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轮胎压路机通过充气轮胎对铺层材料进行压实,充气轮胎对铺层材料进行揉搓并施加静压力。充气轮胎反复揉搓、碾压,使得铺层材料形成均匀密实的结构,且不会造成铺层材料骨料的破碎。本文主要探讨轮胎压路机作业参数对压实质量的影响问题。1.轮胎轮胎压路机具有良好的压实能力,可通过改变轮胎的负荷和调节轮胎充气压力,来调节轮胎的接地比压,使轮胎压路机能够适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轮胎压路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得知,轮胎压路机能够对材料进行碾压和揉搓,最终提高材料的压实度.行业内工作人员通过对轮胎压路机的行驶阻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就能够排除轮胎压路机工作中面临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压力等参数进行调整,为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提供稳定保障.本文先阐述了轮胎压力机工作原理,又分析了轮胎压路机的实际用...  相似文献   

3.
×P261型轮胎压路机属超重型自行式静作用压路机,是在吸收×P260成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要求而研制开发的大吨位轮胎压路机。它以特制的充气轮胎为工作装置对铺层材料施以压实,适用于除回填石以外的所有工况的压实,如沥青路面、基础层、次基础层、大坝及填方工程等,广泛用于各种交通道路、机场、港口、码头等大型工程的压实作业,尤其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压实作业。  相似文献   

4.
公路施工时,道路的路基和路面均要进行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常用的压实机械有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等。1.压路机的作业过程压路机的压实作业一般可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是压路机对铺筑层进行的最初一二遍碾压,其目的是使铺筑层形成较稳定、初步平整并具有一定承压能力的承载层,以利于大吨位的压实机械进一步压实作业。复压是继初压以后的5遍~8遍碾压,它是压实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其目的是使一定深度的铺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实度。通过调节压路机的压实…  相似文献   

5.
LRS22030自重20t,通过配载铁块和砂石可使工作质量达到30t,单胎载荷达2700kg,是一种超重型充气轮胎式压路机,适合于高等级公路、机场、大坝、大型市政工程和工业场地的施工,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压实,通过光面轮胎的揉搓压实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被压材料铺层的密  相似文献   

6.
<正>1.技术背景轮胎压路机配置集中充气系统,可使其根据被压实材料的密实度要求,随时对其轮胎进行充气或放气,从而调节轮胎接地比压,以提高轮胎压路机作业效率,保证路面压实质量。目前国外品牌轮胎压路机普遍配置集中充气系统,国内一些厂家也在部分轮胎压路机上应用了该技术。传统集中充气系统调节轮胎气压必须凭借  相似文献   

