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高温米糠粕中蛋白质的溶解性,以高温米糠粕为原料,研究蒸汽闪爆处理高温米糠粕以提高蛋白质溶解性的最优工艺条件。选择蒸汽压力、保压时间、含水率和颗粒度4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试验,以氮溶解指数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蒸汽闪爆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并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量和表面疏水性测定等方法,对高温米糠蛋白蒸汽闪爆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压力2.3 MPa、保压时间210 s、含水率57%、颗粒度50目,此条件下氮溶解指数为57.23%,比优化前提高了1.65倍。经蒸汽闪爆处理后米糠粕的聚集体分散开来,整体形态不再保持完整性,且米糠分离蛋白的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蒸汽闪爆处理能显著改善高温米糠蛋白质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2.
以超声法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can,CAS)和酪蛋白(casein,CN)为原料,用干热法制备了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N/CAS比例对Maillard反应的影响。对pH值、褐变指数、接枝度、自由氨基数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图进行表征。最终结果表明:最适宜反应条件是在60℃,相对湿度为79%,CN/CAS比例为5∶4,最终蛋白质浓度为10%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反应72h具有最高的反应程度。测得其褐变指数为0.697,接枝度为70.09%,自由氨基含量为28.83%。CN、CN/CAS和MRPs的红外光谱表明,酪蛋白与羧甲基壳聚糖发生美拉德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比较脱脂葵花籽粕烘烤前后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变化,建立了以浸出一级葵花籽油为基质的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比较分析了12种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体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的异同。结果表明: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对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的贡献最大,是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形成的主要前体物质。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3组模型体系中美拉德反应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相同的共有12种,其中吡嗪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醇类化合物1种、呋喃类化合物1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比较脱脂葵花籽粕烘烤前后的氨基酸组成及风味变化,建立了以浸出一级葵花籽油为基质的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比较分析了12种氨基酸与葡萄糖美拉德反应风味模拟模型体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的异同。结果表明: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对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的贡献最大,是浓香葵花籽油美拉德反应风味形成的主要前体物质。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3组模型体系中美拉德反应挥发性化合物与浓香葵花籽油风味化合物相同的共有12种,其中吡嗪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醇类化合物1种、呋喃类化合物1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卵清蛋白与葡萄糖混合物在真空干燥的过程中,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情况。首次采用胃蛋白酶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分析技术对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位点进行研究,其蛋白质覆盖率可以达到100%,研究发现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卵清蛋白中的赖氨酸会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初级反应,形成糖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卵清蛋白的K47,56,62,182,190,323和370的赖氨酸氨基上,而卵清蛋白中的精氨酸和氮末端氨基未发现被糖基化修饰;同时,采用离子碰撞诱导解离三级质谱CID-MS3验证m/z7863+的离子峰为m/z7323+的离子峰上添加一个162Da。本论文的研究为精确分析蛋白质修饰的一级结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为真空干燥在实验分析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米糠多糖(rice bran polysaccharide,RBP)与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非酶褐变反应,探究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开发一种新型乳化剂制备纳米乳液包埋脂溶性物质。方法:RBP与WPI在干热条件下反应不同的时间,以A294 nm、褐变程度、色泽变化、游离氨基含量等的变化监控美拉德反应进程,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分子质量、粒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大豆油纳米乳液。结果:A294 nm、褐变程度、色泽变化及游离氨基含量的变化,表明混合体系发生了美拉德反应,且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颜色变暗;美拉德反应产物分子质量为17 kDa;反应12 h时的产物粒径分布较为均匀;RBP接枝到WPI分子上显著提高了WPI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P<0.05);WPI-RBP(12 h)@纳米乳液比WPI@纳米乳液更稳定、粒径均匀,能抵抗酸性条件下和盐离子存在条件下对乳液的不利影响。结论:WPI与RBP间的美拉德反应有效改善了WPI的特性,可作为一种新型...  相似文献   

7.
