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Co基非晶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合金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后得出:无磁场退火使合金磁性能恶化,纵向磁场退火有效地消除了内应力局部感生各向异性和畴壁钉扎,形成感生单轴磁各向异性。静态磁性获得显著提高.μ_m=169×10~4Gs/Oe,Hc=0.004Oe,μ_(0.002)=9.4×10~4Gs/Oe.Br/Bs=0.9,θ=30°的倾斜磁场退火可进一步提高静态磁性,μ_m高达183×10~4Gs/Oe,μ_(0.002)为26.4×10~4Gs/Oe,Hc为0.003Oe,Br/Bs=0.92,磁滞损耗显著减小,但复数导磁率μ′较低,与纵向磁场退火比较,45°倾斜磁场退火有明显改善交流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精锻、自由锻、旋锻及热轧4种加工方式获得的Ti600合金棒材在3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下进行处理,再测试室温拉伸性能及蠕变性能,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Ti600合金棒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种热处理制度下,加工工艺对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及蠕变性能并无太大影响,但是4种工艺加工的棒材在1 060℃,1 h,AC+650℃,8 h,AC都具有较低的室温塑性,而在1 005℃,1 h,AC+650℃,8 h,AC虽具有好的室温塑性但抗蠕变性能较差.只有经过1 020℃,1 h,AC+650℃,8 h,AC处理,才能使其室温性能与蠕变性能获得良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3.
本合金为中镍型Fe-Ni合金,并含有W、Ti、Al等组元。合金兼备高弹性、高硬度、高饱和磁感和高导磁性能。合金采用沉淀析出方法使之强化。经热处理后合金性能(1.5mm厚冷轧带):μ_0=5.15×10~(-3)H/m,μ_m=7.15×10~(-2)H/m,B_s=1.31,H_c=4.77A/m,σ_b=800MPa, σ_s=390MPa,Hv=230。该合金性能与软磁合金1J50相比,软磁性能两者相近,而弹性和硬度提高一倍。合金用作磁回路弹性结构件或受力导磁体,获得了满意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快淬Nd8.5Fe77Co5Zr2.7Ga0.6B6.2合金,采用脉冲磁场下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研究脉冲磁退火对合金的晶化过程、相组成、交换耦合作用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规退火相比,脉冲磁退火降低了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改善了合金的微结构,从而增强了软、硬磁性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明显提高了合金的磁性能,经670℃脉冲磁退火后合金具有最佳的磁性能,即iHc=586kA/m,Jr=1.01T,(BH)max=138kJ/m3,最大磁能积比常规退火工艺条件下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5.
高磁感宽温区线性磁温度补偿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FeNi系合金材料的磁温度补偿特性,分析了不同微量合金元素对磁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冷加工度、不同时效温度及不同磁场下合金的磁补偿性能.获得了线性度好、性能稳定可靠的新型磁温度补偿合金材料.典型磁性能为B20℃=0.824T、dB/dt=(-0.005~-0.003)T/℃,B值线性误差为±0.05T(-40~+80℃、H=7960A/m).  相似文献   

6.
利用HDDR技术研究了NdFeCoBZrGa合金的磁性能.研究了HD处理温度对合金磁粉磁性能和DOA的影响规律;研究了DR处理温度对合金磁粉磁性能和DOA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合金成分对合金磁粉磁性能和DOA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工艺的调整,成功制备出高性能、高各向异性粘结磁体磁粉.对于成分为Nd13FgbalCo17B6 5Zr01Ga10的合金,其磁性能达到iHc=817.6kA/m,Br=1.18T,(BH)max=244kJ/m3,其取向度DOA达到0.56.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体快淬及晶化退火工艺制备了Nd9.5Fe81-xCoxZr3B6.5(x=0、2、5、8、10)纳米晶合金条带,研究了Co的添加对快淬合金磁性能和居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o元素的添加能够有效降低各相晶粒的尺寸,增强了软、硬磁相晶粒的交换耦合作用,从而提高了合金的磁性能.Co含量为5%(原子分数)的合金,经670℃/4min的晶化处理后所得到的最佳磁性能为`Br=0.90T,jHc=588kA/m,(BH)max=117kJ/m3.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RE)对热浸镀铝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热浸镀铝液中添加适量混合稀土,分析了RE对热浸镀铝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和800℃×500h氧化时,含适量RE的镀件氧化增重明显低于纯铝镀件,1000℃×500h氧化时,由于合金层脱落,两者具有相近的氧化增重。  相似文献   

