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形成多糖-蛋白质共聚物。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过氧化物酶添加量、不同H_2O_2浓度、不同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比3个因素下,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酶促共聚物紫外吸收光度值变化,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高效尺寸排阻色谱(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技术对酶促共聚物进行定性表征,研究在3个因素下,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酶促共聚物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麸阿拉伯木聚糖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与牛血清白蛋白发生接枝反应,且酶添加量为0.2 U/g,H_2O_2浓度为0.5 mol/L,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比为10∶1时,紫外吸收光度值变化最明显,且酶促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12.426 m~2/g及32.419 min。  相似文献   

2.
乳状液粒径大小和分布与乳状液乳化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得到优良乳化特性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以乳液平均粒径及分布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碱提温度、碱提时间、NaOH浓度和pH单因素对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乳状液粒径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碱提温度85 ℃、碱提时间180 min、NaOH浓度0.15 mol/L、pH4.3条件下,所提取麦麸阿拉伯木聚糖平均粒径为(0.4859±0.009) μm低于阿拉伯胶的(0.5494±0.013) μm,并具有相近的分布指数(0.147±0.015,0.113±0.016,p>0.05)。因此,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制备具有优于或接近阿拉伯胶的乳化性质的麦麸阿拉伯木聚糖是可行的,为阿拉伯木聚糖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木聚糖粗提物均会残余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交联或游离的蛋白质会影响阿拉伯木聚糖的乳化性、溶解性、凝胶特性、成膜性等诸多特性。文章以粗提取阿拉伯木聚糖的蛋白质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NaOH浓度和pH值对碱提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中蛋白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碱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90℃、NaOH浓度0.25 mol/L、pH值3.8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具有最小的蛋白含量(6.339±0.31)%。  相似文献   

4.
全麦粉中阿拉伯木聚糖氧化交联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化物酶体系及漆酶对阿拉伯木聚糖黏度、分子质量分布及游离阿魏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酶能有效的作用于阿拉伯木聚糖,使其黏度有较明显增加,对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加入漆酶时,阿拉伯木聚糖重均分子质量增加量及阿魏酸含量降低较过氧化物酶明显。这说明后者催化效率较高。漆酶具有催化能力强,无须双底物即反应条件容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声波辅助泡沫分离富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首先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泡沫分离前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结构的变化,利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测定超声波对牛血清白蛋白聚集效果的影响,随后,研究了装液高度、气体体积流量、分布器孔径对泡沫分离回收牛血清白蛋白效率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牛血清白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泡沫分离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会诱导分子间二硫键的产生,超声波辅助泡沫分离能有效抑制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聚集。在温度25℃,pH6.0,牛血清白蛋白浓度0.20 g/L,气体分布器的孔径180 μm,液体高度300 mm,进料速率2 mL/min,气体体积流量150 mL/min,超声波功率600 W和超声波处理时间2 min的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达到6.3%和85.3%。超声波处理能够明显抑制泡沫分离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聚集体的产生,进而提高消泡液的表面疏水性、泡沫性能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米谷蛋白与阿拉伯木聚糖浓度对复合凝胶性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米谷蛋白与小麦阿拉伯木聚糖作为主材料,通过热处理与漆酶诱导复合处理使得米谷蛋白中的酪氨酸与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链上的阿魏酸共价交联形成复合水凝胶。比较不同浓度米谷蛋白及阿拉伯木聚糖对复合水凝胶的硬度、流变、持水性及溶胀特性的影响。结果 随米谷蛋白及阿拉伯木聚糖浓度分别升高,其复合水凝胶的凝胶硬度、流变特性、持水能力及溶胀特性均显著提高。但可能因凝胶网络结构及作用力等原因,二者浓度达到一定限度(160 mg/ml、25 mg/ml)后,其持水与溶胀特性略有降低。结论 高浓度材料制备所得米谷蛋白/阿拉伯木聚糖复合水凝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与保水性能,这也为该水凝胶在食品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制得富含天然酶的功能配料,分析麦麸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比较制作的麦麸面包(B1)、发酵麦麸面包(B2)、木聚糖酶麦麸面包(B3)和复合麦麸面包(B4)的膳食纤维组成及烘焙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具有较强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生产能力,其酶活为6.98 U/g;在48 h麦麸发酵过程中,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不断提高,其酶活分别增加至6.06和21.70 U/g,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也持续降解至38.30 g/100 g。面团搅拌、醒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且添加发酵麦麸的面包效果最明显。相比未发酵麦麸面包,添加发酵麦麸的面包体积、弹性及持水力都显著提升(p<0.05),气孔结构更加细腻。制作的4种面包中总膳食纤维(TDF)和阿拉伯木聚糖(AX)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发酵麦麸及木聚糖酶都能促进面包中IDF和AX溶解。  相似文献   

8.
