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AgNO3为前驱物,乙醇为还原剂及溶剂,制备得到了银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PVP可以对银纳米粒子的生长起到很好的表面修饰作用,银纳米粒子在400nm~410nm处产生明显的纳米银所具有的表面等离子态特征吸收峰,银纳米粒子的吸收强度随反应时间延长及前驱物浓度增加而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具有球状形貌特征,尺寸分布窄。改变PVP与AgNO的投料比,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
以AgNO_3和NaHCO_3为反应原料,以PVP为保护剂,用水热法制备出纳米银颗粒。研究了AgNO_3浓度和分散剂PEG的加入对反应生成纳米银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gNO_3浓度为0.06 mol/L,NaHCO_3浓度为0.15 mol/L,PVP为0.03 mol/L,PEG为0.05 mol/L,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4 h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平均粒径尺寸约50 nm、分散性好、尺寸均一的近球形纳米银颗粒。  相似文献   

3.
利用直接沉淀法得到片状氢氧化镁前驱体,再结合煅烧法得到立方纳米氧化镁;为优化实验条件,讨论氢氧化镁前驱体及氧化镁的形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5 mol/L、镁盐物质的量浓度为0. 4 mol/L时,可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片状氢氧化镁前驱体;当氯化镁的纯度较高时,氢氧化镁结晶度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分散均匀的花瓣状薄片形貌;煅烧温度控制在1 150℃时,所得到的立方纳米氧化镁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丝素蛋白(SF)是从蚕丝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嵌段结构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用于稳定银纳米粒子(Ag NPs)。以硝酸银、硼氢化钠为原料,SF为稳定剂制备了丝素蛋白包覆的银纳米粒子(SF-Ag NPs),以柠檬酸钠、牛血清蛋白(BS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分别制备了不同的Ag NPs样品作为对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SF-Ag NPs在不同pH溶液及不同浓度盐离子体系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SF-Ag NPs在pH=3~11以及不同浓度盐离子(NaCl 50~400mmol/L,CaCl212.5~100mmol/L)中稳定性良好。稳定机理研究表明,空间位阻效应以及SF中氮原子与Ag NPs的结合力使得SF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抗菌测试结果表明SF-Ag NPs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纳米银(AgNPs)制备方法中存在的纳米银颗粒粒度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利用柠檬酸钠和无水乙醇作还原剂,以柠檬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保护剂制备纳米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XRD、SEM、TEM、EDS、Zeta电位仪等多种技术表征所制备纳米银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为球形面心立方结构,粒径...  相似文献   

6.
填充银纳米棒新型导电油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波辅助原位氧化还原法制备长径比均匀的银纳米棒, 研究了制备条件参数如催化剂浓度、 表面活性剂与先驱体浓度比率等因素对制备银纳米材料的形貌的影响。以这些银纳米棒作为导电填料制备印刷用导电油墨, 研究了填料含量、 纳米棒及纳米粒子的比率对导电油墨的电导率、 附着力、 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晶体生长催化剂NaCl与AgNO3的摩尔比为1:5时, 得到的银纳米材料中纳米棒比例达95%以上。对导电油墨的性能研究表明, 当填料中银纳米棒比例为95%时得到的导电胶具有最低的渗滤阈值, 为62%, 同时经过80℃、 85%RH老化环境老化500 h后导电油墨的体积电阻率上升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7.
光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以银氨溶液为前驱体,PVP为保护剂制备分散性良好和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银溶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纳米银溶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照时间和PVP浓度都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Ag(NH3)2]+浓度为1mmol/L,n(PVP)/n([Ag(NH3)2]+)=50时,反应30min就可以生成理想的纳米银溶胶。此外,该方法没有使用有毒添加剂,制备的纳米银溶胶更为安全,从而可以应用在更为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银的广泛应用及主要制备方法,论述了化学法制备各向异性银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银纳米粒子形貌与性能的关系,指出了银系纳米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详细综述了球形、线(棒)型、立方体形、三角形等其它各种形状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条件和形成机理,阐述了工艺条件对纳米银尺寸、形貌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并指出了银系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还原剂在纳米银粒子合成过程中对其粒径、尺寸分布和形貌的影响。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选择葡萄糖、抗坏血酸、柠檬酸钠、乙二醇作对照,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60℃来制备纳米银粒子。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所制备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时,制备出了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51 nm)且分布均匀的球形纳米银;将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时,出现了晶体颗粒聚集而成的球状团聚体,平均粒径为67 nm;柠檬酸纳还原出的纳米银粒子集中分布在15 nm左右以及100nm左右,平均粒径为57nm;乙二醇在相同条件下还原出了球形、棒状、三角片等形状的纳米银粒子,平均粒径为107 nm。结论采用葡萄糖作为还原剂,更容易制备出球形、粒径小且分散均匀的纳米银粒子。  相似文献   