9.
固溶时效和快速凝固时效对Cu-Cr-Zr-Mg合金时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溶时效和快速凝固时效工艺对Cu Cr Zr Mg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导电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态晶粒比固溶态晶粒细小得多,细晶强化作用显著。合金经920℃×1h固溶和550℃×0.5h时效后,硬度为100HV,导电率达71%IACS;快速凝固和同样的时效条件下,硬度为126HV,导电率达70%IACS。  相似文献   

10.
控制镀层中Re含量,获得较宽Re含量范围的Ni-Re合金镀层,可为单晶合金的高温防护提供技术支持。研究了Ni-Re合金电镀体系中镀液组分及电镀工艺条件对镀层外观、Re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电镀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Jc4~5 A/dm^2,温度60~70℃,pH=5;在该工艺条件下,保持镀液中柠檬酸与镍离子摩尔比为1.0,调整镀液中镍离子浓度(30~450 mmol/L),得到Re含量在16%~98%(质量分数)的Ni-Re合金镀层,并研究了镍离子对Re沉积的催化作用及Re含量对合金镀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离子浓度为240mmol/L时对Re沉积催化效果最好,此时Re的析出电位正移40 m V,Re沉积电流效率达到66. 9%,JRe=30. 06m A/cm^2,Ni-Re合金镀层中Re含量≤43%时,镀层微观表面平整细致,其XRD谱衍射峰角度与纯镍相近,形成了以Re为溶质、Ni为溶剂的置换固溶体的晶体结构,随着合金镀层中Re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合金镀层向非晶态转变,在Re含量≥52%时,Ni-Re合金转化为非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TC4-DT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Ф300mm的TC4-DT钛合金几种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显微组织和室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α+β区锻造Ф300mm的棒材晶粒较大,低倍呈现模糊晶,局部区域有明显的清晰晶,表明大规格棒材锻造均匀性较差。大规格的棒材+双重退火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和断裂韧性均能达到Rm≥825MPa,RP0.2≥750MPa,A(纵向)≥8%,Z≥15%;KIC(T—L)≥90MPa·m1/2,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性能。α+β相区锻造的Ф300mm棒材经965℃/1h Ac十550℃/6h AC和940℃/1h AC+570℃/6h AC处理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K=11MPa·m1/2时,分别达到2.833036×10^-6mm/cycle和7.294209×10^-6mm/cyele。  相似文献   

12.
郭卫民  谭军  黄水清 《功能材料》2005,36(8):1210-1212
主要研究了FeNiCo合金成分组织及性能的关系,探讨了加工工艺对弹性性能的影响。在-60~+185℃温度范围内,合金的频率温度系数fβ稳定在(-2.0~+3.0)×1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掺杂稀土Dy对锶铁氧体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取向磁场对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锶铁氧体晶粒发生的晶面择优取向度也增大,剩磁Br、最大磁能积(BH)max和矫顽力Hc均有上升趋势。烧结温度的影响则较复杂: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均有上升趋势,而矫顽力Hc则呈下降之势。通过在Y30牌号SrFe12O19预烧料基础上掺杂0.2%Dy2O3,经700kA/m磁场、4414N/cm2压力湿法成型的样品在1230℃温度下烧结1h后的磁性能达到了Br=398mT、Hcj=254kA/m和(BH)max=29.1kJ/m3,它与不掺杂Dy2O3的样品相比分别提高了12mT、31kA/m和0.7kJ/m3。  相似文献   