从玉米麸质中提取的水提阿拉伯木聚糖(WEAX),分别使用过氧化物酶(POX)/H2Q体系和漆酶/O2体系为催化剂制备了WEAX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阿拉伯木聚糖凝胶的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对凝胶的流变性能、热稳定性和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H2O2体系相较于漆酶/O2体系所制备的凝胶,具有更短的凝胶化时间.热稳定性方面,两种凝胶均在大约250℃左右发生分解.同时,由于质子化作用,两种体系的凝胶在盐酸中的溶胀性远小于在水中的溶胀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羧甲基化改性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碱提取法从麦麸中分离阿拉伯木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NaOH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羧甲基化阿拉伯木聚糖取代度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化阿拉伯木聚糖的结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黏度和热稳定性的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当NaOH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0 mg/mL、阿拉伯木聚糖-氯乙酸钠-NaOH=1∶2∶2、65 ℃和4 h时,所得羧甲基化阿拉伯木聚糖的取代度最高为0.66,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羧甲基化反应的成功。相比于未改性的阿拉伯木聚糖,取代度为0.66的羧甲基化阿拉伯木聚糖中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之和由88.72%减少至14.72%,分子质量也由改性前的6.07×105 Da减小至4.18×105 Da。此外,随羧甲基化阿拉伯木聚糖取代度的增加,剪切黏度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而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改性样品的最大热分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由285 ℃升高至306 ℃。本研究结果表明,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经羧甲基化改性后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变化,本实验可为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羧甲基化改性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芯木聚糖为碳源的草菇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玉米芯木聚糖的碱法提取中,玉米芯木聚糖在80℃抽提120min的抽提率较高,还原糖质量分数较低,同时,抽提液的颜色较浅,明显优于121℃抽提30min.以80℃抽提的木聚糖为诱导,草菇产生的木聚糖酶的酶活比121℃抽提的木聚糖的酶活高.以80℃抽提的木聚糖为碳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出适合草菇生长和产生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为:木聚糖15g/L,(NH4)2SO42.5g/L,Tween 803g/L,酵母膏1g/L,KH2PO41g/L,MgSO4·7H2O0.6g/L,微量元素0.0005g/L.pH7.0,40℃下150r/min培养4d,此时酶活达32.4IU/mL.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木聚糖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天然半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是谷物中主要的非淀粉多糖,具有良好的营养特性。主要阐述了阿拉伯木聚糖的结构特征、交联特性及生理功能。分别列举了国内外有关阿拉伯木聚糖在酶作用下交联性质的研究,针对其抗氧化、降血糖以及调节肠道等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酶促交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后期阿拉伯木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水凝胶结构及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3种小麦(郑麦9023、矮抗58、周麦27)阿拉伯木聚糖(W9023、W58、W27)水凝胶特性的差异。通过流变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称质量法对3种水凝胶(Q9023、Q58、Q27)的成胶性及凝胶稳定性、微观结构、溶胀性及色泽进行研究。3 g/100 m L的W9023和W58在漆酶作用下可形成凝胶。Q9023凝胶点为9 min,Q58为19 mi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典型的AX图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Q9023凝胶孔壁光滑,Q58呈脊状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阿拉伯木聚糖成胶性能有差异。Q9023结构更为稳定,控释能力较强,色泽较浅,更利于后续改善凝胶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碱提取法制备小麦麸皮阿拉伯木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流变分析方法考察不同NaOH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阿拉伯木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OH浓度的增加,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得率则先上升后下降;随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和得率均先增加后趋于平衡。在NaOH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分别为0.5 mol/L、85℃和120 min条件下所得阿拉伯木聚糖的纯度和提取得率分别为88.72%和32.8%。