10.
周学东  何鑫  赵修建  赵小锋 《材料导报》2006,20(Z2):127-129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一维银纳米棒,其长径比约为5:1,颗粒直径为30nm左右,并用AFM研究了此种一维银纳米棒分散在PVP中后利用旋涂法在玻璃基片上所成的膜的形貌.紫外-可见吸收谱、XRD图谱以及选区电子衍射均证明所得到的纳米粉末为单质银颗粒,且具有面心立方结构.AFM图像表明得到的薄膜具有均匀的纳米孔洞,此为PVP烧结后留下,银纳米粒子则从该孔洞中垂直玻璃表面生长成圆柱体形粒子,取代此前的一维纳米棒结构.  相似文献   

11.
微波场中PVP还原制备Ag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辐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AgNO3)混合水溶液,改变微波辐照时间和反应物质量比制备出了形貌各异的纳米银粒子,并通过实验证实了PVP的催化还原作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X射线能谱(EDS)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表明,在微波辐照条件下,PVP分子内酰胺基中的胺基N原子具有还原作用,可以将溶液中的银离子快速还原为银纳米颗粒,并且随着PVP与AgNO3的质量比的增大,银的形貌会出现由球形到立方体形、薄片形的系列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AgNO3为前驱物,水、乙醇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银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粒子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特定PVP浓度、AgNO3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以水为溶剂,不能生成银纳米粒子,以乙醇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410nm左右可观察到银纳米粒子所具有的表面等离子态特征吸收峰,动力学曲线表明,乙醇溶剂体系银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吸收强度。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具有球状形貌特征,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液相还原步法制备铜纳米颗粒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铜纳米颗粒形貌尺寸的影响。方法在水体系下,先用葡萄糖将铜离子预还原为氧化亚铜,再使用次亚磷酸钠将氧化亚铜还原成纳米铜颗粒。分别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VP添加量、次亚磷酸钠的浓度以及加热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所得的产物进行形貌观察。结果 PVP添加量与次亚磷酸钠浓度的提高,都使得铜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并且过量的PVP会造成铜纳米颗粒的团聚;然而随着温度的提高,铜纳米颗粒的尺寸先减小再增大。结论实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VP添加量为2 g,次亚磷酸钠浓度为1.2 mol/L,反应温度为60℃。此条件下所制备出的铜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匀,粒径为4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AOT反胶束体系既为制备纳米粒子提供了反应器,又控制了粒子尺寸分布,是制备贵金属银纳米粒子的最佳方法.阐述了AOT反胶束体系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机理,综述了制备过程中浓度、连续相类型等对纳米银粒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该方法的应用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使用多元醇热还原法制备出了具有大长径比的银纳米线,研究了银纳米线的生长过程并分析了其生长机制。实验选择不同的还原剂种类、不同分子量的PVP及成核控制剂进行了研究。优化了AgNO3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得到了乙二醇体系下制备出银纳米线的最佳实验方案,其优化工艺参数为2mmol/L硫化钠乙二醇溶液、0.19~0.25g PVP、50mmol/L硝酸银乙二醇溶液。对所得银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面心立方结构的纯银纳米线,产物结晶度好、尺寸形貌均匀、长度为100~200μm、直径为60~100nm。按此方案进行放大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线仍然保持良好的形貌尺寸,且产量高、工艺稳定,具有量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微波辐照下,以硝酸银为银源,水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和还原剂,不加入其他还原剂的条件下,快速制备出纳米银胶体。利用紫外光谱法,对微波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先40℃下预热15min,再微波辐照30min,微波功率为260W,AgNO3∶PVP=1∶3(质量比)为最佳制备条件。对制得的纳米银粒子进行了TEM、SPM、DTA表征,发现制得的纳米银粒子为球形粒子,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为18~25nm。对PVP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Ag离子与PVP的配位作用和PVP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能够制备出纳米球形银粒子。  相似文献   

17.
纳米银粒子在微乳液中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二丁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为油相形成的W/O型微乳体系中,以AgNO3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讨论了AgNO3浓度、抗坏血酸浓度以及水核半径(W)对制备纳米银粒子的影响。利用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UV-Vis)、透射电镜(TEM)和纳米粒度仪对制得的纳米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AgNO3浓度为0.2mol/L,抗坏血酸浓度为0.2mol/L,W值为10的条件下,得到大小为10nm左右,单分散性好的均匀球状纳米银溶胶。抗菌性能测试表明,当纳米银粒子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法,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和溶剂,制备纳米Ag/PMMA复合薄膜.采用XRD、TEM、FT-IR、UV-Vis表征了纳米Ag/PMMA复合薄膜物相,纳米银的颗粒形貌,分析了纳米银与基体PMM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对溶胶和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为面心立方银单质,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探讨了溶剂热法中不同Na2S浓度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Na2S浓度对银纳米线的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2S浓度的增加,银纳米线逐渐增加;当Na2S浓度为1mmol/L时,可以得到尺度均匀的纯银纳米线,浓度过大时又会出现类球状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步还原法和螯合法制备Ag/PAN纳米纤维膜。采用SEM,UV,XRD,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该纤维形貌,银粒子晶型、尺寸、官能团进行表征。得知两种方法都可制备出嵌有(或附着)纳米银颗粒的PAN纳米纤维膜,银粒子的粒径可以达10nm,且经过比较,Ag/PAN膜经过还原处理后,表面Ag粒子的含量更高,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