14.
研究Ti和C添加对Nd9.4Fe79.6B11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和C联合添加能够在不降低合金剩磁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合金的矫顽力,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Nd9.4Fe75.6Ti4B10.5C0.5合金薄带的剩磁Br=0.91T,矫顽力Hcj=975.6kA/m,磁能积(BH)max=135.4kJ/m3。在磁体密度为6.1g/cm3时,黏结Nd9.4Fe75.6Ti4B10.5C0.5磁体剩磁Br=0.68T,内禀矫顽力Hcj=975kA/m,最大磁能积(BH)max=76 kJ/m3,性能和MQ-D磁粉制备的黏结磁体性能相当,具有低价位高性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Ti和C添加对Nd9.4Fe79.6B11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和C联合添加能够在不降低合金剩磁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合金的矫顽力,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Nd9.4Fe75.6Ti4B10.5C0.5合金薄带的剩磁Br=0.91T,矫顽力Hcj=975.6kA/m,磁能积(BH)max=135.4kJ/m3。在磁体密度为6.1g/cm3时,黏结Nd9.4Fe75.6Ti4B10.5C0.5磁体剩磁Br=0.68T,内禀矫顽力Hcj=975kA/m,最大磁能积(BH)max=76 kJ/m3,性能和MQ-D磁粉制备的黏结磁体性能相当,具有低价位高性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构建高磁感、低铁损、免轧制高硅电工钢铁芯为出发点,提出采用单辊甩带制备非晶铁硅合金薄带、微氧化法在铁硅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高电阻率铁硅氧化物薄膜制备核壳异质结构高硅电工钢纳米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快速成形制备颗粒间绝缘的高硅电工钢铁芯。研究了不同氧化包覆时间对SPS烧结试样密度、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静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氧化包覆5h烧结温度800℃工艺条件下,制备的6.5%Si高硅电工钢铁芯的静磁性能最佳,饱和磁化强度为128.84A.m2/kg、矫顽力为2.25kA/m、剩磁为3.47A.m2/kg。其饱和磁化强度与粉末压延法制备的高硅钢相当,但矫顽力降低了1/3。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张兴国  张伟  郝海  金俊泽 《功能材料》2007,38(2):238-242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制备出Fe67Co9.5Nd3Dy0.5B20大块非晶合金,且具有很好的非晶性能.用DTA热分析得到合金的第一次晶化结束温度为650℃.在650℃下保温10min退火热处理后,合金出现了较好硬磁性,合金的最大磁能积达61kJ/m3,粉末颗粒的大小对合金的磁性能影响不大.Nd1.1Fe4B4相的析出也对矫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显微硬度法研究了Cu 3 .2Ni 0 .75Si合金不同时效组织的加工硬化效应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Cu 3 .2Ni 0 .75Si合金中Ni2 Si相的大小和分布对合金时效硬化效应产生显著的影响 ,4 5 0℃×8h时效组织加工硬化效应最大 ,变形量为 80 %时 ,显微硬度增幅在Hv60左右 ;5 5 0℃× 8h时效组织随变形量增加其硬度变化最平缓 ,变形量为 80 %时 ,显微硬度增幅仅为Hv1 0左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合金的导电率缓慢下降 ,80 %变形后 ,4 5 0℃× 4h、4 5 0℃× 8h和 5 0 0℃× 8h的时效组织导电率均下降 6%IACS左右 ,而5 5 0℃× 8h时效组织的导电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稀土Ce元素对高硅钢弯曲性能与软磁性能的影响,本文在Fe-6.9%Si钢中添加微量的稀土Ce,在650 ℃进行温轧实验,利用DSC、TEM、XRD、磁性测量和三点弯曲测试技术研究了稀土Ce对0.3 mm厚Fe-6.9%Si钢薄板的有序结构、织构、弯曲性能与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的添加降低了DO3-B2相完全转变温度,Ce原子的邻近位置会产生晶格畸变区域,限制了B2有序结构中的Fe、Si原子向近邻位置空位扩散,降低了高硅钢中有序相含量。温轧板的三点弯曲断裂挠度值由9.8 mm增加至16.1 mm,提升了高硅钢的塑性变形能力。添加稀土Ce的退火板的织构取向聚集在易磁化的λ取向线上,难磁化的γ纤维织构强度减弱,磁滞损耗降低,引起磁感应强度(B8, B50)提高,铁损值(P10/50, P10/1000)减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以5%Ce代替MR-Fe-B中富Nd的混合稀土(MR)所制成的廉价高性能永磁体的研究。研究了合金成分及工艺因素对5Ce-MR-Fe-B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成分及其工艺制度。可以稳定生产的该类永磁体的磁性能为B_r=1.10~1.18T(11.0~11.8kG);_iH_c=560~800kA/m(7.0~10.0kOe);(BH)_(max)=240~256kJ/m~3(30~32MGOe)。这种永磁合金开路磁通可逆温度系数为-0.11%/℃,居里温度305℃,维氏硬度HV>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