且沙河街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东营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原油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东营组原油具有双洼混源的特征,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辽中凹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