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质量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溶液的黏度随NaOH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大,随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结果表明,不同碱提取条件所得阿拉伯木聚糖的性质差异较大,本实验可为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取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和疏水性黄酮醇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颗粒,采用TEM确定纳米核壳的粒径,HPLC分析明确包覆率,2种抗氧化方法(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对包覆前后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粒径约为20 nm;牛血清白蛋白与黄酮醇化合物的结合关系影响它的包覆率;由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基团与BSA形成氢键,使得被包覆的黄酮醇抗氧化活性降低。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黄酮纳米核壳颗粒可以作为提高黄酮稳定性保护黄酮抗氧化活性实现黄酮较高生物利用度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湿热条件下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米糠蛋白与阿拉伯木聚糖接枝复合物。以接枝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糖蛋白接枝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糖蛋白接枝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接枝反应溶液pH控制在10,接枝反应时间48 min,阿拉伯木聚糖与米糠蛋白质量比2.2:1,接枝反应温度50℃,此时接枝度为34.01%。与单独的米糠蛋白相比,米糠蛋白与阿拉伯木聚糖接枝复合物持水性升高,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所改善,可扩大米糠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并讨论了3种小麦阿拉伯木聚糖(W9023,W58和W27)分子量及单糖组分的差异。通过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及反向高相液相色谱分别对小麦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量及单糖组分进行分析。碱提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重均相对分子量可分为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2部分,且分子量大小分别为1.25×10~6~1.49×10~6 g/mol和3.6×10~3~3.8×10~3g/mol。单糖组分分析表明,小麦阿拉伯木聚糖主要有Ara,Xyl,Glu和Gal组成,即表现出典型的AX结构。W9023及W27的Ara/Xyl比值相对较高,分别为0.54和0.51。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阿拉伯木聚糖分子特性有差异。W9023及W27具有相对较高的取代度,更利于后续对阿拉伯木聚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木糖酶和漆酶对麦草浆进行漂前生物预处理。聚木糖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p H值5.5,温度60℃,聚木糖酶用量6 IU/g,预处理时间75 min,搅拌速率80 r/min。漆酶催化脱木素的最佳条件为:p H值3.5,温度60℃,漆酶用量22.5 IU/g,介体用量1.5%,脱木素时间10 h,搅拌速率120r/min。聚木糖酶预处理可破坏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结构,降低纸浆中己烯糖醛酸含量。与无聚木糖酶预处理纸浆相比,聚木糖酶预处理纸浆卡伯值降低幅度较大,如X(聚木糖酶预处理)-L(漆酶催化脱木素)-E(碱性过氧化氢抽提)漂白浆的卡伯值较L-E漂白浆低7.2%,X-LM(漆酶/介体体系催化脱木素)-E漂白浆的卡伯值较LM-E漂白浆低24.8%。依次使用聚木糖酶和漆酶处理可有效提高纸浆生物漂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棕榈纤维柔软度和细化纤维,研究了草酸铵+复合酶联合处理工艺.探讨了草酸铵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的单因子影响,进行了漆酶质量浓度、酸性木聚糖质量浓度、时间、温度、pH值的L16(45)正交试验,并进行纤维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草酸铵5.5 g/L,温度100℃,时间70 min,漆酶3.0 g/L,酸性木聚糖酶5.5 ...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主要通过液料比值、NaOH溶液浓度、时间和温度四个单因素来研究玉米芯中AX得率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料比值20 mL/g,NaOH溶液的浓度为0.20 mol/L,时间为120 min,温度为90℃的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最大,值为32.5%。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麸皮的附加价值、提升阿拉伯木聚糖(AX)的加工及应用,本研究以此为原料,采用碱法制备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凝胶特性。以玉米深加工副产物麸皮为原料,采用Ba(OH)2提取AX,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构建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并对优化后的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子量、阿魏酸含量等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漆酶氧化交联AX,探究AX凝胶的形成条件、凝胶结构及热稳定性等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AX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4(g:mL)、提取温度69℃、提取时间6.3 h,得率为23.07%±1.15%。制备得到的AX主要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Ara/Xyl为2.28±0.11,重均分子量为265±6.68 kDa,阿魏酸含量为9.6±0.32 mg/100 g。AX经漆酶氧化交联后在pH2.0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为致密的多孔凝胶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制备的阿拉伯木聚糖及其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在改善食品的质构品质、功能因子的包埋和控制释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为玉米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及阿拉伯木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