以电加热平底导热油锅焙炒芝麻,水代法制取芝麻油,研究高温焙炒条件对芝麻油品质及脱脂芝麻粕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炒程度的加深,芝麻油的红值逐渐增大,氧化稳定性逐渐增强;芝麻油中芝麻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为0.84%~1.02%,芝麻林素含量逐渐减少,由0.47%减少为0.25%,芝麻酚的含量逐渐增多,最大值为0.01%;芝麻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含量最大为0.87%;在240℃焙炒条件下,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脱脂芝麻粕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丝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焙炒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正花  朱小燕  李亮  赵强  熊华 《食品科学》2017,38(17):53-59
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核糖、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与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交联的米渣蛋白(rice dreg protein,RDP)进行美拉德反应,并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结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与TG交联RDP在美拉德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接枝度、褐变度及体系的p H值有明显变化,其中核糖和葡萄糖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乳糖、阿拉伯胶。结构上,核糖最易与TG交联RDP中赖氨酸和精氨酸自由氨基发生反应;功能性质上,MRPs的溶解性和乳化特性较原TG交联RDP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强到弱依次是核糖、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所有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都表现出假塑性流体所特有的剪切变稀现象,葡萄糖和核糖的MRPs表观黏度较原TG交联RDP大,乳糖和阿拉伯胶的MRPs的表观黏度则较原TG交联RDP小。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分析了正常、异常中药(TCM)口服液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组成及其对中药口服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常样品的还原糖、蛋白质含量、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糠氨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以及氨基酸含量如赖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等均比正常样品偏高。采用不同温度处理提取的类黑素的黑化程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美拉德反应程度随样品烘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处理不利于中药口服液样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以蛋清蛋白-果糖体系(EW-F)为对象,研究超声波对反应体系pH、自由氨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亚硝酸根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 . 结果表明:超声波能促使反应体系pH和自由氨基含量降低,促进美拉德反应进程,提高美拉德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究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对杏鲍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新鲜采收杏鲍菇为原料,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在5℃和25℃条件下处理杏鲍菇,以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活性、失重率、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丙二醛含量等为指标,考察杏鲍菇品质变化。 结果 在5℃和25℃条件下,处理后的杏鲍菇从外在颜色变化和内在酶活性、失重率、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均超过空白和对照组,效果显著。两个浓度的美拉得反应产物对杏鲍菇PPO活力抑制、质量保持、硬度、可溶性还原糖含量、MDA控制上稀释10倍组效果优于原液处理;在褐变抑制方面原液效果较好,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两组处理表现不一。 结论 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能改善杏鲍菇采后品质,对杏鲍菇具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水解程度的鱿鱼内脏蛋白水解液为基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鱿鱼味香精,研究反应前后氨基酸、多肽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探索蛋白水解程度对美拉德产物(MRPs)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鱿鱼内脏蛋白水解度的增大,美拉德反应过程中氨基酸的消耗量增加,其中Arg、Glu、Lys、Leu的消耗量较大;多肽和还原糖的消耗量则先升高后降低,水解度为26.47%(水解4 h)时二者的消耗量达到最大;MRPs的吸光度及光谱扫描值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色泽先加深再变浅。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酶、微生物以及美拉德反应对烟梗提取液处理以改善烟梗提取液性质,并与传统的三级逆流提取工艺进行对比。烟梗提取液经一系列酶处理后,后续经两种工艺处理,工艺一:美拉德反应后微生物发酵;工艺二:微生物发酵后美拉德反应。对比三级逆流提取工艺,工艺一所得最终提取液,还原糖减少了3.0%,氨基态氮增加了41%,挥发性物质增加了165.3%;工艺二所得提取液还原糖增加了3.9%,氨基态氮增加了54%,挥发性物质增加了239.6%。确定工艺二为较合理的改善烟梗提取液性质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蛋白水解物(PPH)为原料与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研究了还原糖的种类(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理化特性(pH、游离氨基含量、中间产物、褐变程度以及荧光强度)和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3种美拉德反应体系都出现游离氨基含量降低和pH减小、中间产物有所增加、褐变程度呈现显著上升以及还原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的现象。在3种还原糖中,半乳糖与PPH形成的美拉德反应体系生成的MRPs中间产物最多,褐变程度最大,说明此时美拉德反应进行的最彻底,并且半乳糖-PPH反应体系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拉德反应中麦芽糖、葡萄糖对虾过敏原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类加工过程能够改变虾类过敏原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其致敏活性.实验选取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与虾过敏原进行美拉德反应,通过检测虾过敏原蛋白的分子量、赖氨酸含量及免疫活性的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对虾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SDS-PAGE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使虾过敏原分子量增高,但赖氨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不同的还原糖时虾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不同,葡萄糖使虾过敏原免疫活性降低约10%,麦芽糖能够使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降低60%.实验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芙拉德反应能够有效降低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6.
喷射蒸煮辅助提取对花生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温粕为原料,研究了胶体磨、微射流、喷射蒸煮和酶预处理等技术对提取花生高温粕中花生蛋白的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进行了得率、纯度、氮溶指数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结构和功能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喷射蒸煮提取的花生分离蛋白的得率为37.56%,氮溶指数可达82.5%,溶解度、乳化性也明显提高。花生分离蛋白经喷射蒸煮处理后完全变性,产生可溶性聚集体,粒径变大,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美拉德反应是发生在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之间的一种非酶褐变反应,该反应能赋予水产制品独特的风味和色泽。文章介绍了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影响反应的因素及其在水产调味料和香料中的应用,同时概述了美拉德反应在改善水产蛋白功能特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亚麻籽热榨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形成的物质类型及其抗氧化效果,以亚麻籽为原料,在120~200℃下炒籽10~30 min并提取亚麻籽油,考察不同炒籽条件下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炒籽前后亚麻籽脱脂粉中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确定美拉德模拟体系的反应底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美拉德模拟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条件下炒籽20 min制备的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美拉德模拟反应的最优条件为葡萄糖与赖氨酸物质的量比3∶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05 min和葡萄糖与精氨酸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05 min;两种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增长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p-茴香胺值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赖氨酸、精氨酸和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对提高热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起关键作用,其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在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取不同时间下的糖基化复合物。以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指标,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在反应6 d时,糖基化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分别降低了36.90%和18.12%。糖基化产物颜色加深,且游离氨基含量降低,说明大豆蛋白与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红外光谱中糖链的引入,使蛋白质分子展开,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降低,影响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抗原表位,从而可能使大豆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糖基化反应影响抗原性的关键作用在于蛋白与糖结合部位对蛋白质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在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取不同时间下的糖基化复合物。以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指标,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在反应6 d时,糖基化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分别降低了31.94%和21.26%。糖基化产物颜色加深,且游离氨基含量降低,说明大豆蛋白与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红外光谱中糖链的引入,使蛋白质分子展开,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的降低,影响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抗原表位,从而可能使大豆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糖基化反应影响抗原性的关键作用在于蛋白与糖结合部位对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