7.
振动压路机在进行压实作业时,如何随时了解被压实材料的物理状态,何时达到工程所要求的压实度,每个作业铺层到底需要压实多少遍,是压实作业施工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压实度机载检测仪即压实度仪应运而生。由洛阳路威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LWMSD系列压实度仪使我国在该项领域的开发工作进入实用化阶段,该装置可随时测定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效果,从而准确地确定碾压遍数,提高作业效率和压实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XP3系列压路机配置了徐工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远红外压路机加热系统。该系统是利用智能远红外加热设备将轮胎压路机轮胎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在工作时不粘附沥青的一种装置。先进可靠、节能高效是推动工程机械产品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动力。针对沥青混凝土、稳定土基础材料的压实需求,徐工推出了新一代高效节能的XP3系列轮胎压路机。该系列产品自重为16~30t,能够全面满足各种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9.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3):108-108
混凝土大坝在碾压过程中,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速度、铺层速度、碾压遍数、碾压顺序以及碾压方向都对压实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碾压遍数一般根据试验路段的压实效果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新品速递     
<正>洛建研制成功目前世界最重型全液压轮胎压路机日前,一拖(洛阳)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LRS235H全液压轮胎压路机,该机最大工作质量达35t,为目前全球最重型全液压轮胎压路机。压实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主要用于道路路面工程中的各种沥青混凝土、各种稳定土和砂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平衡轮廓理论的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现有子午线轮胎非平衡轮廓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酒井秀男和FRANK非平衡轮廓理论的特点,进行两种理论的融合,得到新的轮胎充气非平衡内轮廓的积分方程,并编制相应的软件。以315/60R22.5及385/55R19.5两种载重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利用提出的轮廓积分方程进行设计。结合轮胎有限元分析技术,从接地压力分布、胎圈和胎肩处的应变比能等方面,对非平衡轮廓设计和现行设计的轮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非平衡轮廓积分方程设计的轮胎,接地压力均匀性和接地形状以及胎圈和胎肩处的应变比能具有大幅度地改善,即提高了轮胎的磨损、抓地和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滚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选择吸湿率低耐磨性高的树脂材料作为外圈包塑,在改善滚动噪音的同时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金属铁圈采用低碳钢材料通过热处理工艺提高表面硬度,同时确保芯部韧性,提升滚轮耐磨性能的同时满足耐冲击要求。低碳钢铁圈与传统的轴承钢相比,材料和加工成本得到明显降低,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底盘测功机无法满足矿用胶轮车底盘动力性检测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滚筒的喷涂材料、直径和中心距的方法来实现上述检测。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检测试验,分析了胎压对台架试验的滚阻影响,并且提出矿用胶轮车底盘测功机滚筒机构的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胎压能减小试验车辆的滚动阻力;滚筒表面喷涂硬质合金可提高附着系数;滚筒的直径为373 mm,中心距为520 mm为最佳,对矿用胶轮车底盘测功机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动态过程有效滑移率的微分表达,建立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非线性仿真模型。在实验中发现当用有效滑移率和准稳态概念来计算回正力臂 Dx 时,有滑移率超前而回正力臂滞后现象,该现象可以通过一个一阶滤波器来表达。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轮胎非线性侧偏特性,可以用于汽车操纵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轮胎超弹性本构材料参数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轮胎橡胶超弹性本构模型材料参数的准确确定对车辆轮胎设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国内外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确定中常用的理论计算流程和试验方法,并回顾常用的几种确定本构关系材料参数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橡胶材料硫化程度、疲劳试验次数、加卸载顺序等因素对橡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对车辆轮胎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发现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其承受的峰值载荷,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荷的施加顺序。基于橡胶弹性物理学理论,通过分析比较,确定轮胎力学分析中用于本构模型参数拟合的试验曲线选取原则:首先应确定所研究的轮胎橡胶材料的实际硫化程度;再结合考察轮胎实际运行工况,通过试验或者数值仿真技术确定材料加载历程中经历的最大峰值载荷;采用该载荷峰值下的橡胶材料循环特性曲线作为材料本构关系曲线来拟合相应材料参数。循环次数采用3万次可满足精度要求;从提高试验效率出发,也可采用定载荷下7次循环后稳定的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6.
滚动轮胎接地性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深入理解轮胎滚动运动学机理,建立了轮胎在平面上滚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轮胎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轮胎接触非线性,计算了子午线轮胎195/60R14在不同速度滚动时的变形情况、接地区压力分布、摩擦力分布、带束层应力分布等滚动特性。重点对轮胎胎面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轮胎结构设计、振动与噪声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来飞  黄超群 《机械》2014,(2):13-15,59
介绍了四种常见的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用轮胎模型,即简单非线性轮胎模型、半经验公式轮胎模型、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和分析轮胎模型。通过对含上述四种轮胎模型的车辆动力学系统进行C级不平路面上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车辆系统响应总体趋势一致。以简单非线性轮胎模型为例,对比了车辆在水平路面与正弦路面上的响应,分析了不平路面的频率和幅值及车速对车辆操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车轮模型的开发与仿真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轮胎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开发了考虑气胎弹性的汽车车轮模型。模型用六向弹簧阻尼器模拟了气胎的弹性,并为接地印迹块外力计算创造了条件,接地印迹块与地面的接触摩擦采用动静摩擦分离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准确计算了车辆在零速度附近的受力。通过对零速度工况、原地转向工况、转向小干扰工况、操纵稳定性工况的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管延锦  程钢  赵国群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6):1485-1488
以子午线轮胎195/60R14为例,建立了轮胎在平面上滚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轮胎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轮胎接触非线性,计算了轮胎在滚动状态下带束层帘线角度对轮胎变形、接地区压力分布、摩擦力分布、带束层应力分布等滚动特性的影响,为轮胎结构设计、振动与噪声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Sanders thin shell theory and Reddy's higher order shell theory, a general refined shell theory is developed for the analysis of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s of pneumatic radial tires of composite construction. For easy and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the tire a piecewise Rayleigh-Ritz technique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get a numerical solution to the nonlinear structural problem. Bezier polynomials are used to approximate both the geometry of the surface of reference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of the tires. Stress distributions and deformations of the tires subjected to uniform inflation pressure are compu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s. From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results with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by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resent solution procedure is accurate and applicable to much complicated time-consuming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high quality t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